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摄影中的一个大类,景观摄影一直是众多爱好者喜欢的题材,在之前的审美清单系列中也推荐了不少以其为主题的作品。不过在之前分享的作品中,多是围绕「新地形」等被人类改造的自然,有些「荒郊野外」的观感。但其实作为一种广义的景观来看待的话,这个话题所指的类型还有许多的可能性,其中包含了城市生活、建筑、街道、空间等等。在原画册社群长期课题#景观与城市 中,我们也在引导大家以多元且灵活的方式去认知它,从自然风景到城市景观、建筑场所、社区景观……
本期推荐的作品关注对象都集中在城市空间与建筑本身,一起来看看摄影师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些题材。
-
《城中村建筑立面》 孙海霆
大多数人所认知的「建筑摄影」,都是拍摄特定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空间环境等影像。而且一般都是较为恢宏,或是充满了设计感的建筑,这样才能展现出建筑的形式美。而出生于西安的建筑师、摄影师孙海霆,则在他的《城中村建筑立面》系列中,为北京城中村里许多的普通建筑拍下了肖像。摄影师用一种类似于类型学的方式,收集了这些城中村的建筑。没有华丽的外观,也没有昂贵的材料,这些城中村的自建房几乎都是朴素的砖混结构。一开始可能只是基础的方形,然后随着居住、出租的需求,不断向上、向外被扩大面积,有些还添加上了房外的钢架楼梯等。除了拍摄城中村的自建房,孙海霆还拍摄过一系列北京板式住宅的外立面。这些几乎不会引起人注意,被许多人作为拍摄背景般存在的建筑,却成为了他镜头中的主角。这些房子多是随意或普通的,不会讲究造型与美观,特别是那些自建房有着一种「野蛮生长」的感觉。但从这些粗糙的外观中,观看者们能一点点发现其建造的逻辑,也能从中窥视到些许居住其间的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看似拍建筑的作品,其核心却是在记录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人群的生活。
-
《Lost in transition》 Peter Bialobrzeski
来自德国的摄影师Peter Bialobrzeski 彼得·比阿罗贝泽斯 去到了14个国家,超过28个城市,拍摄下了当地许多的城市场景,集合成了这一本《Lost in transition 迷失在变迁中 》。画册里拍摄的场景是城市里的空旷土地,大多位于城市边缘,都是一些形态交错的变迁中的场所。照片都是在黄昏和夜晚拍摄的,黑夜凸显出了建筑的轮廓,长曝光给画面带来一种「灯火辉煌」的观感。而在天光还未熄灭的黄昏光线下,清晰的背景与自身发光的建筑又为画面增添了些许魔幻色彩。Peter Bialobrzeski很喜欢在拍摄夜晚中的城市,他的另一本画册《Paradies Now 天堂此刻 》同样拍摄于夜晚,主体则是城市中的绿植。相比于自然里的植物,这些在被种植在城市里的植物更具人造性,界限也充满着暧昧。加上让人恍惚的耀眼光线,让观看者一不小心便会迷失在他所构建的空间里。黑暗与光线、破败与新生,这些正在扩展中的城市空间,被摄影师以一种可见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修建中的建筑展现出了一块荒地的转变,也暗含着一些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畅想,这是一座城市从旧到新、从熟悉到陌生的变迁。-
《Detroit》 Franziska Klose
底特律是美国密歇根州的最大城市,也曾因发达的汽车工业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城」。但随着经济全面衰败以及人口减少的问题,这座城市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光辉,甚至被称为「垃圾场」。德国艺术家Franziska Klose 弗兰齐斯卡·克洛斯 以类似于田野调查的方式,捕捉了这座昔日繁华的城市衰败后的模样,组成了这本《Detroit:Field Notes from a Wild City 底特律:狂野之城的田野笔记》,展示了一个完全被工业消耗的城市景观。
©️Franziska Klose
不过Klose并没有一味地去展现各种废墟场景,她将目光聚焦在了各种绿色植物之上。透过这些绿植,我们能隐约看到那些被覆盖的老旧工业设施。同时在这些杂乱的植被中,还穿插着当地农业、农场以及居民们的菜园。
©️Franziska Klose
除了图像以外,《Detroit》中还加入了摄影师多次深入调查这座城市后,写下的文字。底特律的大部分地区被视为粮食荒漠,这迫使当地社区一直努力寻找种植蔬菜的方式,也让许多当地居民开始务农。Klose采访了当地的农民,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工作方式,虽然画册里没有拍摄任何人物肖像,却在讲述当地人们的生活。往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杂乱废墟、坚硬的金属与柔软的植物、人造的脆弱与自然的坚韧、工业建筑与菜园,Klose的镜头下展示出了一座城市的矛盾。虽然衰败已成定局,甚至被媒体称为「未来城市」,但城市与居住其中的人们仍在继续,尽管艰辛却还是未放弃寻找出路。通过Klose拍摄的照片中一些微妙之处,人们在看到废墟的同时或许也能捕捉到一点希望。
接下来基本都是拍摄于东京这座城市的画册,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摄影师拍摄东京时,会有什么样的区别。-
《Tokyo》 Gerry Johansson
来自瑞典的摄影师Gerry Johansson 格里·约翰逊 拍摄了许多关于城市的作品,他很擅长用黑白形式表现城市与街头,这本《Tokyo 东京 》便是其中之一。没有喧嚣的人群,也没有热闹的场景,Gerry Johansson的镜头只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建筑。
©️Gerry Johansson
他从原本密集混乱的建筑中找寻秩序,采用较长的焦段将空间折叠压缩,复杂的城市结构以一种有序的几何形状交织在了一起,给人带来平面化的观感。
