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外教学】时维九月金风频送爽 再上征程杏坛又添新——我校2024学年秋季学期“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侧记(二)

文摘   2024-10-14 21:38   吉林  

时维九月金风频送爽

再上征程杏坛又添新




“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








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又一批满怀教育理想的教师加入了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大家庭。为了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落实我校“有差异、有范式、有内涵”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2024年度秋季学期主题为“教研培基,思政铸魂”的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老师们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前辈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敢于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各教研室群力群策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大思政课堂,学校领导带领各处室教师们积极参加听评课,青年教师们在各自师父和组内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精心设计、反复磨练,以认真的态度、刻苦的精神和创新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堂。







       青年教师汇报课(二)      






     语    文    



丁璐

丁璐,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荣获东北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长春外国语学校杏坛奖,青年教师板书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初二9班

授课题目:探究孟子三章的雄辩艺术





一、课程内容概述: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孟子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仁政主张,其语言气势磅礴,以雄辩著称。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孟子雄辩艺术的运用。

【探究:火眼金睛寻气势】

小组探究,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孟子雄辩艺术的句子,做批注,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例句:孟子的雄辩艺术体现在反问句的使用,比如:《富贵不能淫》“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作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气势恢宏,富有情感。表现出孟子对公孙衍、张仪的鄙视和不屑。

知识链接:排比句的特点、双重否定句的作用、反问句的作用及对比的作用。

孟子的语言运用排比、反问、双重否定句以及对比手法,这些都增强了语势和说服力。从说理技巧上看,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什么写法呢?

教师明确“类比”的说理技巧,并引导学生依照《孟子》三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明确类比的好处:可以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清晰明了,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以致用】

小华是一名大学毕业生,面对找工作的选择,家里建议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是小华本身想自主创业,家里认为风险巨大。面对理想与现实,不禁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思考

运用你今天学习的雄辩手法,站在小华的角度,“理想”发声,写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

结语:同学们,孟子的文章常能表现出清晰的逻辑与思想的魅力,极具说服力。其字里行间所充盈的“仁礼义”也是我们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准则,我们应该和孟子一样,带着浩然正气和家国理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纵横驰骋,做新时代的追梦者、圆梦人。

【作业】

模仿《孟子》三章的议论方式和今天所学的雄辩艺术,围绕自己的人生理想,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设置了《孟子》三章的群文比读,旨在落实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第一,朗读,感受孟子语言气势磅礴、雄辩有力的特点第二,探究,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第三,运用,学会运用雄辩艺术发表见解,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1.关于类比手法的讲解不够深入;

2.板书书写错别字“铺陈”;

3.雄辩艺术讲解不够全面。

4.练笔环节没教给学生方法。


     语    文    



王悦

王悦,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中共党员,曾多次获校学业奖学金、获校优秀学生干部奖、社会实践奖学金、五四红旗团干部、长春外国语学校粉笔字大赛一等奖、“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


授课班级:初二四班

授课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课程内容概述:

首先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课前提前下发补充阅读材料,让学生撰写立论稿,在课上进行展示,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发掘孟子论证的艺术,由学生生成,老师总结。而后承古启新,让学生将课中所学应用于修改作品中,进而再展示,再评价,最后做总结。

二、教学设计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高度吻合思政课堂的主题。课堂设计撰写辩论稿的活动,让学生撰写议论性文段。早在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议论文《苦与乐》,对论证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这样的设计符合学情。本课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苦难是一种必要财富。在尝试议论性文段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完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课堂情境设置很巧妙,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整节课下来十分流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让自己的习作更加完善,课堂效益达标。但是课堂环节上,作业的展示可以放在修改习作环节之前,放在课前导入部分会显得导入冗长。对于文本的解读需要更多的关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最好提供更清晰的架构。

     化    学     



马  可

马可,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中共党员。曾多次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优秀学生、优秀党员、五四优秀青年先锋称号;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学业三等奖学金、教师技能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曾获“超星杯”吉林省师范生创新大赛三等奖、校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校微课大赛一等奖;参加CUBA二级联赛获第二名、长春市运会女子篮球甲组获第二名。

授课班级:初三9

授课题目:超学科课程实践:化学支撑的生态鱼缸设计与市场经济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以“生态鱼缸产品设计”为情境,以“我来做产品经理”做角色体验。旨在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了解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学会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综合评价,以及了解产品经理的职业特点,对自己进行比较与评估。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进行产品设计,以生态鱼缸出现的三个常见问题为载体,梳理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并尝试独立解决鱼缸的困水问题。解决问题后,进行产品的优化。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我们的生态鱼缸”如何根据对应的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并且进行未来化展望。

