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的孩子突然成熟、突然开窍。
原本不学无术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转性努力学习,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这都是怎么发生的呢?他们又有哪些改变原因呢?
俞敏洪老师日前在一次座谈中分享了一个亲身经历,让我对“突然开窍”的背后原因有了更深的感悟。
据俞老师说,他家儿子从小就比较贪玩,成绩也一直平平,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虽然不是差生,但也远远谈不上优秀。
就那样平平淡淡地长大,直到有一天,儿子突然对俞老师说:“爸爸,我决定要好好学习了,我一定要考上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
那之后,儿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开始拼命学习,甚至放弃了许多娱乐活动。
最终,靠自己的努力,他如愿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也录取了理想的专业。
俞老师自嘲,自己作为父亲,实际上并没有做太多事去提高儿子的学习动机。
他反而一直强调:
“以后不要指望老爸,老爸赚的钱给你半毛钱关系没有,老爸的钱是留给自己花的,你想跟老爸一样胡吃海喝,自己去挣钱。”
然而,正是这种“与儿子撇清关系”的表象之下,俞老师其实在润物细无声中,给了儿子一样极为重要的东西——自主学习的意识。
他让儿子明白,想要过上好日子,必须自己努力奋斗而不是依靠父母。
这激发了儿子内在的上进心,让他主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而不是安于现状。
俞老师的这则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原来,那些突然转性“开窍”的孩子,背后通常都有这样一位睿智的父母。
这类父母有两个共同特点:
第一,他们懂得引导孩子树立自强意识。
不会把一切福利与资源都让渡给孩子,让他养成依靠心理;
而是在必要的时候,适当表现出与孩子“划清界限”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要过上好日子,必须靠自己的双手。
第二,他们懂得耐心等待孩子的成熟。
不会对孩子操之过急,而是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耐心等候孩子开窍的那一天。
当孩子终于醒悟过来,决心改变自己的时候,父母也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种父母,懂得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并且深谙“教育需要时间”这一道理。
他们不着急,只是耐心地在一旁等候。
正如《心流》书中所说,父母给予孩子太多关心的表现,未必是好事。相反,适当的“不闻不问”,往往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
俞敏洪老师的这段真实经历,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类父母的育儿智慧。
当孩子还处在迷茫期时,他们不去强求,而是等待;当孩子决心改变时,他们也会给予积极的引导。
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极大的智慧和定力。
但这样的父母,才最可能培养出主动进取、自强自立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都渴望孩子拥有高远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
但直接去要求孩子“你一定要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那么,当孩子还处于迷茫时,父母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最关键的三点是:
1. 给孩子创造探索世界的机会,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给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但不直接定义孩子的人生道路;
3. 给孩子提供情感支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熟与醒悟。
当孩子终于开窍,决心改变自己的时候,我们也一定会欣慰地发自内心地说:
孩子,妈妈为你自豪!
点亮“在看”,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