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与》新刊“出土”vol.10 |舟山,从远古走来

文摘   2024-05-13 16:37   上海  
喜欢,就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置顶公众号,第一时间收到《岛与》的推送





广阔的海洋、绵长的海岸线、2085 座大小不一的岛屿,数千年来,它们成为舟山最重要的故事载体,层层叠叠,将这里的海味越积越浓,造就了丰富而厚重的海洋文化。

这些年来,舟山致力于将海洋考古、海洋文明传播和海岛文旅相融合,通过博物馆、研学路线、遗址公园、转化利用等形式,让文物“活” 在城市中,可知、可感、可游览。也正因有了这些努力,当我们想要从进

一步了解舟山时,一条绵延数千年的路,便在我们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初识舟山,也以「保护」之名再探舟山,也通过盘活利用文物资源,重游舟山。

田野考古发掘,常常被考古人员自己戏称为“挖土”。因为无论遗址还是墓葬的发掘,其过程都要一直和土打交道。虽然有别于盗墓小说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在真实的考古现场,工作人员依然需要做一名观察入 微的“侦探”,从时间留下的细微线索里抽丝剥茧,找到埋藏于深处的遗迹、遗物。

田野考古有哪些流程?考古现场都有哪些人?考古会用到哪些工具?本期杂志将向大家揭秘。


舟山地貌的形成,始于距今 6 亿到 4 亿年的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期。这段遥远的历史,因舟山渔民开展的捕捞作业被唤醒:当渔网被拖曳上岸,人们在网中看到了意外之物,经相关部门鉴定,分别为史前动物双角犀、古菱齿象和德氏水牛。之后,舟山当地渔民又陆续在同一片海域打捞起 120 多件动物化石,开启了舟山水下考古的前奏。

从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成立至今,舟山在水下文物考古发掘各领域都有不少收获,譬如2009 年新发现沉船(群)遗址疑点 9 处,港口遗址 6 处,涉水临港型古文化遗址、遗存 7处;考古试掘古文化遗址 1 处,探测探摸水下沉船疑点 3 处……
通过水下考古,去了解舟山这片两万多平方公里海域下面的真实情况。这是任记国对自己所从事的海洋考古一部分工作的简单概括。“我们现在都在提海洋文化、海岛文化,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实物和依据不断去丰富其海洋性的内涵。”




高升:入得梅岑,遍访遗存

2017 年,辞别与黄土、铲锄相伴的工作,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系的高升选择来到了普陀山。在山林与寺庙间穿梭,寻找在茕立岁月中被渐渐遗忘的文物,他希望以宣传的方式挖掘文物本身蕴藏的人文价值,将它们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在高升的设想中,这便是文物与人之间最融洽的关系。来自天南海北的香客不仅可以在此处敬香礼佛,还可以走近这里的文物,了解这座兼具山海之胜的岛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古君芬:守望与人类共生的古迹

2009 年,古君芬成为了一名业余文物保护员她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定时到嵊泗菜园镇范围内的文物保护点进行巡逻,确认它们是否完好、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为此,她特地组建了一支由 15 名成员组成的“青年文保宣传队”。带领队员走村串巷、追流问踪积极宣传国家的文物政策,帮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与现代价值。长此以往,不少老百姓保护文物的意识得到了提升。

刘生龙:东海之上有明灯

同样“活”着的文物,还有嵊泗花鸟岛上的花鸟灯塔。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花鸟灯塔是中国沿海最早建造的灯塔之一, 素有“远东第一大灯塔”美誉。刘生龙,花鸟灯塔原灯塔长,2008 年主动请缨调到了悬水之岛——花鸟岛,承担起文物保护重任,守护花鸟灯塔十余年。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他们坚持对外无偿开放灯塔,充分利用“国保”“远东第一大灯塔” 和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弘扬和传播航标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当我们说文物保护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看似简单的“文物保护”四个字背后, 又有哪些具体而琐碎的工作?带着这些问题,《岛与》对话舟山市博物馆研究收藏部副主任颜意笑,走近大众并不熟悉的文保工作。


我们还邀请了三位不同领域的文物相关人物,评上舟山市“最美文物护宝员”的在地文化研究者、全国优秀讲解员、爱好博物的杂志编辑一起来聊一聊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与我们的关系。

文物保护,
我们需要怎样的土壤和环境?

对谈人:洪波雷 岛民,酒店从业者,常住普陀山,《普陀山文化》编辑,在地文化研究者。

“通过这些文物,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舟山的历史风貌,完成与先民的对话,从文物带来的历史辙痕中探寻和思考海岛发展的未来。”


海岛城市的文化宣传怎么做?


对谈人:王程凯  全国优秀讲解员、原舟山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助理、现任舟山市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产业部部长。
“舟山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海岛城市,拥辽阔海域,以群岛建制,不仅有着璀璨的海洋文明遗产,更积淀了深厚的海岛历史底蕴。”

作为游客,我想体验怎样的海岛文化之旅?
对谈人:郭小只,自由撰稿人、资深杂志编辑。
“相比起繁华的商业街区,我其实更喜欢舟山古城的文化感。就好像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前人生活的痕迹从未消逝过一样。”



舟山群岛从何时开始出现人类活动的迹象?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 从定海、岱山、嵊泗、衢山、金塘等地陆续发现的史前遗址,便是在不断更新这个问题的答案。考古人员从农田、沙丘、缓坡的表面或地下发现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犁、石刀、石锛、石斧、石镞等石器,以及动植物遗存,揭示了舟山史前先民生产及生活的切面。

花飞老师总结,通过对发掘的生产工具及动植物遗存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舟山史前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农业种植、狩猎、采集、家畜饲养和海洋捕捞等方面,呈现了多样性的海岛型社会经济特色。




