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旗舰——朗锋双筒望远镜光辉III实战测评

文摘   旅游   2024-10-30 08:02   中国  

写在最前面:我是个观鸟爱好者。对我来说,望远镜是观鸟的工具,我的所有要求都是从观鸟使用出发。对光辉III的试用报告也是基于我个人的选择倾向,代表我看到的望远镜个体素质和我个人的体验与观点。不为抬高或者贬低任何品牌,也并不代表任何专业意见或者器材爱好者的意见。

一、好饭不怕晚的光辉III

作为观鸟者,我希望的双筒望远镜最重要的几个指标依次是:光学优秀,超广角,8-10倍放大倍率,机械性能坚固可靠,防水,重量体积相对轻便

去年就听说北旅老刘在开发光辉III新款旗舰双筒望远镜。但是一直见不到产品出来。年初说3-4月份出货,然后又一直等到了9月份中旬,我要出发去格鲁吉亚的Batumi观猛禽迁徙,问刘总,说过几天首批量产到货,还是差了两三天赶不上趟,老刘就将一台10.5x44的样机先给我。通过十来天的使用以及和多款顶级望远镜同场竞技,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光辉III的10.5x44Pro可以说是满足了我上述几乎所有的要求。唯一不足的是>900g的重量,可以接受但不够理想。


光辉III定版的配色有灰色和咖啡色两款,我很喜欢咖啡色的配色。这次拿到手的是灰色的10.5x44Pro。开箱随手一拍:

官方指标如下图:

光辉III的官方参数表

二、观猛圣地Batumi与光辉III的首战

Batumi,中译“巴统”,格鲁吉亚共和国第二大城市,位于黑海最东侧。是世界最著名的猛禽迁徙通道之一。黑海和里海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狭窄的“瓶颈”,使得欧洲东部和俄罗斯大部的猛禽在南迁的时候被收拢到两海之间的狭窄地带。最高峰海拔5462米的大高加索山脉,最高海拔4090的小高加索山脉横亘在亚欧大陆交界之处,也影响到猛禽迁徙路线的选择。山海相加,使Batumi这个城市的海滨丘陵地带成为每年秋季亚欧北部大陆猛禽迁徙极大量汇聚之地。每个迁徙季节大约从8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会有大约100万只猛禽从这里经过,飞往南方的越冬地。

是的,每个秋迁徙季超过100万只猛禽。

漫天的漠鵟(Steppe Buzzard)

小乌雕(不是小号的乌雕,而是它就叫小乌雕,英文名lesser spotted eagle)

在Batumi,天气条件适宜的时候,一天过万以至于几万猛禽是家常便饭。历史上最高的记录是2014年10月2日,Batumi的两个猛禽监测站点一天之内统计了258,516只猛禽。

在北京的迁徙晚期,会有雕迁飞通过,一天一两只或者三四只,从没有超过两位数的情况。而在Batumi的9月中旬以后,每天迁飞通过的大雕的数量都是以百计甚至以千计。例如在今年的9月23日,Sakhalvasho一个监测点就统计到短趾雕184只,小乌雕97只,乌雕3只,白肩雕2只,靴隼雕841只,草原雕16只,总数超过1100只。

9月16日—9月25日,我携带着光辉III踏上Batumi的猛禽监测点。对我和光辉III,都是第一次。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我每天使用光辉III观测猛禽,也用它探索地形,用它在Batumi的海滩和乔鲁赫河口三角洲观鸟。

三、光学与机械性能实用具体体会

这次与光辉III10.5x44Pro做对比的有以下几款望远镜:
施华洛世奇的CL10x30袖珍望远镜;
施华洛世奇的NL10x32双筒望远镜;
施华洛世奇的CL10x25袖珍望远镜;
施华洛世奇的EL10x42WB
朗锋的光辉第一代8x42双筒望远镜;
裕众 天虎 6x30 保罗 双筒望远镜

(注:不同的口径和倍数,甚至把屋脊镜和保罗镜放到一起比较,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但我是从观鸟的实用角度出发,请读者理解)

光辉III和施华NL10x32在巴统的Sakhalvasho监测点

光辉III和施华的CL10x30以及光辉I一起在巴统北边小高加索山上海拔1100米的奢侈酒店露台

谈到顶级双筒望远镜,观鸟界必然绕不开施华洛世奇,而在Batumi的猛禽检测平台上,也可以看到超过70%的单筒和双筒望远镜都是鹰标认证。经过同等场景下反复对比,作为结论性的总结,以我个人一贯偏保守的估计,光辉III 10.5x44Pro在光学上已经具备了施华NL望远镜90%以上的水准。这一点,也得到了在场的多位长期使用施华或者蔡司望远镜的鸟友的一致认同。

