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近期播出的两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出现了不少亮眼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她们讲述月经、催婚、旺夫、女性出走等议题,但总被认为“过于狭窄”。
以谈相亲走红的唐香玉被评委规劝换题材,因为“格局小了”,马伊琍认为需要看到她是怎样走出这个困境的,要她为大家树立一个榜样;杨天真则认为她可能又回到了熟悉的话题里,希望她能有更大的视野。奇怪的是,徐志胜永远在说自己丑,何广智永远在说自己穷,门腔永远在说HR和上海人梗,但他们不会被批评“议题狭窄”,也没人要求他们谈谈“如何走出困境”,为观众做榜样。
同样是脱口秀演员的颜怡颜悦曾经讽刺过这种现象。一位男记者问,“你们女性视角,视角会不会太窄了,有没有考虑写一点男性视角的段子?”颜怡颜悦回答说:“你只当男记者视角也有点太窄了,有没有考虑过当一下女记者?”
男性本位思维无处不在。在这种思维中,男人代表全人类,女人只能代表女人;男人是人,女人只是男人的他者。
更不可见的女性
如果你也去过线下脱口秀,可能会发现很多脱口秀拼盘是全男阵容,但一般宣传语中不会标注,全女阵容则一定会说明“全女脱口秀”。这绝不仅是女性在脱口秀这项娱乐活动中的处境。
许多综艺节目从名字看是看不出性别的,但实际上是全员男性的节目,例如《极限挑战》《种地吧》《名侦探学院》或《非正式会谈》。《非正式会谈》声称“青年的每一次发声,都有可能改变地球的命运”,根据嘉宾性别情况来看,说的可能是“男青年的每一次发声”。相较之下,全女综艺一定会标明性别,或以“全女综艺”作为卖点,例如《女子推理社》。
《非正式会谈》第一季海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综艺节目里不得不捎上几位女嘉宾。即便如此,男性的性别比例也总是高出许多,例如《非正式会谈》从原来的十位男性变成了九男一女。这一状况正符合美国评论家卡塔·波利特(Katha Pollitt)1991年发表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蓝妹妹原则”:整个蓝精灵村子里只有蓝妹妹这一个女蓝精灵,影视作品中也常常是一个完全由男性组成的整体中只包括一名女性,这名女性利用自己刻板的性别、气质、形象突出了各种男性角色。波利特指出了“蓝妹妹原则”的问题所在:
正因为女性长期处于边缘,因此女孩们的困境也被视为是边缘的、狭窄的、次级的议题。但实际上,女脱口秀演员所谓的“舒适区”——比如谈论月经、催婚、女性出走等等——恰恰是所有女性的“不舒适区”。面对议题狭窄等一系列指责,女性脱口秀演员杨笠给出的回应是:
颜怡颜悦接受采访截图
更被挑剔的女性
另一个问题是,人们更容易抨击女性脱口秀演员,对她们的要求更苛刻。在上文提到的两档脱口秀节目中,女选手占总人数的25%左右,其中能够一路晋级的人更少。嘉宾似乎可以对女性脱口秀艺人随意指点,一个例子是罗永浩在节目现场加封“超一流脱口秀女演员”,他说“整个中国只有四个,就是小鹿、李雪琴、杨笠和鸟鸟”,并断言有三个“都已经过了巅峰期”,“如果今年有女性冠军,只能是你(小鹿)了。”好像他有资格对女性脱口秀艺人评头论足,他喜欢的那个就是第一名。甚至在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杨笠就在现场,唐香玉还在等着比赛。
观众对女性脱口秀演员也更加苛刻。杨笠批评“普信男”遭到大范围的网络暴力,而翟佳宁一直用所谓的“直男视角”、“猛男视角”批评女性,不但进了半决赛,还收获了“很多很多很多女粉丝”,他收到不少观众的私信表白,微博上甚至出现了“翟佳宁 想谈”的词条。这确实令人疑惑,因为喜剧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不要抨击那些大家普遍认为被压迫的群体,包括女性。
