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植物考察记
第一集:云龙地缝景区
前言
时光回溯至2023年的夏天。由学校工会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教职工疗休养活动组团报名时,恰好这一年本人符合学校的出省规定,比较了所安排的省外几条线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北恩施,因早就听说那里不仅风景独特,而且植物相当丰富。
团队成员共计32人,包括教职工和部分家属,男女老少齐全,年龄结构正态分布,出生地包含五湖四海,从事专业多种多样,人员组成符合国标。2023年7月17日一早,在杭州阳光假期国旅临安营业部包导的带领下,经历了一整天的大巴、动车、大巴的转位挪移,终于在晚上近7点到达了恩施市区。
后来方知,这一年恩施的旅游业十分火爆,对此我有深切的感受。虽然我生性喜欢清静,但却在这堆大火中,无感地成了其中的一粒小火星。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下辖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宣恩县、来凤县和鹤峰县8个县市,州府驻地为恩施市。恩施州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境内山脉纵横,切割剧烈,山高谷深,河流蜿蜒,石灰岩面积较大,岩溶地貌发育,景观极为特殊;加上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暖多雨,区内孕育了异常丰富的植物种类,尤以钙土植物为盛,珍稀植物更是随处可见。此地的石灰岩层中,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比比皆是。
恩施州所辖县市示意图
恩施州旅游景区示意图
我们入住的是华龙道大酒店。酒店内养殖有俗称娃娃鱼的大鲵,门口及室内摆设有大量的巨型阴沉木,屋顶花园建有大片荷花池,最令人震憾的是:步行道铺装的大理石上竟然镶嵌有亿万年前的海螺化石!对此我佇立良久,竟然无以言表,只能说:恩施,你果然够NB!
养殖的大鲵
巨型阴沉木
楼顶荷花池
步行道上镶嵌有海螺化石的大理石
根据旅行社安排,18日的行程是游览恩施大峡谷,包括2个景区,上午游云龙地缝景区,下午走七星寨景区;这意味着,为看风景与植物,上午先入地,下午再上天。
在这重证据的时代,拍张团队合影自然是必须的,不过除了摄影师外,好象有几个同学为躲避开镜头而暂时脱离组织了。放大照片细看才发觉,本人作为年龄最大的一位,竟然是团队中唯一的“黑人”。哈哈,果然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恩施大峡谷团队合影(干登荣拍摄)
恩施大峡谷停车场随拍
大峡谷的高空游览直升机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距恩施市区49公里,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2010年10月1日,恩施大峡谷对外开放。目前恩施大峡谷已开放七星寨景区全线及云龙地缝景区一段。大峡谷内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被称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2015年7月,恩施大峡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恩施大峡谷全景导览图
云龙地缝景区
云龙地缝约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时跨二迭纪与三迭纪的石灰岩;目前开放地段全长3.6公里,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峭壁形同刀削斧劈,众多飞瀑疑自九天狂泻。地缝上游源自天水暗河,下游注入莽莽清江。地缝中已开放游线上共有7条半瀑布,其中1条因仅在丰水期出现,只能算半条,故称“半流瀑”。云龙地缝原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数千万年,之后暗河顶部的岩层因渗水侵蚀而不断开裂剥落,同时地表岩层也被水流持续冲刷,致使顶部的地层越来越薄弱,最后导致大面积坍塌,暗河得以直面天日,成就了恩施大峡谷的一大地质奇观,有人戏称其为“地球最美伤痕”。主要景点有:云龙绝壁、风雨桥、时空桥、云龙悬瀑及跌水等。