分几个方面展开说说:

光学性能:

颜色和成像风格:光辉III的成像风格类似施华的清亮锐利。实际上施华的色彩还原与肉眼所见相比略要偏冷色调,当然这种偏冷结合其优秀的成像,带来的是一种讨喜的清澈感。光辉III的色彩还原上也略偏冷,但比施华更接近肉眼所见。光辉III的成像是清亮,锐利而饱满。

锐度与反差:无可挑剔,非常优秀的成像水准,与施华NL同等水准。

亮度:亮度最主要看物镜口径,同时也要看放大倍率(与出瞳直径负相关)。物镜越大,出瞳直径越大,目视的亮度越高。得益于44mm的物镜口径和4.2mm的出瞳直径,10.5x44Pro的亮度表现优秀。夜晚在小区路灯照射不到的地方,从5楼看对面楼底一辆电动车白底下的黑色“niu”标识,CL825无法识别字母,而光辉III则能够识别字母。8.5倍率的光辉III具备5.2mm的出瞳直径,会具备更加优秀的暗光下表现。

视场:72度的视场,不折不扣的超广角观测效果,这在10.5倍的放大倍数的加持下,意味着大观察范围和高细节表现。视场与倍数关系很大,倍数越低,表现视场越大。这个指标横向对比只能建立在相同的放大倍率下,比如说天虎6x30的视场更广达到9.3度,但是它才6倍放大,自然不可以与10.5倍的光辉III同场竞技。

良像范围:良像范围非常大,边缘成像也相当锐利。完全不逊于施华一贯的“满场清”效果,这一点带来的实际观测感受非常震撼。良像范围是高端国产双筒望远镜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弱点,在光辉III上可以说是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紫边:光辉III的紫边控制要强于施华的CL袖珍望远镜。即使是侧逆光条件下都控制得非常好,仅仅当楼宇的侧边位于相当强的逆光情况下边缘成像能观察到紫边的存在,这已经是非常苛刻的测试条件了, 正常使用中也没有人会这样逆强光下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因为眼睛会相当不舒服且有强光刺激眼睛致盲的风险。

滚球:光辉三的滚球效应非常轻微。单独使用几乎感觉不到滚球效应的存在。对比使用中同行一位比较敏感的鸟友表示还是与NL有差距,我反复对比使用,能感觉到在较快扫视时,施华的滚球效应略微优于光辉III。

说完光学单项指标,我还想聊聊超广角。鸟友们大概都知道望远镜的视角局限在观测尤其是搜素目标过程中的不便。几年前我便在寻求一款具备优秀光学性能的超广角双筒。考察过Kowa的BD 二代,施华的EL,NL,蔡司的SFL等,最终看上了NL10x32。无奈价格高一直没舍得入手。直到去年听老刘说到光辉III的大致指标,我就一门心思等着他了。这次拿到手里,第一眼就被10.5倍放大下的超广视野给震撼了。在野外观鸟实际应用中,10.5倍手持高倍率+超广角+边缘成像优秀(满场清)这三个指标结合,带来的视觉效果是感觉视线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有一种裸眼看的感觉,但又有非常好的细节,观察目标如同在眼前。

机械性能:

重量:10.5x44Pro的官方重量是919g。加上物镜罩和目镜罩以及X背带的带子头的时候是977g。对我而言,全尺寸和900g以上的重量还是有些超标了。老刘说为了保证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已经没有减重空间了。在这一点上,NL的10x32约640g的重量是真香。等老刘开发32口径的望远镜吧。

包胶与握持:光辉III在双手大拇指的位置做出了一个浅痕,以利握持定位。握持的时候大拇指放在凹痕处,食指正好可以搭在调焦轮上,总体的握持感舒适,重心也比较适中。包胶的手感不错。但是镜筒为锥形,相比NL的腰线设计,握持手感方面比NL还是有较大差距。

旋升眼罩:眼罩旋升有档位提示有阻尼。

调焦轮,视力补偿轮:调焦轮宽大,设计有一个红铜色的“金环”提升档次感。我还蛮喜欢这个设计感。调焦方向与施华相反,这一点用习惯了施华以后每次总觉得有点不适应。使用中感觉调焦轮阻尼比较轻,以我的习惯,在观鸟时经常会交替使用望远镜和相机,如果阻尼更大一些会更好,这样放下望远镜,拿起相机,再放下相机拿起望远镜的时候,瞳距和焦点都不会因为无意中蹭到而改变,拿起到眼前就看,单手也可以操作,尤为方便。视力补偿轮阻尼合适。

旋升眼罩和调焦轮

瞳距调节铰链:依我个人习惯,调整瞳距的中间铰链应该稍微紧一点,理由同上,用着方便不用反复调。光辉III的阻尼合适。在这一点上,施华的CL中轴铰链太松,据说是通病。