“女性几乎走在荆棘之路上,而男性做什么都很容易获得掌声。”面对女性艺人时,人们更挑剔,是因为“他们把这种为难当作一种可以在女性身上行使的权利来享受”。《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一书指出,在韩国综艺中,“很难找到有一丝负面气息的女性形象,唠唠叨叨或者会看眼色,都不行。必须爽朗,必须互相珍惜,显得完全没有心眼才可以。所以,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确保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如何拥有多元的趣味。”作者质疑道:“女性是不是只有保持这种形象才可以留下来?与之相反,男性就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象,可以依靠的大哥、寒酸的大哥、爱唠叨的人、话多的人……”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
[韩] 孙希定 [韩] 林允玉 [韩] 金智惠 编 [韩] 崔至恩 等著
田禾子 译
野spring·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9
于谦第一次看思文表演,问她“是怎么做到不扮丑还能幽默的”。长期以来,喜剧中被接受的女性形象多为胖子丑人,演员贾玲变瘦之后几乎马上被质疑是否不再好笑。喜剧演员马丽初入行时也曾被颜值困扰,她被一位导演评价“要不再漂亮点,做大女主;要不再丑点,做谐星。长这样,正好卡中间。”
在当下的脱口秀的舞台上,许多女演员都谈到了颜值困扰。杨笠谈到:“想听我说自己不够漂亮,做梦。”唐香玉说自己做了医美,相亲男说她“应该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她赶紧“展示了牙套、双眼皮,还有一些不明显的医美项目”,“我脸上至少有一辆面包车”。甚至在她讲完女性的困境后,仍有嘉宾只是评论她的外貌漂亮。
男演员似乎没有容貌焦虑,至少没有听说谁去整容。他们可以是帅哥,也可以胖乎乎的,丑得有特色,还可以大声地说自己中专毕业。他们多种多样的形象皆被接受,他们可以是多元的、松弛的,男性的各种个性被广泛接受,女性则很难——张慧的一句“强势女人不要命”就已经令畏惧强势女人的嘉宾窦文涛拒绝拍灯支持了。
吊诡的是,有时候,就连“改变对女性处境的认识”这种话,都只能由男性说出才会得到认真倾听。在女性议题上的双重标准也体现在,杨天真要求唐香玉打开视野,而男演员于祥宇只是讲到了他观察到的女厕所排队的段子,就被夸赞对生活观察细致,“是精准的吐槽点”,“太有痛点了”。
不仅在脱口秀领域如此,在其他综艺节目上,有权威的男性在发声时不会被反驳或很少被反驳,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领域和价值。原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前日本参议院议员田岛阳子曾因在综艺节目《北野武的电视擒抱》中为女性发声而在日本遭受恶名,被讥笑为“愤怒的女性主义者”。其中一集中,几位男嘉宾联手反驳田岛阳子,一直保持沉默的北野武一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态度就突然转变了——他们认真地聆听北野武的意见,哪怕北野武当时站在田岛一边。
北野武是通过道理说服了他们,还是借由权威使这些男性折服?进一步的问题在于,女性是否有机会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谈到了女性艺人在综艺节目中难以得到训练的困境:
然而,女演员是足够有野心的,她们并不满足于像调料一样被加入某档节目,为节目贡献热搜,然后被很快淘汰。当女性脱口秀演员不断被淘汰时,一些人谈到了“深耕线下”的想法,而晓卉在她的淘汰感言里说:“我不喜欢每一个女演员在淘汰的时候都说什么要深耕线下。我觉得我们就应该留在舞台上发光。”已经在舞台上发光很久的杨笠,更是一直想要当总编剧:“我什么时候才能当总编剧,他们还劝说我,你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你好好上节目。我说我不想上节目,我就想上桌。”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26637
https://gendai.media/articles/-/68669?page=7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潘文捷,编辑:黄月,未经界面文化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