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关店潮,太平洋咖啡要被“卷没了”?

科技   2024-10-30 14:51   四川  

文:科二妹

图:网络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在库迪宣布全球门店突破1万家,将继续9块9时,太平洋咖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被曝大量关店,内地门店数至少减少114家,仅剩71家。

这个起源于香港,曾经的中国咖啡第二品牌,在互联网打法中掉队明显。但这背后或许不仅是瑞幸、库迪们的价格战,更是它自己的“运营失误”。




#01




最近,太平洋正在被关店潮困扰。

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3月,太平洋咖啡一共关闭超200家门店。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1日,其全国门店数仅剩309家。其中,123家在香港,185家在内地。截至2024年10月16日,它的内地最多仅剩71家门店,14个月时间门店缩减114家。 

去年8月,太平洋咖啡还一度传出将被新茶饮品牌柠季收购的消息。

有一说一,作为第一代咖啡品牌的代表者,太平洋咖啡也有辉煌的时候。高峰期曾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市场规模仅次于星巴克。

它诞生于1992年的香港,第一家门店位于寸土寸金的金融中心中环。

一开始,其定位“为商务人士服务的高档咖啡品牌”,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概念类似,因此门店面积较大。 

2010年,被华润收购后正式进入内地市场。2017年是它最高光的时刻,在全球开出近500家门店,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



#02




事实上,回看太平洋同期的咖啡品牌,由于当时咖啡的稀缺属性,大家基本都定位为高端、商务、精品。

当时,根本不需要现在这么“全面”的品牌运营能力,凭借高端、商务的定位,加上不激烈的竞争,咖啡初代选手过得还算不错。

随后,国内互联网发展,咖啡赛道也接上这股浪潮。2018年左右,瑞幸、Manner、等一众主打低价的品牌诞生。 

这些品牌降低了咖啡的消费门槛,也更符合大家的消费理念。

但如此一来,咖啡的稀缺性也被打破,当它变得日常,那些主打高端的品牌营销策略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就这样,太平洋咖啡关闭的门店越来越多,品牌声量越来越小。要不是这次被曝出大量关店,可能不少人都不记得太平洋咖啡的存在了。



#03



那么,是瑞幸们挤压了太平洋咖啡的生存空间吗?是,但不全是。这背后,不仅有市场竞争的原因,更多还是它自身的经营问题。

太平洋其实算是星巴克的“模仿者”,但品牌价值认知没树立起来,没能顶住价格战的冲击。

前面提到,太平洋的定位是商务咖啡,单杯售价30元左右,门店主要设置在办公楼与大型商场、机场周边。可这种消费场景里,消费者有着星巴克、代数家、Mstand以及众多的精品咖啡店可以选择。

同时,在早期扩张过程中,它没能站稳国内一线城市市场份额,将重点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而饮品价格,又与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匹配。

回归到一线城市后,其产品迭代缓慢,缺乏爆款产品,在与星巴克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

租金压力大,门店数量又相对较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在持续不断的价格战面前,太平洋只能不断隐退。

当然,它自己也清楚问题所在,于是积极求变。

2018年,太平洋试图迎合年轻人,推出子品牌“太茶”闯入新茶饮赛道。但依旧定位于“商务”,执着于高价,忽视了大量新咖啡品牌出现后对整个行业的颠覆。

毫不意外,30元一杯的茶饮,没能溅起任何水花。

当然,太平洋的后退并非个例,而是老式传统咖啡连锁店的缩影。如今,上岛咖啡、COSTA、雕刻时光、漫咖啡等都已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

不得不说,大象转身确实很难,尤其是对老品牌来说,从组织结构、产品研发、营销策略,到用户体验、品牌文化,都得进行自我革新。

目前,面对外界热议,太平洋咖啡方面并未否认。相关负责人只是回应称:门店数量调整为战略主动选择,今后依旧保持积极状态,进一步拓展餐饮品类,优化产品结构等。

回复很平淡、很公关化,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面对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太平洋若再不真正求变,可能就没机会了。


  END  




今日话题

你的城市还有太平洋咖啡吗?


往期推荐 

// 1

小米造车:大家都质疑你,偏偏你最争气

// 2

MIX Flip照片直出成本不到两元,买吗?

// 3

AI看奥运,中国移动引领科技观赛新潮流

// 4

被取消的苹果触控按键iPhone


IT科技精选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IT科技全方位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