云龙地缝景区导览图
云龙地缝景区石刻
云龙地缝景观
本团人员中,对植物感兴趣的除我外,只有陈高坤和马丹丹2位老师,另外吴淑晶老师是艺术专业的,对植物的美学自然也有一定兴趣,因她与马丹丹属于闺密关系,故在全部行程中,我和坤哥一直同行,形影不离;而2位女生与我们则是时聚时散,若即若离。
从停车场匆匆赶往地缝入口的山路边顺手牵羊了以下7种植物。
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
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此种浙江也很常见。特征是花黄果红毛毛多,颇具观赏价值。果实照片非此时此地拍摄。
南赤瓟
中华天胡荽 Hydrocotyle hookeri subsp. chinensis
伞形科多年生匍匐草本。本种以叶片较大,花梗与花序梗均较长为主要识别特征。全草可药用,具清热利湿功效;也可用作园林地被。
中华天胡荽
马桑 Coriaria nepalensis
马桑科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小枝方形;叶对生,全缘,三出脉弧形至顶;总状花序,雄花序细长,先开,下垂,花瓣极小,雄蕊下垂,花药红色,雌花序较短,后开;瘦果5枚,外面包有花后增大的肉质花瓣,熟时花瓣由红转黑。雄花序艳丽,成排悬挂枝上形如缨络,恰似一帘幽梦;全株含马桑碱,有毒,可作生物杀虫剂。后3张照片系在暨阳学院拍摄。
马桑
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三出复叶,小叶有缺裂及锯齿,两面有毛;聚伞花序较大,无花瓣,萼片5,花瓣状,粉红、淡紫或白色,雌、雄蕊极多数;聚合瘦果密被绵毛。花大美丽,极好的观赏花卉;根状茎供药用,可治热性痢疾、胃炎、各种顽癣、疟疾、消化不良、跌打损伤,也可用作小儿驱虫药;全株可提制生物农药,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后2张照片非此时此地拍摄。
大火草
菱叶鹿藿Rhynchosia dielsi
豆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羽状三出复叶,顶生小叶之小叶柄长1.5-3厘米;总状花序长3-10厘米,花疏生,黄色;荚果红褐或紫褐色,具2枚黑色种子。此种浙江也产。它与渐尖叶鹿藿R. acuminatifolia较象,主要区别为后者顶生小叶之小叶柄及花序远较短,花密生。第3张照片非此时此地拍摄。
菱叶鹿藿
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
荨麻科落叶灌木。小枝密被短伏毛,韧皮纤维发达;叶片狭长,互生,三出脉,边缘有小锯齿,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茎皮可作人造棉,为高级纺织原料;嫩叶可蔬食或作饲料;枝叶密集,可供园林观赏,目前在上海、临安等地可露地越冬。
水麻
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
马钱科落叶灌木。小枝近圆柱形或略呈方形;叶对生,具细锯齿;花具香气,淡紫色,花冠筒通直,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内壁中部。花繁色艳且有芳香,优良的观赏植物;全株可药用,具祛风散寒、止咳、消积、止痛功效;花可提取芳香油。
大叶醉鱼草
回想那次进入地缝的过程与感受,至今仍印象清晰。记得先是越过一道天桥,向下游方向走了一段路,然后就踩着石阶,汇入人流,左曲右拐,缓慢下降至接近谷底的左岸,再折回上游方向前行,晃过一座吊桥到达右岸,之后就一直前行至游步道的尽头。走在谷底栈道上,仰头只见一条时宽时窄的天空,人群仿佛一长串蠕动着的小蚂蚁,穿行于万丈深渊之中,两边是峭立石壁,脚下是缓缓流水,眼前不时有白练悬挂,头顶经常被危岩罩压,水滴飞溅,雾气迷濛,一不小心就会以头击石或不幸“失”身。石壁上长满了各种植物,然因路窄人众,拥堵不堪,加上光线昏暗,众多奇花异卉难以拍摄,只能望花兴叹。唯有一些长在路两侧和对岸的植物还能勉强入镜,但要拍好,却是件不易之事,因老是被游人挤来撞去,有些游客为了拍人像,或请或吼地让我们赶快让位。头顶崖壁上的和栈道栏干下的植物也不敢随意拍,拍头顶上的因是逆光且会令镜头进水,拍栏干下方的则更危险,当你想镜头离植物更近一些而将身体向外俯倾时,极有可能被汹涌人流挤出人生之局!
