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麟稀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红楼梦越往后看越痛心,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到七十二回,连给老太太过生日的三百两银子也没有,到七十五回连碗好米饭都没富余的,真是世事无常。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贾府果然在三代后急转直下 ,感慨之余不禁思索:赫赫扬扬的贾府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在书中,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的是秦可卿,临终之时她向王熙凤托梦:一是在祖坟附近多置田产,是巧妙利用“抄家不抄祖坟”的律法,隐藏转移财产,二是兴建私塾,读书有去处。对照惨淡结局,这个方法在后世看来简直完美,有房有地还有人,就算被抄家,那也衣食无忧,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可王熙凤不这么认为,她自始至终关注的是:有何法可永保无虞?有什么办法延续家族荣耀呢?秦可卿的退步之法,在王熙凤看来并不可取,她一件也没做,连提都没向贾母王夫人提,在她看来,祖上是四王八公,“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贾府虽说家境不如从前,怎肯就此当个平民,接受衰败的结局?!贾府是不能就此认命的,贾府的权势、富贵有多少人在觊觎,万人之上的权贵一旦跌入凡尘,下场要多惨有多惨。但贾府入不敷出的窘迫,凤姐心里很清楚,借着绣春囊事件,她说出自己想法:凡年纪大些的,或咬牙难缠的,拿个错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这可谓对症下药,荣国府这三四百人,管理起来是个高难度问题,月钱也是笔庞大开支,人少了,事就少,日用花费也少,可谓一举三得,王夫人常年管家,这些都懂,她听了也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贾母更是早知道今时不同往日,她早就吩咐不让各房送菜,送来了略尝尝就送回去,叮嘱不必天天送,自己吃的菜和粥,半碗都不浪费,你看连道菜都省着吃。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想法完全一致,同意节流,即使有些不忍,但在形势更危急时,遣散丫环小厮,降低日常开支是必然做的,体面也顾不得了。很明显不能,这是个兜底的办法,只能减缓贾府衰败的速度,并不能避免盛极而衰的命运,对贾府来说,开源才是当务之急。贾府以军功起家,子孙继承爵位,每传一代就降一等,这个形势不可逆转,贾府必须找到一条路径,重振国公府的雄风。在当时,科举是所有不想坐以待毙的公侯之家共同的路。林黛玉家就是如此,祖上袭过列候,到她父亲林如海这代,没爵位可袭,改考科举,林如海一举高中探花,还当上巡盐御史,成了当朝大员,林家再续辉煌。贾府也一样,宁国府的贾敬有爵位在身,也能高中进士,荣国府的贾政自幼酷爱读书,想考个功名,宝玉的哥哥贾珠十四岁就进学……贾敬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却对做官没兴趣,只爱烧丹炼汞,干脆住到道观,连家也不愿回,延续贾府辉煌的大好机会白白丢掉。贾政想十年苦读,但父亲临终前上一本,直接有了官做,没几年升为员外郎,虽说官职不低,但不是进士出身,多少限制了发展。贾珠就更可惜,二十岁一病死了,再往后是宝玉,但宝玉厌恶科举,贾环、贾兰还太小,贾府大厦将倾,已经来不及了。整整三代人,并不是不努力,这么多机会都功亏一篑,叹息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林家一个人能做到的事,贾府几个人都做不到呢?林黛玉是女孩,不可能考科举,林如海想让五岁的女儿读书识得几个字,请来的老师竟然是进士,只教黛玉一个学生,一年时间竟把四书读完了,可见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宝玉被贾政寄予厚望,但他去的是家族私塾,老师是上了年纪的老儒,连举人都没考上,班里学生鱼龙混杂,没跟着学好反学了一身坏毛病,念了几年书,连《孟子》都记不熟。林如海对黛玉体贴入微,吃饭后要等饭粒咽进,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对孩子的教育既有期望,也有方法,还有关怀。而贾政对宝玉只有期望,不讲方法,宝玉上学那天,他明明很关心,却对宝玉一通冷嘲热讽,还下了一个奇怪命令:《诗经》古文这类启蒙书根本不用学,先把科举必读书《四书》讲明背熟,读书没兴趣会从心里排斥的,这完全不懂教育啊。这种情形下,不喜读书成了贾府公子的通病,贾府子孙不少,读书考科举的不多,学有所成的更是屈指可数。