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画册:以影像为媒介,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
原画册社群成员作品
-
“宇宙为什么存在?人类又为什么存在?生命体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MIRACLE》自述
文/卤cici
这些照片是我携带口袋相机,在我家附近日常散步途中拍摄的,大部分图像来自我对周围环境的直觉反应,有时则是我主动干预创造的。
在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中,我依旧感觉自己是“大自然的孩子”。这种观看互动习惯来自于幼年的记忆,独自放学回家的路程仿佛是每天最快乐的时光: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指尖跟花草互动游戏、想像自己是丛林探险家,将寻找到的漂亮破烂当成“宝藏”揣在兜里带回家……
这些虚幻、闪光的照片,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自然与人造、脆弱与强大、过去与未来这些图像不断的交融联系着。它是一种秘境,是一场怀旧的、松弛的、充满奇迹的旅程…
我采用隐秘、孩童般的观察视角,捕捉并构建了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脆弱、转瞬即逝却色彩斑斓的事物。我试图寻获现实世界中万物内在的“生命磁场”,并找出这些微妙存在与人类内心世界的亲密联系。
“我们是人类,也是虫子,是动物也是石头。”万物都拥有其自身的“磁场”,万物皆生命,生命即奇迹。正如《宇宙编辑部》里所说:我们朝九晚五的工作,终究还是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有机会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
Q:你为什么是用口袋相机拍摄,而不是用更“好”的器材?口袋相机的体积和重量是否影响了你的观看?
A:我觉得一台愿意随身带出门,且能应对自己拍摄题材的就是一台“好”器材。这些照片都来自于日常。我很爱拍照记录生活,哪怕下楼遛狗可能都要拍两张的那种。
gr因为体积小巧,那种“往兜里一揣就出门“的状态就很自在;也不会像之前用胶片机时,出门前可能就想着把这卷拍出来,按下快门前又想很多...
虽然体积小,但又保证了一定的画质和独特的色彩,同时具备一些专业性能,比如微距功能、外接闪光灯等。
所以,带gr出去,这种随心所欲的状态会让我整个过程更自在愉悦,也能够拍到一些独特视角:比如单手探进围栏、把相机伸进草丛中、从很低的角度仰拍,甚至愿意带一些小道具进行一些“小置景”。
虽然更大画幅的器材能带来更细腻的画质和相场,但其体积和重量势必也会消耗更多的体能,目前我还是想把更多的能量投入到拍摄中。
当拍到一些喜欢的照片,我时常会有一种“如果不是用gr,我可能拍不出来这样的画面”的一种感慨。所以是的,口袋机确实影响了我的观看和拍摄结果。
Q:我看到你的照片都相当有“陌生感”,然而它们都出自日常。当你用眼睛看到一个场景时,会立刻连接到这些富有幻想的图像吗?A:嗯,在最开始拍照时,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意识。回看整理照片会发现,发现自己会被一些带着奇特、不寻常气质的事物所吸引:可能是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一个背影孤单落寞的小孩子,他们好像带着某种独特的能量,我很想捕捉那种东西。但那时拍完会时常不满足,觉得自己并没有把我想要的感觉拍出来。于是我常会反问自己,如果这里是别人经过,是不是也能拍到差不多照片?也许这种反问,算得上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训练。(其间,也会尝试不同的设备与之磨合)选片中也有几张是我五年前拍摄的照片,所以这个过程也走了蛮久。现在是能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图像气质,或者说眼睛看到一个场景,它是不是我想要拍摄的,以及我怎么去搭建它。Q:你的作品有种日常微小与宇宙宏大间的巨大张力。我们在做这个小册子的时候会通过图像并置来“编辑”这种联系。你能找两张图来具体描述一下这种联系或张力吗?A:我觉得编辑真的是神奇的二度创作。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图像拍的“张牙舞爪”的,但在编辑之后好像多了一些平和安静的气息。于我而言,我会拍摄很多“圆形”的元素,这些“圆”在我内心就是一个个星辰宇宙。它蕴含着一种平衡的美感,又带着循环往复的神秘。所以,在我有意识的重复拍摄这类气质的元素后,也就自然的形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小宇宙”。我很喜欢这两张的对页,除了视觉上的刺激,更多了一些体感的唤醒。那种即将触碰的亲密和坐船出海的晕眩,是不是有一些相似?右边这张在很多人看来是废片,但氛围感我很喜欢,没想到被这样拼了起来!所以有时候拍的失焦了的、歪斜的不要随意删掉哦,哈哈说不定在编辑之后也能派上用场!形成一种莫名的和谐。(笑)「项目孵化计划」意在为摄影创作者提供一些摄影项目在创作、编辑、输出等方面的支持,让更多人拥有自己的第一本摄影项目「样书」,真正达到以图像表达所想。过程中原画册会介入创作指导、图片编辑、输出、后续推广等环节。目前计划参与均为原画册社群内部邀请制。
未加入社群的朋友想在原画册公众号发表摄影组照,可以发送作品(20张以上JPG文件)、个人简介、作品陈述等文字信息投稿到邮箱kkm@yuanhuace.com。
| 场所标本 | 摄影课堂| 照片书 | 审美清单 |
| 原画册+ | 韩松和他的朋友们 | 小展览 | 社群 |
摄影与编辑力
主理人 - KKM
摄·文-卤cici 编辑-小鱼 KKM 设计-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