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

教育   2025-01-15 20:22   天津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可打印·预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列夫·托尔斯泰》

需要电子版(37页)
直接扫码下载

课文知识点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⑪别:告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三)揣摩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 涉(shè) 孰(shú)   遂(suì)   岂()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4)见往事耳(历史)

(5)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7)及鲁肃过寻阳(等到)

(6)蒙乃始就学(于是)

(8)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9)大兄何见事之晚净(知晓事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相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示例:微皱眉头(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设计人物语言)

8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示例: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02课内精读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治经为博士邪(为:成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

C见往事耳(见:了解)

D但当涉猎(但:然而却)

(解析:D项中的“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当博士啊!

(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译文: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03拓展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3)然今遣汝者()

(4)力改故习(旧的原来的)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译文: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16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附【乙】文参考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需要电子版(37页)
直接扫码下载

以上资料可扫【小猴云印】
直接云上打印

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 

QQ群号:1群721150613  2群:1055029719


 

联系我: yikeshu_99 (复制添加)

↓ ↓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一棵树的独白
语文交流 家庭教育 学生天地 见解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