第三部分进行未来化拓展,简单介绍ARMRAIapp等相关前沿技术,并鼓励应用到产品设计中。最后进行投票环节,同学和在场老师为喜欢的小组设计进行投票打分和评价。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马可老师敢于创新,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课程最后,以投票方式完成课程评价,方式新颖,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本节课做到了有师—教师引导;有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新—知识的巧妙整合、拓展前沿视野;有想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同时,建议在教学引导方法上应更注重学生完整表述后再进行修正和反馈。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继续设计补充课时,让每一个板块能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以能更充分全面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西班牙语     



张潆月

张潆月,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院优秀学生荣誉。参与大创项目获吉林省挑战杯三等奖。


授课班级:初二五班

授课题目:El tiempo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初中西班牙语课程的第五单元El tiempo,专注于天气表达法的学习。通过本节课,学生将掌握西班牙语中描述天气状况的常用词汇、短语及句式,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点进行天气状况的描述和讨论。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目标语言谈论天气,并对气候变化议题有所了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包括课堂导入、词汇复习、新课讲授、实践应用、文化拓展、总结回顾、几个环节。

首先通过展示一段简短的西班牙语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天气话题的讨论,对视频中出现的气象词汇进行复习,并引入本节课主题——天气表达法。

在新课讲授环节,首先向学生介绍西语中常用天气表达法的三种结构,并列举常用的短语,结合图片和例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在实际应用部分,首先给出西班牙各城市天气截图,鼓励学生扮演气象播报员根据图片展示内容进行天气内容介绍。接下来创设不同天气情境,让学生两人一组自主选择,并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天气描述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结合之前所学设计一个完整对话并进行展示,包含天气因素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在对话展示后,利用对话示例引入气候变化议题,向学生介绍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在该议题上的大国担当。

在总结回顾的环节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观点和提出问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并通过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本节课教学步骤清晰流畅,确保了知识的顺畅传递与吸收。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适中,既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达,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在互动环节上,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活跃度,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景对话的设置,它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将所学西语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此外,气候变化议题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于中国大国担当的认识。这种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建议课堂对话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时间,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数   学     



朱海迪

朱海迪,中共党员,曾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实习生,及多次校级奖学金。朝阳区第四届初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


授课班级:初三2

授课题目:捉摸“不定”,有“律”可循






一、课程内容概述: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是概率章节的起始课,在课标中,明确指出要经历大量重复试验,知道随机事件的频率具有稳定性,能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课程将课题立为“捉摸不定,有律可循”,不定即为随机事件,引导学生探索随机事件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的规律。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朱海迪老师从拆盲盒游戏出发,引出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先后通过两次试验——抛硬币试验和投瓶盖试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随机性,并且通过统计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总结出随着试验次数增加,频率逐渐趋于稳定的规律。

本课紧扣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从而提高核心素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整个流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观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再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本节课课程内容从抽盲盒活动开始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通过抛硬币、抛瓶盖两次试验引导学生总结重复试验的规律,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概率思维。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课堂安排了足够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亲身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看出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总结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趋于稳定这一规律。并且本节课使用了excel表格展现数据的统计和处理过程,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节课紧扣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从而提高了核心素养。

     数    学     



王骏牧

王骏牧,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校期间先后获得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授课班级:高二9

授课题目:圆的标准方程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教材的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是在直线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解析几何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圆锥曲线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类比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利用解析几何的坐标法、圆的集合表示和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出圆的标准方程,并会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法解决求圆的标准方程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用毕达哥拉斯的话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所要研究的内容:圆。

复习旧知,明确圆的两个几何要素:圆心和半径,得出圆定义的集合符号表示,便于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新课讲授,类比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解析几何的坐标法建立几何和代数之间的关系,再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通过课堂练习与例1加深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的认识与记忆,使学生能够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根据圆心和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渗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代数和几何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加强待定系数法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王骏牧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程设计合理,语言规范、衔接自然。

王骏牧老师通过毕达哥拉斯的话与圆在生活中的例子,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两点间距离公式与圆的概念,为本节课的研究做了充足的铺垫。不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做到真正的师生融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展台展示的形式,明确思路与步骤中的易错点。最后,从圆的发展史角度联系课程思政,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开课。