物镜盖:物镜盖是插入到镜筒下方的两个突出的插口处。这个设计好看,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橡胶比较软,稍微用力就会将物镜盖拽脱下来。两次无意拽脱以后,我干脆就将物镜盖摘了下来,使用中不带,仅仅收纳的时候再装回去。这一点做得不够到位。

插入物镜盖的位置示意

总体来说,虽有瑕疵但是光辉III的细节非常到位。无论是外观的颜色选择,整体的装配精度,调焦轮的数控加工精细程度,旋升眼罩的档位提示和外直径的选择都有考量在其中,大大的提升了望远镜的高级感和使用感受。

现在买光辉III附赠软包,X减压背带,牛角眼罩,额托以及三脚架支架,都是实用的超值周边。用好了,能够大幅改善观测效果。软包结合背带可以当做胸包用;牛角眼罩眼周全黑,带来更加沉浸的观测感受(不适合戴眼镜的观察者)。额托可以改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观测感受。三脚架支架可以将双筒固定在三脚架上。

略微透露一句,老刘这个额托的设计非常巧妙,绝对会带来惊喜~

光辉III上三脚架

这次问刘总,他说一年多一直在反复推敲改进产品细节,这才是晚了这么久上市的主要原因

四、实际使用和选购建议

光辉III目前有8.5x44Pro和10.5x44Pro两个规格。我用的是10.5x44Pro

再强调一遍,大倍率,超广角和满场清带来的效果还是非常非常爽的。这个规格和我日用的施华CL8x25形成互补:需要细节不考虑重量用光辉III,需要便携则用CL825。

从握持稳定性来说,10.5倍基本上到了大多数人手持的倍率上限了,我个人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双手持稳定观测。我戴眼镜,把旋升眼罩旋到最低,外沿抵到眼镜上,能长时间稳定观测。如果双肘恰好有个地方可以放置,则可以带来更加稳定的成像,改善观测效果。

今天去刘总那里还样机,顺便体验了一下光辉III的8.5x44Pro这个规格。而且和NL的8x42做了同场对比。我觉得8.5倍的光辉III在光学上和NL842的差距更小,光学上几乎可以说不相上下。

和10.5x44Pro相比,8.5x44Pro具有更大的实际视场(简单目测大10-15%左右)和略高的锐度。(锐度上横向比较,8.5倍光辉III和施华的NL8x42相当,比10.5略高一点点)。10.5倍的锐度也非常出色,视场在实际使用中感觉差异不是很大,而大倍率带来的细节和拉近感要好不少。

购买建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看预算和消费习惯。

这么说吧,朗锋的光辉III和施华双筒望远镜完全是不同的市场定位。能够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一方面是因为施华算是日用双筒望远镜的天花板和标杆,另一方面也说明光辉III(以及与之同等的两个国产品牌的旗舰型号,懂的都懂。)的水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施华以其出色的光学性能,相对轻便和优秀的握持感,和久经考验的机械可靠性,是一步到位的不二选择。如果预算宽裕,买施华nl不会后悔。

光辉III的光学非常优秀,其机械结构目前感觉总体很好,但还有待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镜友使用中去验证其可靠性。不过话说回来,不到3000元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如果不打算花2万大洋在望远镜上,但又追求尽可能高的光学性能;日常使用不经心(对我来说,双筒就是一个工具),2万块的望远镜伤了外观或者镜片又会心疼,那还是考虑光辉III吧。

2、抛开预算不谈,仅考虑体积与重量。需要袖珍镜的,可以考虑施华的CL紧凑系列,或者nl的8x32或者10x32,在光学上不妥协,体积重量上更便携。

3、放大倍数:喜欢更多细节的可以入10.5,喜欢更广更锐的建议8.5。

4、稳定性问题:各人需要考虑自己的手持能力,绝大多数人手持一个8倍镜可以很稳,而10.5倍很多人可能就会端不稳,因为抖动导致观测效果大打折扣。更高的倍数一般就很少出现在手持的双筒望远镜上了,即使有,也往往是配置了电子稳定系统的了。例如我们在巴统看到的赞助商Kite optics 的14x50电子稳像双筒望远镜:

Kite APCSTABLIZED 14x50 ED

去还镜子的时候,上一批量产的光辉III已经被抢光了。刘总答应我这周末下一批到货了给我留一台咖色的10.5Pro。

欢迎全文转发,转载或节选请联系作者。



动动帅的自然观察随笔
从小就喜欢上山爬树,下水摸鱼。观鸟,赏花,观虫,乐在其中。做自己的自然观察记录,也分享给大家。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