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精准的定义:赋予汽车产品更多价值

汽车   2024-10-10 14:00   上海  

国际智慧出行设计大会提出的“车·非车”概念,代表行业在重新定义出行工具,出行系统也给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价值。或许这个时代抛给设计者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做最精准的定义,因为定义决定所有成败。


近期,2024国际智慧出行设计大会暨CCDIS中国汽车设计(国际)峰会在上海举行,国内外设计大师、专家学者头脑风暴,聚焦新生态汽车设计的机遇与挑战、出行工具设计新思路、智慧出行新时代,以“车·非车”为议题开展深入研讨。

本届大会提出的“车·非车”概念,代表行业在重新定义出行工具,出行系统也给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价值。在圆桌论坛环节,伊初文化创始人、Car Styling China负责人王洪浩担任主持人,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移动生活方式与智慧出行设计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曹鸣;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丁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白傑;雅迪上海工业设计中心总监林三评等嘉宾共聚一堂,深入探讨智慧出行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曹鸣指出,目前整个出行行业设计创新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设计团队所针对的研究载体,是以车为主要物理对象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创新。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设计团队面对更多的是车与人的关系、人与车的互动体验,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当对象改变后,设计流程、设计工具、设计团队的构建也将全然不同。

在丁剑看来,过去较长的造车时间被缩短,曾经处在终端的属性逐渐转变为平台化产品。“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想法和初衷都和过去有所不同。人们曾经在汽车外观设计上耗费大量精力,但现在,汽车设计从外观一点点地转向内部,从造型转向用户体验、功能等方面。”

工程技术出身的白傑以智能产品为切入点,分享所思所想。以智能传感器为例,以前的传感器藏在汽车里,而现在的设计师为了彰显智能汽车的特性,将毫米波雷达做得透明化。就像人们戴的手表,过去看不见飞轮,现在却把表壳做成透明的,让可见的机芯成为造型设计特点。“有时候技术与产品设计会有冲突,需要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共同交流。”

车·非车”概念能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但也会产生一些值得行业关注得新问题和新机遇。对此,曹鸣表示:“这个阶段对每家车企来说,都存在很大的机遇,现在是技术资源丰富的时代,设计创新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设计通过资源堆砌、材料堆积来产生所谓的‘创新内容’。如果我来定义一辆汽车产品,必然要包括整个产品架构到成本,再到功能、体验及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个时代抛给我们设计者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做最精准的定义,因为定义决定所有成败。”

在“车·非车”的趋势下,汽车行业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世界已有目共睹。对此,林三评给予了年轻设计师不少成长建议。“以往,很多企业训练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4~5年,从CMF到2D,从画图、油泥再到3D,但如今培训设计师的时间很短,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快速解决很多问题,设计师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掌握其它知识技能。当科技改变了时间、空间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及体验和产品的联动就变得越发重要,譬如设计师要思考设计出来的产品如何与后端行销相结合。”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汽车设计更重要且简单的一个准则是,设计师仍然要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由此赋予汽车产品更多的价值和丰满的灵魂。

高手过招的时代,中国汽车如何走出新路?

后市场养车三巨头“猫虎狗”动作频频,出牌不断

中国工厂扩建项目启动,威猛追加在华投资

汽车与配件AP
《汽车与配件》创刊于1981年,为半月刊,涉及领域更细分,内容更专业,信息更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为提供更深度、更专业、更详尽的报道,《汽车与配件》采取专题分刊的方式,包括《技术》与《市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