下面就按地缝底部沿途所见顺序,将邂逅到的植物依次向诸位作个展示。至于图片质量,确实有点拿不出手。不过我已经尽全力了,只能委屈亲们将就着看吧。
顶芽狗脊 Woodwardia unigemmata
乌毛蕨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叶片革质,二回羽状,羽片10-17对,互生或基部的近对生,基部两侧稍不对称,叶轴近先端具1枚被有棕色鳞片的腋生大芽胞,叶面无珠芽,羽片具裂片多对,羽片基部上侧1枚裂片常斜向覆盖叶轴;孢子囊群新月形,上端略向外弯曲,整齐排列于裂片中脉的两侧。该种成片生于石灰岩壁上。建始梭布垭石林也有。
因道路狭窄,游人拥堵,上下都是悬崖峭壁,对岸相距又较远,没有拍到关键特征,故最初鉴定为东方狗脊W. orientalis,直到在撰写本文时,再次核对照片、PPBC图片和植物志描述,越来越感觉有些不对劲:一是东方狗脊的羽片只有6-8对,多为对生,而照片上的则多为10对以上,几全为互生;二是照片上的羽片基部两侧只是稍不对称,而东方狗脊却是极不对称的;以上特征只有顶芽狗脊符合,然而大型芽孢这个关键特征在照片上却怎么也找不到!正准备将该种放弃,但想到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总是有点不甘心,于是最后一次仔细检查了所有照片,这次竟然在一张已被扔进回收站又捡回来的照片中闪现出了一小团棕色物体,放大后发现竟见有2个芽孢,其中1个鳞片已脱落,所着生位置也与植物志描述的完全一致!再观察那张叶子特写照片,又发现了1个一直被忽视的重要特征:羽片基部上侧的1枚裂片覆盖着叶轴。至此,完全可以确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顶芽狗脊!此时电脑上的时间恰好定格于2024年10月10日的下午3点整。多巴胺瞬间爆头——不仅欣喜若狂,还有点手舞足蹈,幸好边上没人!哈哈,事实表明,开心其实很简单。
顶芽狗脊
马桑绣球 Hydrangea aspera
虎耳草科落叶灌木。小枝紫色;叶对生,叶片狭长,两面有毛,叶柄常呈紫色;伞房状聚伞花序,不育花少数,大型,花瓣状萼片4枚,白色,有细齿,可育花多数,小,蓝色或淡紫色。花繁色艳,为园林观赏的极好树种。
然而鉴定该种却是大费周张。它与浙江普遍分布的腊莲绣球H. robusta在花上十分相似,但叶片形态及小枝、叶柄颜色却有一定差异。志书上说两者的主要区别为:一是叶背的毛被类型稍有不同,马桑绣球的毛是短柔毛,而腊莲绣球的毛是糙伏毛,但都是密被且均呈灰白色;二是马桑绣球的花柱多为3,少有2,而腊莲绣球的则全为2。天可怜见,两者的毛似乎无法分辨,更糟糕的是我当时都没想到专门拍一下那该死的毛!关于花柱数目就更要命了,我拍的照片中,有几朵花谢了,能看出都是2个花柱,而检视了PPBC上拍自多省的大量马桑绣球图片,发现绝大多数都是2个花柱,极少有3个的!经请教几位省外专家,也是意见不一。也就是说,权威志书给出的两个关键区别特征都是不太靠谱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凭感觉并参考朱鑫鑫老师的意见,定为马桑绣球了。如此麻烦之事,只能辛苦分子专家了。
马桑绣球
红毛悬钩子Rubus wallichianus
蔷薇科落叶藤本。小枝与叶背及叶轴等均被有红褐色刺毛、柔毛和稀疏皮刺;羽状三出复叶。虽未拍到花果,但本种特征明显,极易识别。
红毛悬钩子
荚囊蕨Cleistoblechnum eburneum
乌毛蕨科多年生草本。叶簇生,叶片狭长,质较厚,一回深羽裂,裂片多呈互生状;叶二型,孢子叶裂片稀疏,营养叶裂片靠近。因游客拥堵,未找到能育叶,甚为遗憾。生于石灰岩上,优美的观赏蕨。该种浙江也有,仅分布于淳安赋溪石林。