文物,是先民在千百年前留下的字句;展览,则是将这些字句组合重构、融合转译后,向我们细细道来的低语。

那么,作为观展者又该如何更好地欣赏一场博物馆展览?如何察觉并理解策展者的编排用意?如何让自己的博物馆之旅不虚此行?我们且以舟山的博物馆为例,分享关于博物馆的观展指南。



MORE 你还可以看到……


○ 舟山心意

戳中心尖的文创,来自舟山的心意


舟山作为旅游城市,一直致力于打磨能戳中当代年轻人心的文创产品,这是一份「舟山心意」。我们选取了一些关于舟山文物的文创产品,展示给大家。


○ 当下
48小时游牧实验,从东极开始
15 位彼此陌生的人,从自己的城市出发,去东极游牧 48 小时。出发前,会遇见谁还是未知,参与者们是屏幕上的一个个标签——“有趣的读博人”“一人穷游东南亚”“烟波蓝女孩”“组过黑金乐队”…… 所有人约定好日期,在大海深处见面。

相见的理由很多,比如逃离都市的喧闹和无聊、尝试自我调剂、 当一回数字游民,或者只想看到另外一些真实人类。


○ 岛与岛
泰国返乡青年, 创建一个可持续的帕岸岛

帕岸岛位于泰国著名旅游胜地苏梅岛和涛岛之间,这座小岛近年来以满月派对和海洋度假闻名于世。

除了旅游度假,帕岸岛也是一座可持续生长的生态小岛。在岛上,一个个泰国返乡青年,正在为保护本地经济和环境、建构本地食物和农业系统做出努力。他们充满生机和创意,用自己的生活作为方法,带来了主流生活生产方式之外的多重想象,创建他们心中的帕岸岛。



○ 风土
用贝壳雕刻岁月

“只有我一个人了”,当有人问起舟山贝雕,夏雨缀的这句话重复了几十年。事实上,舟山贝雕的工艺并不复杂。夏雨缀说,只要有些美术功底,跟着他学,包教包会,时间不长。但谁又愿意来学呢?


一个贝雕作品通常需要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且无法复制,因此成本极高,这注定无法被大众所接受。但回望过去,也许答案就在起点。舟山贝雕应该能被“生产”。


前段时间,夏雨缀做了几个有贝雕贴片的托盘,工艺简单, 器物实用,我似乎从中看到了前路的一丝光亮。舟山贝雕并不只是重大叙事的载体,仍然可以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进入到 人们的生活中,也能成为舟山的在地伴手礼。这其中,也许只差了一个机缘而已。


○ 活动回顾:
《岛与》亮相 2024 年假杂志开春书会

讲述空中编辑部的故事


今年假杂志的“开春书会”上,《岛与》应邀与大家见面,我们带着每一期杂志及周边文创与大家在书页之间比邻而居。应主办方邀请,我们还进行了一场分享:三年,三位女孩,三座岛屿。我们讲述了一本刊物如何诞生与发展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女性力量互相陪伴与支持的故事。

4 月中,我们在上海徐家汇书院参加“美好的书”天真之书为期 1 个月的主题展览,我们选取了舟山 10 个岛上的天真故事,组成了一座“天真的岛”。


5 月底,我们则会与“美好的书”一起回到《岛与》的大本营舟山,在长峙岛参加绿城全国社群生活节首站活动,期待与大家见面。

《岛与》开始与朋友们跨界联名啦

 岛与 x 炑星迹,传达美好的海岛气息
我们终于开启了一个一直想做的尝试——联动同频的品牌跨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并在展览、市集及线下空间中,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刊物之外更丰富立体的体验。

首次尝试是与好朋友“炑星迹”一起,我们推出了岛与 x 炑星迹联名的两款产品—— 精油浴盐“水仙”、手工香氛蜡烛“islands”。今年,我们还将与更多理念契合的伙伴,共同创造更多具有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美好之事,也期待你的加入。

○ 拉页
文物里的舟山史
本期,我们还通过拉页设计,呈现文物里的舟山史。我们试着通过不同文明时期的文物,拼凑出一幅幅舟山海岛先民的生活剪影文物,这便是他们曾努力生活过的物证,而我们,何其有幸成为这一切的受惠者。


主办单位 / 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专题策划 /《岛与》编辑部
总编辑 / 李进城、曹泓
主编 / 周波

执行主编 / 罗璐

策划编辑 / 老鑫张晓霏

特约撰稿 / 郭钰婷、阿苏、里夏、连姜、一尾、袁甲、不备、蔺桃
摄影 / 李洁、柴恩维、铭泽、洪波雷、罗璐、蔺桃、梳子、刘昌明
视觉设计 / 立早

插画 / 洁如
封面摄影 / 李洁
本期特别支持 / 舟山市文物局、舟山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舟山博物馆、定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嵊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普朱管委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定海区文物局、普陀区文物局、岱山县文物局、嵊泗县文物局、科旅中国、花鸟岛旅游




本刊全部文字及图片,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使用

如需转载本文,请通过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











读者互动福利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
聊一聊如何让文物与我们的生活更亲近?
欢迎读者们大开脑洞分享你们的idea
截图到公众号后台

我们会挑选出10条走心分享
送出新刊各1本
截止时间:2024.5.19 11:00





喜欢,就点个「在看」





岛与
舟山群岛在地刊物。生长于中国第一个以岛群建制的地级市舟山,以多元视角打开“岛屿,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立足舟山群岛,眺望世界上更多的岛屿,期待与热爱岛屿、海洋的人们,产生不同方式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