【科普知识】如何识别小脑幕切迹疝?临床医生如何自己快速解读一下急诊头颅CT?

学术   2024-12-19 22:06   广西  




脑疝相关的两个最重要的脑池是鞍上池(suprasellar cistern)——其形状像一个五边形——以及环池/四叠体池(ambient/quadrigeminal cistern),后者看起来像一个带有“邪恶微笑”的嘴巴,其中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分别像眼睛和鼻子。


在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中,我们需要观察鞍上池(suprasellar cistern)从五边形变成三角形,或者环池/四叠体池(ambient/quadrigeminal cistern)变形,类似贝尔麻痹(Bell's palsy)时导致的笑脸一部分缺失。如果看到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就说明存在小脑幕切迹疝





以下为全文:【科普知识】临床医生如何自己快速解读一下急诊头颅CT?

↓↓↓


临床医生如何自己快速解读一下紧急头颅CT?


在神经影像学的基础应用中——CT就像面包——可能稍显平淡,不是特别令人兴奋,但却是必需的,并且能提供大量“营养”。MRI则像黄油——人人都爱,它让一切更美味,而且“热量”丰富。今天,我们从“面包”开始!



头颅CT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出血。在头颅CT上,血液呈很亮的高密度——两个词都以“B”开头(Blood 和 Bright)。血液在CT上呈高密度的原因是,CT本质只是对密度的测量,而血液的密度(黏稠度)高于水,密度高的结构在CT上显示为更明亮的影像。


一旦看到出血,接下来的问题是——血在哪里?要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脑膜的结构。最外层是硬脑膜(dura mater)。我记住它的方式是硬脑膜(dura mater)很“硬”(durable),就像冬天的厚外套。就像冬天的外套一样,它不会紧贴大脑的曲线,而是紧贴颅骨。


最内层是软脑膜(pia mater)。它非常薄,紧贴大脑的曲线,就像成人连体睡衣。我记住它的方式是“pia mater”和“pj mater”(睡衣)只差几个字母,所以听起来就像成人连体睡衣的“PJs”。


在这两层之间是蛛网膜(arachnoid)。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包含类似蜘蛛网的网状隔膜(arachnoid源于arachnophobia,意为“对蜘蛛的恐惧”)。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脑膜的层次结构。我记住它们的顺序是因为脑膜“P-A-D”包裹着大脑——软脑膜(Pia)、蛛网膜(Arachnoid)、硬脑膜(Dura)。


血液可以存在于这些脑膜层中的任何位置。硬膜外(EPIdural)指血液位于硬脑膜的外侧,即所有脑膜层的外部。硬膜下(SUBdural)是指血液位于硬脑膜的下方,但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外。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是指血液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的下方。这里暂不讨论脑实质内出血(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因为它相对更直观明了。


每种类型的出血在CT上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硬膜外出血(epidural hemorrhage)被称为“透镜状”(lentiform),因为它向外凸起,形似透镜或孕妇的腹部。硬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呈新月状,包绕大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则呈弯曲状,分布于脑回之间,形似蛇状。


那么,为什么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如此危险?与腹膜后出血(retroperitoneal bleed)导致的大量失血不同,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在于颅骨(calvarium)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无法容纳任何额外的组织或液体。


当颅腔内增加额外的内容物,如血液时,颅骨(calvarium)无法扩展,因此必须由其他结构来让步,而这就是大脑。血液会对大脑施加压力,引起占位效应(mass effect),从而导致损伤。


让我们谈谈占位效应(mass effect)。对称是美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被认为是美的化身,因为他的面部对称性完美。在CT影像中,大脑应该是对称的。一位CT技师曾告诉我,他能发现所有CT异常,只需要寻找不对称的表现即可。


因此,在每一张CT影像上,你都应该寻找对称性——任何不对称的表现都可能是异常的。如果无法在大脑中线画一条线,使两侧呈镜像对称,那就说明有问题。


这种不对称是由与脑组织密度相近的硬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引起的,这使得它在影像上难以直观辨认,但通过其引起的不对称性可以判断其存在。占位效应(mass effect)会导致结构的不对称。


占位效应(mass effect)可以导致大脑发生脑疝,进入错误的解剖空间。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脑疝。大脑镰下疝(subfalcine herniation)是指一侧大脑推向大脑镰下,向另一侧移动。在CT上,我们称之为中线偏移(midline shift)——指一侧大脑相对于中线的偏移程度。


接下来是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即大脑上区(supratentorial compartment)通过小脑幕(tentorium)疝出,幕将大脑半球与小脑分隔开。我们在CT上可以看到这一变化,通过基底池(basilar cisterns)的消失来判断——基底池是位于大脑底部的脑脊液(CSF)腔隙。


与脑疝相关的两个最重要的脑池是鞍上池(suprasellar cistern)——其形状像一个五边形——以及环池/四叠体池(ambient/quadrigeminal cistern),后者看起来像一个带有“邪恶微笑”的嘴巴,其中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分别像眼睛和鼻子。


在小脑幕切迹疝(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中,我们需要观察鞍上池(suprasellar cistern)从五边形变成三角形,或者环池/四叠体池(ambient/quadrigeminal cistern)变形,类似贝尔麻痹(Bell's palsy)的笑脸一部分缺失。如果看到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就说明存在小脑幕切迹


在头部CT影像上,最后需要观察的就是中风(脑梗)(stroke)。我们通过灰白质分界的消失来识别中风。正常情况下,灰质和白质之间的界面是清晰的,白质像章鱼的长触手一样伸展到灰质中。


在中风(脑梗)(stroke)发生时,灰白质的分界变得模糊。这就像有人把一幅原本有清晰白质和灰质分界的画作,白质部分涂抹到灰质中。如果我看到任何地方白质像被涂抹到灰质中,我会诊断为脑梗死(infarct)。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头部CT的基础知识!希望现在你在解读神经影像学的“基础部分”时,能像黄油一样顺畅无阻!



致敬原作者:Lea Alhilali, MD 

编译整理:影像汇公众号,转载请联系PJ11891


END


头颈医学影像联盟病例集


头颈影像解剖汇总!


神经影像解剖汇总!


鼻咽部、鼻窦影像病例汇总


颅底颞部(耳)影像病例汇总!


眼部影像病例汇总!


口腔、颌面影像病例汇总!


甲状腺、涎腺、泪腺等腺体影像病例汇总!


颈部影像病例汇总


咽喉部影像病例汇总


脑血管影像病例汇总!


神经系统病例汇总!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及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微信y779243973},我们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头颈医学影像联盟
一个专注头颈、神经影像解剖及病例的知识仓库,您值得拥有!公益宣传各种学术会议及医学相关推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