荚囊蕨
粉叶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豆科落叶或半常绿大型藤本。具钩状弯曲且略扁的卷须;叶片近圆形,2裂达1/3-1/2,裂片先端圆钝,基部心形,掌状脉7-11条;花序顶生,花瓣白色,边缘皱波状,具瓣柄;荚果宽带状,紫红色。根、茎、叶均可药用,有补肾、提神、止血、镇咳、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等功效;叶形奇特,新叶红艳,白花红果,可供观赏。本种浙江南部也有分布。
粉叶羊蹄甲
建润楠Machilus oreophila
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狭长,革质;花小,淡黄色;果球形,熟时紫黑色,基部宿存有向下反卷的花被片。可惜未拍到花和果。本种浙江南部也有分布。第2张照片非此时此地拍摄。
湖北志、中国志及FOC均未记载湖北有分布,但在PPBC上查到李仁坤先生于2022年4月15日在恩施拍到过该种的花枝等照片。故应属湖北分布新记录。
建润楠
云南红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
景天科多年生草本。叶常3枚轮生,稀4枚轮生或对生,边缘有粗锯齿,无叶柄;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异株;蓇葖果4枚。见于石灰岩缝中,七星寨景区也有。全草药用,具消炎退肿、接骨续筋等功效。
湖北志及中国志记载为菱叶红景天R. henryi,现被归并于云南红景天中。
云南红景天
中华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卷须2或3分叉;叶片3-7深裂几达基部;雌雄异株;萼筒细长喇叭形,花冠白色,裂片顶端细裂成流苏状长丝;果未见。其根和果实可作天花粉和栝楼药用。你眼前这朵秀气的花儿可是个小白脸男生哦!只可惜一直未找到他的女朋友。
中华栝楼
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
茶茱萸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片狭长,互生或在顶端对生,下面有光泽,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有时下延,全缘,侧脉6-8对,近叶缘时弧形网结;核果椭球形,熟时由黄变红色。土名公黄珠子、追风伞;根皮可药用,治关节疼痛、浮肿、小儿疝气等症。
初次见到它绝对想不到是茶茱萸科的,因为该科种类之前只见过藤本的,如定心藤和无须藤。我是无奈之下使用了手机上的花伴侣和形色,出乎意料,两者都毫不含糊地给出了一致的答案。经与植物志及PPBC核对,竟然准确无误!这一次感觉它们比我的智商高多了。
至于它为何叫马比木?这名字让人好生费解。经查,该种原置于Mappia属,系因最初中名被音译成马比木之故。该种现已归入假柴龙树属,属内其他物种都叫什么什么假柴龙树,也已有人根据学名含义改叫它为海桐假柴龙树,但我国权威植物志作者不知出于何因,仍坚持延用马比木之名。个人感觉这不是一般的欠妥,应该跟着属名走比较合适。
马比木
细叶卷柏Selaginella labordei
卷柏科多年生草本。主茎直立或基部横卧,具羽状分枝;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型,草质,具白边;孢子叶穗未见。全草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止血、定喘功效。本种浙江也产。