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没必要,贾赦曾说过,咱们这样人家不比那起穷酸,定要雪窗萤雪,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读书不过明白些,可以做的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既然肯定能当官,哪还有什么必要十年寒窗,一定要中一个进士呢?科举实在走不通,但贾府并没有放弃,他们找的第二条路是联姻。和四大家族王家的联姻,可谓强强联合,王家财大气粗,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是理家能手,王子腾一路飞黄腾达,是官场呼风唤雨的人物。和勋贵之家林家的联姻,更是珠联璧合,两家背景相似,林如海有探花身份,有家族根基,还任巡盐御史这个肥缺。最牛的是,贾府竟和皇室联姻,贾元春加封贤德妃,贾府和皇帝成了亲家,皇帝的身份那就不必再提,谁还能比皇帝尊贵。事实上,除了联姻之外,贾府还帮助贾雨村这类寒门子弟,挑选赖尚荣这样可造之才,和北静王南安王关系匪浅,和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在官场编了一张结实的网。只是这番辛苦,收获不大,因为贾府正经当官的只有贾政一个,贾珍袭三等威烈将军爵,贾赦袭一等将军爵,贾琏捐个同知的官,贾蓉花1200两捐了五品龙禁尉,都没什么分量,反倒是外人贾雨村跟着平步青云。和收获寥寥相比,贾府的官场经营耗费巨大,比如远春省亲,买戏子就花了三万两,帘栊帐幔花烛又是两万两,后期的养护费用更是不菲,单是种树就二百两,和尚道士每月三百两,元春失势时,周太监一开口就是一千两。除此之外,维持贵族生活的成本高昂,贵族间的礼尚往来,每一项都不多,但每一项都不能少,送南安府里的礼,贵妃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喜事,就得两三千两银子,日常开支也没法少,三四百个丫环婆子小厮每月的月钱就是笔不小开销,减了每一项都作用有限,探春改革一年省出400两银子,一大群人不满,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这么高的投入带来的是表面浮华和内里的捉襟见肘,贾府非但没兴盛,反倒更窘迫,根本原因还是贾府没有人。没有人能扛起家族重任,没有人能把家族的所有投入转化为收益,贾府只能一直亏空,直到不堪重负。首先得是男的,女的不管多能干,多有才华,都轮不到你来扛大旗,性别从一开始就限制住了,只有男的才有机会。其次是出身,旁支亲族是没机会的,就贾府来说,宁国府的贾珍和贾蓉,荣国府的贾赦、贾琏、贾政、贾珠、贾宝玉、贾环、贾兰,贾宝玉贾环贾兰年纪小,实际上只有五个人。再其次是意愿,为贾府命运忧心的只有一人是贾政,其它人都满足于吃喝玩乐。最后是能力,贾政学识能力平平,能独善其身,当官兢兢业业,把子女教育成才,但把家族扭衰为胜这么高难度的事是做不到的。每次读红楼,都觉得很奇怪:这群爷们明知道家族在走下坡路,也能日日笙歌?后来明白了,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生下来就是如此,莺歌燕舞、珍馐美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有这个欲望,也有这个资本。另一点是变相逃避,创业是万事开头难,守业是难上加难,尤其祖宗是四王八公那个水平的,对掌舵人的要求奇高,想维持现状已是很难,想更上一层楼是难于上青天,而贾府的继承人既要守住现有基业,还得再上一个台阶,这个难度,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吃喝玩乐不好吗?吟诗作画不好吗?平心而论,贾政他们的能力不算太差,但贾府需要的是一个掌门人来主持大局,这个人必须科举出身,必须步步高升,必须位高权重,必须被皇帝器重,懂治国之道,有理政之才,还有处事才能,愿意重振家族荣光,这样的人怎么培养,哪儿有环境培养?哪儿有条件去磨砺?要一个人扛起一个家族,谈何容易?!别忘了还有贾珍、贾赦、贾环这群人在旁使坏,还有很多人等着不劳而获,这种情形,谁愿意出头呢?哎,贾府这艘大船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触礁、沉没,百年世家落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几代人殚精竭虑一辈子,也改写不了结局。
作者:麟稀,公众号:麟稀爱读书,换个角度来读书。本文首发于红楼梦赏析(ID:hlm364),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夕瑶:19860745139)。红枣书友会,是由微中医团队打造的一个中医爱好者社群,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中医,线上学习+线下聚会,我们将在多个城市设立分会,欢迎中医爱好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