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鼓楼,最忆是古平岗

旅行   2023-09-11 18:03   江苏  

毕业后在南京东搬西迁、飘忽不定,住哪都是算个落脚的地方,反正哪都不如鼓楼舒服。



我的大学在古平岗附近,近得可以每天观察古平岗人去哪里,干什么,吃什么……

我对鼓楼的这种特殊情愫,也是来源于古平岗人。


PART 1
 鼓楼的一天,从古平岗开始 


鼓楼的一天,从古平岗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平岗在明朝时期就是报时的地方,一天开没开始,“古平岗说了算。”

早晨的余晖刚刚洒向古平岗立交,仿佛解除了汽笛封印,唤醒了古平岗人。

一辆辆公交车从古平岗公交枢纽站开出,开始了一天的营运。


从古平岗西站上车,一站即可到达“古平岗老年活动中心”——古林公园

大爷大妈们背着大大小小的“活动道具”准备开始一天的锻炼,运动累了就一起围坐在公园长椅上畅谈家长里短,一直到午饭前人才渐渐散去。


古林公园门口有一个古平岗地下通道,这个地下通道还是很有人气儿的。


这头除了公园,还有三站通往龙江的公交站,另一头则是热气腾腾的早点街,也是我们在校时每天吃早饭的根据地。


一碗双拼馄饨和一两锅贴是我们的早餐标配,但是老居民们通常都是一个茶叶蛋、一碗红豆粥。

这里的奶奶好像特别爱喝红豆粥,早餐店里每天最先售罄的就是红豆粥。买菜路上来一碗红豆粥,配上一些免费酱菜,一天的精神气都有了。

当我对着刚出炉的锅贴尽情挥洒辣油的时候,那碗红豆粥便显得格外素淡。


早饭后,他们驱着买菜的小推车走在街道消食散心,或是坐在通道边的栏杆处发呆、闲聊。

从校门出来到进地下通道这一段小路,我从来没有忽视过。“他们好悠闲哦”,这是我和同学第一次见这种场面时的慨叹(早八人落泪)。


还记得第一次从学校出来吃早饭,不管是古林公园晨练的大爷,还是在公交站边候车边唠嗑的奶奶,这种毫无新意的场面在我看来都非常新鲜。


PART 2
 从定淮门到回龙桥 


住在古平岗,往东边走是回龙桥,往西边走是定淮门,虎踞北路贯穿南北,回龙桥再往北走几百米就是镇江路。

古平岗是不大,但也算得上四通八达,哪都可以走一走逛一逛。


其实我对古平岗的记忆大多停留在虎踞北路,对定淮门和回龙桥的印象都在外卖里了。

虎踞北路有一家“兄弟烧烤龙虾”,是我在南京吃过最便宜的烧烤


素菜一律一块钱一串,每次和朋友们来吃夜宵,都要点一大把土豆片,而且老板夫妻俩人热诚的狠,回回来都送饮料,吃到撑人均也不过三十块钱。


定淮门是鼓楼学区房的聚集地,又是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这样的环境氛围给定淮门大街增添了许多学府的沉静和历史的厚重


相比之下回龙桥就更市井喧闹了些,街坊们经常打趣地说“住在回龙桥能睡回笼觉”。


回龙桥有不少美食,最火的当属这家“杠子油条”。我在学校的时候,不愿出门吃早饭,都是点这家的鸡蛋灌油条。


鸡蛋灌油条,只此一家。刚出锅的油条酥酥脆脆,夹杂着鸡蛋的清香。

他们家还有正宗的胡辣汤,配料有牛肉片和豆皮,实惠又大碗,但是胡椒味很重,喜好重口的可以尝一尝。


这里老旧居民小区居多,街上有各色的菜场小吃店,还有很多修理铺,除了常见的修车铺,还有修衣服和修鞋的铺子。


我还是第一次见修衣服、修鞋的。

这种铺子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此生都不会光顾,但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懂得开源节流,老人家又有严重的旧物情节,一件衣服一双鞋穿个十几年都是不为过的。


古平岗人大多也都聚集在回龙桥买菜,这家六合生鲜直销是回龙桥清晨最拥挤的地方。


如果想去更大一点的菜市,从回龙桥继续向北走三百米,有一个镇江路副食品市场,那里规模更大,菜品更齐全。


回龙桥和镇江路的交叉口有一片地方叫晚市,颇有意境的名字。

“晚市,定淮门内,回龙桥侧,居民至暮方集。”居民到晚上才聚集到此,便称为晚市。


晚饭后,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会来回龙桥悠闲地踱步,或者三三两两坐在路边,打牌、喝茶,甚或是打量来往的路人。



住在古平岗真的很妙,既能感受定淮门城墙口的静穆,又能感受回龙桥的市井烟火。

古平岗人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经历着这里的平淡和嘈杂。


PART 3
 十四所的蝶变 


古平岗十四所就是南京中电科集团第十四研究所鼓楼分部。

这里很多的老住宅其实就是当年十四所老员工们的宿舍楼,无数科研人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随着旧园区的改造,老牌科技园正在迅速变为历史,老宿舍区也年年翻新改造。

往日老掉牙的故事,也随着老房子的消逝,越来越模糊。


如今的十四所已成为住宅区,人们更多了解到的是古平岗22号小区


十四所将老厂区交给鼓楼高科集团,在古平岗4号建成“智梦园”城市硅巷。

智梦园借助十四所多年来打下的基础优势蓬勃发展,成为鼓楼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硅巷之一。


21年初,鼓楼高新区也成功升级为“省级高新区”,这块园区仿佛一片新浪潮,以它独有的魅力和韵味送走了一批人,又迎来一批人。

城市创新之火在古平岗街头巷尾越烧越旺。


除了原住民,这里基本都是70、80后的记忆和青春。

这些记忆随着虎踞北路的车流日夜流转,也渐渐冲淡。

▲▲▲

古平岗其实是个很小的地方,小到只剩老小区,小到没有人会提起它。

六七层楼的小区,破旧的老宿舍楼,无人修剪的绿化带……


除了智梦园的上班族,古平岗几乎看不到什么年轻人。这里的人和房子一样,早就历经岁月的洗礼。

不同的是,房子可以一遍遍地翻新改造,人不可以。

但只要对生活满怀热忱,又何惧老去。


就像他们歌里唱的,“老了就老了”。

- END -

◇转载自Bigger南京,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南京出发
南京人的出游指南!各种小资、小众景点一网打尽,轻松解决去哪玩这一宇宙难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