细叶卷柏
短序荚蒾Viburnum brachybotryum
忍冬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叫尖果荚蒾。幼枝、芽、花序、花萼与花冠外面及苞片等处均被有黄褐色簇状毛;冬芽有1对芽鳞;叶对生,革质,上部边缘有小尖齿,下部全缘;圆锥花序常呈尖塔形;花小,白色;核果卵球形,熟时鲜红色。果实红艳,可供观赏。
短序荚蒾
尖叶榕Ficus henryi
桑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体具乳汁;小枝有环状托叶痕;叶互生,先端尾尖,全缘或上部边缘有波状疏齿,两面无毛;隐花果单生,近球形,无毛,具梗,熟时红色,表面具小瘤突,可食。
尖叶榕
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秋海棠科多年生草本。该种浙江也有,较常见,故无需介绍。建始梭布垭石林也有。
秋海棠
绒叶木姜子Litsea wilsonii
樟科常绿乔木。小枝有毛;叶互生,革质,长倒卵形,先端短突尖,基部楔形,羽状脉,侧脉每边6-10条,弧曲斜升至近叶缘处联结,叶柄细长;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被毛;仅见花蕾。
该种鉴定相当艰难,根据枝叶和花序,大致认定是木姜子属或山胡椒属的,但这两属种类均繁多,主要区别在于花药室数,因为没有花药的特写,故查了一年多还是毫无头绪。直到撰写本文时,询问了江明喜先生,才得到提示并最终确定。但湖北志却未收录该种,中国志和FOC均记载仅产于贵州与四川;再查PPBC图片,发现李仁坤先生于2023年5月19日在恩施拍到了果实,沈卓民先生于2024年6月4日在恩施大峡谷拍到过该种的营养体,但未查到俩人的正式报道。哈哈,又是一个湖北分布新记录。
绒叶木姜子
罗浮槭Acer fabri
槭树科常绿小乔木。叶片对生,不裂,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钝,上面侧脉不明显;双翅果,两翅张开成钝角或近于水平,果翅常带紫红色。优美的观赏树种,现园林中已有较多应用。
罗浮槭
少花桂Cinnamomum pauciflorum
樟科常绿乔木。全体有香气;幼枝近无毛,小枝无毛;叶革质,互生或近对生,离基三出脉,上面有光泽,下面粉绿色,叶柄多少弯曲。因未见花果,加上行程匆匆,故只拍了1张照片,只能凭借枝叶形态暂定。树皮与根可入药,具开胃健脾及散热功效,可治肠胃病及腹痛;枝叶的芳香油中富含黄樟油素,在香料工业中应用价值较高。
少花桂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樟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全体有香气;一年生小枝密被毛,老枝有毛或近无毛;叶互生,厚革质,叶形变化较大,上面有光泽,侧脉5-7对;伞形花序,总梗极短;果倒卵形或椭球形,熟时红色。总感觉这里的香叶树与浙江产的不太一样,所以之前一直作存疑,经请教江明喜先生后才得以确定。果与叶可提取芳香油,供制香料;叶片为烹饪常用调味品。
香叶树
宜昌悬钩子Rubus ichangensis
蔷薇科落叶或半常绿藤状灌木。也叫黄泡子。小枝、叶背中脉及叶柄均疏生小皮刺;单叶互生,基部深心形,弯缺较宽,先端渐尖,边缘有稀疏小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4厘米;圆锥花序狭窄,花白果红。据资料,其果实味美可食。
宜昌悬钩子