©️Gerry Johansson
无论是高耸的楼房、民居还是铁轨,这些建筑的砖墙、窗户、支柱就像模块化的乐高积木,被Gerry Johansson整理搭建在了一起。利落的线条让画面变得清晰又安静,与威廉·克莱因、森山大道等摄影师镜头下充满动感的东京街头不同,Gerry Johansson拍摄的东京带有一种静止的美。
©️Gerry Johansson
除了对空间中几何线条的运用外,Gerry Johansson的黑白照片不会带有过于夸张的明暗对比。带有细微差别的灰色阴影从中自然渐变过渡,这使得画面更扁平化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氛围感。东京这座浮华喧嚣的城市,在此刻变得静谧,同时带有一点超现实意味。
-
《Tokyo Candy Box》 尾仲浩二
《Tokyo Candy Box 东京糖果盒 》是日本摄影师尾仲浩二出版的第一本彩色摄影作品,其中收录了他在1999年到2001年之间拍摄的作品。当时正处于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节点,而摄影师也正从一间光线不好的老房子搬到了风景颇佳的新家。于是在天气好的日子,尾仲浩二便带上新买的PENTAX MZーM单反相机,漫步于东京街头,去记录这座城市的转变。
©️尾仲浩二
对很多人来说,「千禧年」代表着新旧交替、矛盾冲突、憧憬与不安,这期间的东京这座城市的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破败的老屋、修建中的工地、高楼林立中藏着的鸟居,一切都变化为图像铺展在画册之中。
©️尾仲浩二
尾仲浩二用快照形式以及缤纷艳丽的色彩,让观看者从视觉上感受到城市高速运转的节奏,以及无休止的喧嚣。融合在场景中的现代高楼与历史建筑,凸显出了一座城市的内在矛盾,让观众们能一眼看出这一座正在探索与转型的城市。
“虽然才过去两年,但很多东西都已经消逝。建筑物被拆毁,空置房屋消失,单轨铁路废弃,棒球场关闭,摩天轮报废,上一次五一劳动节……还有我的朋友 S,他没能看到,也永远不会看到这片樱花。” ——尾仲浩二
©️尾仲浩二
-
《TYO-WTC》 松江泰治
也许是因为大学就读于地理系,日本摄影师松江泰治喜欢用俯视的视角捕捉地球「表面」。从山脉、森林到世界各地的城市景观,他拍摄了许多有着丰富细节的照片。而这本《TYO-WTC》也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从高处俯瞰东京。
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初看《TYO-WTC》会觉得疑惑,密集的街道乍看之下一模一样,显得有些枯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画册中所拍摄的照片,都是松江泰治从东京同一栋大楼内四个固定点位拍摄的。但是当我们仔细翻阅就能发现,松江泰治通过这种长时间「定点观察」的方式,让城市的变化显现在众人眼前。这些鸟瞰图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信息,虽然是从单一的角度拍摄东京这座城市一角的景观,但从建筑外墙的色彩、植物的生长等方面,我们能看到其中却有着许多细节变化。
静止的图像因为变化让人们意识到时间,但画册中的照片并没有一味地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有时会突然地跳跃,有时又让时间来来回回。在黑白和彩色图像的交替间,空地里耸立起大楼,建筑被摧毁又新建,一座城市永远都在破坏与建设中的循环。
-
《Tokyo》 西野壮平
西野壮平的作品极具观念意味,同时制作起来大多耗时很长。他喜欢利用大量胶片进行裁剪、拼贴,从而呈现出庞大且细节丰富的作品。他的作品与英国画家David Hockney大卫·霍克尼的作品有着相似的观感,有一种与立体主义绘画相似的观看方式。通过在同一或多个空间不断拍摄,最终组成立体化或是多点透视的影像。这本《Tokyo》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立体模型地图」系列中的一部,2014年西野壮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的东京的各个街道,甚至还乘独自乘船在河上漂流。他从不同视角和角度捕捉到东京的诸多碎片,然后将其拼凑在一张地图上。
©️西野壮平
除了东京塔、晴空塔、东京巨蛋以及银座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体建筑和符号化的信息以外,西野壮平更多的是捕捉了居住在这座城市中的人群。人们的日常、活动、经历甚至是记忆,共同构筑了这座城市如今的「表象」。
这个一个重组城市也是重建摄影师个人记忆的过程,就如他本人说的那样:“这是我试图通过整合我的个人经历和记忆来表达城市外观的尝试。结果根本不是一张传达精确信息的地图,而是我作为一个人如何走过他们的街道以及如何看待这些街道的记录。除了作为我意识的代表之外,它还是各个城市的外观,是它们活力的缩影。”
©️西野壮平
「城市」是我们所居住的空间,它是对我们所生活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关注。更是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日常创作的主要「场所」。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它,从什么视角去记录它,这里面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疆域。文中所举的例子无法涵盖许多,如果想要做到更系统了解,可以进入原画册社群常设课题学习并实践。审美清单是原画册的长期栏目,整理、翻译、推荐摄影师作品及文献,罗列影像学习清单,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材料。| 场所标本 | 摄影课堂 | 照片书 | 审美清单 |
| 原画册+ | 韩松和他的朋友们 | 小展览 | 社群 |
摄影审美养料。
主理人 - 小鱼
策-KKM 小鱼 文-小鱼 KKM 编-小鱼
微信扫码,加入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