与其很象的还拍到一个类型:叶基两耳极靠近甚至相互交叠,而宜昌悬钩子的叶基弯缺明显较宽;又与耳叶悬钩子R. latoauriculatus相对近似,但也有一些显著不同,且耳叶悬钩子是特产广西的。故只能暂附于此,静等高手来解惑。
悬钩子一种
崖白菜Triaenophora rupestris
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体密被白色绵毛;基生叶略呈莲座状,叶缘有不规则粗齿或小裂片,上面毛少,下面密被;具苞叶的总状花序,花偏向一侧,花萼3裂,花冠紫红或淡紫色。生于悬崖峭壁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崖白菜属是中国特有属,共3种,崖白菜、全缘叶崖白菜T. integra和神农架崖白菜 T. shennongjiaensis。
中国志和FOC都叫呆白菜,湖北志除了叫呆白菜外,还附了个鄂西地区的土名:崖白菜。对此植物的中名我很不解,叫白菜,是因其基生叶莲座状,类似白菜,民间将她用白菜作比喻,这没问题;但此花明明清丽脱俗,灵气盈盈,颇象一位隐居于深山悬崖上的小仙女,却为何要冠以呆字呢?况且以前也没有呆萌这个概念的啊。这呆字多杀风景啊!美好的意境被叫得瞬间荡然无存了!我不是文字学专家,但今天却要试着跨界为她考证并正名一下!我的观点是:应该叫崖白菜或岩白菜。你问为何?因为她是长在悬崖上并类似白菜的植物,这应该是民间的正确叫法和原意。但为什么在志书中却叫呆白菜呢?因为崖字和呆字,在民间方言中常被念成同一个音:ái。如崖壁念成ái bì,这种发音好象西南一带较多;而呆字也一样,是个多音字,记得小时候,当你傻楞着时,常会遭到大人的喝斥:你还呆ái在那里干嘛!虽然已很难考证出是何人、何时、何地最早写出呆白菜这个名字的,但可以推测应是当年某位植物学家或采集家,询问当地人该植物的名字时,误解了方言本意,写成了呆白菜,并以讹传讹屈其白“呆”了数十年!可资佐证的还有:在CVH中查到1份由戴伦鹰、钱重海于1951年7月18日在建始县景阳河狗钻洞崖壁上采到的标本,原始采集记录上明确记载着:俗名岩白菜;另外标本采集记录上写明叫岩白菜的还有吕志松(1959,采于巴东)、鄂神农架队(1976,采于神农架)、谢根柱(1986,采于湖南保靖)等标本。这岩与崖所表达的意思及发音就十分接近了,但本人则认为用崖字似乎更为贴切。写完这段话后,为了解其产地,想起应该查一下PPBC,这才赫然发现该图像库已经改名叫崖白菜了。哈哈,看来此事早就有大神考证过了,虽然我的观点成了马后炮,但却更开心,因为持有这种看法的不止我一个!
崖白菜
刺黑竹Chimonobambusa purpurea
禾本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竿高4-8米,直径1.5-5厘米,具30节以上,中部以下各节围有一圈发达的刺状气生根,基部数节略呈方形,箨环隆起,竿环微隆起;每节有1-3分枝;笋期9-10月。本种除可作观赏外,笋可食用,竿可做工艺品。
刺黑竹
短梗天门冬 Asparagus lycopodineus
百合科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所见植株茎长达2米以上,分枝上有锐棱,叶状枝扁平,镰刀状,3枚成簇,排成近二列,与天门冬及羊齿天门冬均不相同。可惜当时身处悬崖栈道,该植物又位于栏干下方,相距较远,来往游客频繁,无法拍摄特写。
中国志和湖北志记载本种为直立草本,但笔者所拍却明显为缠绕性,仅此点不甚相符。查遍中国志和湖北志的该属植物,只有短梗天门冬相对接近,故暂定此名,值得进一步研究。另外观察发现其叶状枝先端常有一小粒白色球状物,但不知是何结构,有何作用?
短梗天门冬
多脉鹅耳枥Carpinus polyneura
桦木科落叶乔木。叶互生,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钝至微心形,边缘具短芒状重锯齿或单锯齿,两面有毛,侧脉13对以上,密集而整齐,在上面常明显下陷,叶柄长5-10毫米;果序长3-6厘米,果苞两面有毛,内侧全缘,外侧具1-3枚小齿。本种浙江也产。
多脉鹅耳枥
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本种为世界性物种,又为钙质土指示植物,还是优美的观赏蕨类。全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排石通乳及止血功效。
铁线蕨
白垩铁线蕨Adiantum gravesii
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叶簇生,奇数一回羽状,羽片互生,倒卵形,疏离,全缘,叶上面淡灰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每羽片 1枚,稀 2枚,囊群盖肾形或新月形,宿存。生于石灰质岩壁、石缝中。浙江也有分布。
白垩铁线蕨
蛛毛苣苔Paraboea sinensis
苦苣苔科常绿小灌木。叶对生,上面仅幼时被蛛丝状绵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毡毛,侧脉每边10-13条,连同网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叶柄密被褐色毡毛;伞状聚伞花序成对腋生,多花,苞片2枚,较大,基部合生,花萼大,绿白色,常带紫色,5深裂,花冠蓝紫色,长1.5-2厘米;蒴果细圆柱形,无毛,螺旋状扭曲。建始梭布垭石林景区也有,生于石灰岩壁上。
该种花大而多,花冠蓝紫色,颇为美丽,可供观赏。可惜迟了一个多月,花冠已落,只拍到花萼和果实。
蛛毛苣苔
地果 Ficus tikoua
桑科匍匐藤本。具乳汁;茎上有环状托叶痕,触地生根;叶片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隐花果成对或簇生于紧贴地面的老茎上,近球形或扁球形,熟时红褐色,表面具大小不等的圆形瘤突。建始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司城等地也有。隐花果可食;植株匍匐蔓生,节上生根,生性强健,为优良的水土保持和园林地被植物。
地果
眼看时间已到11点40分,因下午的旅途较遥远,导游已在微信中催促,其他人都已下山,而我们4人落在了最后,尽管植物很多,特别是那条登上谷顶在悬崖间呈之字形的石阶小路边,植物想必更多,不过爬上去估计得至少需要40多分钟,考虑到下午的景区更重要,且到中午用餐的地方还有较远的路,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攀登悬崖小道之念头,改乘垂直观光电梯逃出地缝,回归凡间。
云龙地缝垂直观光电梯
在匆忙下山的路边,见到植物还是不肯放过,边跑边拍,又收获了几种。
鼠掌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
牻牛儿苗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被倒毛;叶对生,掌状3-5深裂,裂片上有羽状小裂片,两面疏被伏毛,缘毛较密;花小,通常单生叶腋,花萼5枚,先端具小尖头,花瓣5枚,白色,具淡紫色脉纹,与花萼近等长,先端微凹。虽然长相很低调,却是个欧亚大陆广布种。
鼠掌老鹳草
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
蔷薇科落叶藤本。无刺,小枝密被毛;单叶,近圆形或宽卵形,5-7掌状浅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小齿,下面灰白色,网脉隆起呈蜂窝状,托叶离生,条状细裂,早落;狭圆锥花序,花紫红色;果熟时由红变黑,但本次花果均未见。据记载,果可食;根可药用,具祛风、除湿、止呕、活血功效。
川莓
匍匐栒子Cotoneaster adpressus
蔷薇科落叶匍匐灌木。茎具不规则分枝,平铺地面;小枝幼时有毛,后脱落;叶片小,先端圆钝或稍急尖,边缘全缘,有时呈波状,叶柄极短;花1-2朵,几无梗,粉红色;果实熟时近球形,鲜红色,无毛。叶小,粉花红果,具较高的观赏价值,极适于制作盆景。
匍匐栒子
矮生栒子Cotoneaster dammeri
蔷薇科常绿匍匐灌木。枝匍匐地面,常生不定根;小枝幼时被毛,后脱落;叶片小,近圆形或宽椭圆形,上面光亮,无毛,叶柄短;花通常单生,花梗明显,花瓣平展,白色;果实近球形,熟时鲜红色。是制作桩景的优良材料。
该属植物在湖北种类繁多,有的形态极为相似,鉴定上难度较大。
矮生栒子
下午1点20分我们在景区一旅游餐馆吃完中饭,来不及休息,立马乘上缆车,开启了本次路途最惊险、植物最丰富、景观最独特的七星寨景区之旅。
说明:因季节、生境原因,有些植物未见花或果,为体现其完整性和美观性,特意补充、替换了少量拍于其他地方或季节的同种图片,为避免误导,在种后均作了注明。
欢迎亲们继续关注并观看第二集:恩施大峡谷之七星寨景区的风光与植物。
鸣谢:本集少数植物种类承蒙李华东、谢文远、江明喜、朱鑫鑫先生友情指教,在此一并致谢!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李根有
2024.10.17于诸暨
排版:何浩添
图源见图注,未标注的图片由李根有老师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