建议:概念的推导部分与轨迹方程建立联系,能更好的为后面圆锥曲线打下基础。



     数    学     



宋一枭

宋一枭,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曾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学业二等奖学金、教师技能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院粉笔字大赛一等奖、钢笔字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初二10

授课题目: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节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的定理,课标要求是“探索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本章第一节,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并且学习了算术平方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奠定基础,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政主题导入,通过奇妙的勾股树打开了勾股定理的大门,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三个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值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到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活动一和活动二的设计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得到猜想并证明,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后通过例题巩固勾股定理,体会勾股定理的变式。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宋一枭老师在课堂导入部分精心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几何直观展现了数学之美;语言简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动手操作,课堂氛围活跃;板书设计美观合理。建议在教学环节的时间设置上加强控制,在一些细节方面处理上进一步推敲。



     语    文   



姜万斌

姜万斌,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曾荣获十九届青少年冰心文学征文比赛辅导一等奖、第八届诗词永流传优秀辅导讲师、朝阳区第三届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初三8

授课题目: 壮心耀青史——《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选取的两首词来自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是统编教材中专门以“词”这一体裁编组的群诗篇目。从风格来看,这首词都属于豪放词;苏轼与辛弃疾一个是豪放派的开创者,一个是继承和发扬者但他们所处时代、人生经历不同,词作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苏轼词中表达的是豪迈、旷达的襟怀,而辛弃疾的词中则更多的是为国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英雄气概,本课是第二课时语用型群文教学,以学习鉴赏豪放词为主。因此具有代表性,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情怀。

同时,两首词都表达了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符合本次大思政主题的汇报课

二、教学设计思路:

以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导入,同时兼顾复习旧知,勾连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对词这种体裁有感性的认识和深化;大声诵读两首词,解决词中的读音问题;接下来以“酒”字为切入点,品味两首词中的不同:豪壮与悲壮,展开教学。同时对词中的意象和典故进行解读,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在讲解中穿插一两个小问题及重点词句的朗读并进行全班讨论,调动班级的教学氛围,使气氛更加活跃,教学节奏更加连贯。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姜万斌老师作为青年教师,选取的两首古诗做群文教学课题新颖,教学思路以“酒”字及其它意象解读为拓展,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创新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堂课教姿教态沉稳大方,自然流畅、语言表达清晰凝练,教学组织和把控能力出色,张弛有度,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效果,又契合本次“教研培根,思政铸魂”这一主题。是一节生动精彩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但也需要在在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地    理     



马文慧

马文慧,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工作期间多次获得“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获得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在2023年“省级教研共同体”教研活动中进行课例展示,在“省培计划”中进行课例展示。


授课班级:高三选考4

授课题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内容概述: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位于选择性必修一最后一章第一节,可以说是地理学习的阶段总结,也是涉及地理学本质的内容。自然要素将各模块的内容联系起来,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是自然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表现“现过程上,现象过程与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紧密相连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又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各自然要素通过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等一系列循环和自然地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与其他要素间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引发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等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大单元《区域与区域发展》教学的第二课时。大单元主题为“吉风送暖阿勒泰,同心筑梦绘“疆”来——如何实现阿勒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区域发展之前,需要先了解该区域的的自然环境,因此本节课通过分析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来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和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来复习整体性表现并归纳分析方法:活动一探究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视频资料,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得到阿勒泰地区各自然要素的特征;活动二探究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构造运动对各自然要素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想;活动三探究阿勒泰地区畜牧业发展之阻,合作学习过度放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干扰下自然要素变化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整体响应,意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最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吉林省援建阿勒泰地区的案例领悟党和政府在对口支援坚中果敢坚毅、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升华家国认同感。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表达,课堂效果良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指导到位,及时指出问题;设计出与高考提相似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地理教学的“位置—要素—特征”思路设计,能够渗透地理学的思想。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地    理     



张丁心

张丁心,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多次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学业奖学金,曾获东北师范大学五四红旗团员、五四标兵团员;东北师范大学“创造的课堂”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汇报课最佳展示奖、“问题式教学”教研活动标兵教师等荣誉。


授课班级:初二4

授课题目: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课程内容概述:

202210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41日起施行。本节课以《黄河保护法》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状况、黄河与人类的互动,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下,采用提供图文材料,学生检索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整合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阅读能力。

第一部分,以《黄河保护法》第一章第一条为例,请学生结合地图,探索黄河从哪来、到哪去。并请学生结合先前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推测黄河的水文特征,贴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巩固已学知识。

第二部分,以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科普材料作为切入点,请学生探析我们如何为黄河分段,引入地形与地貌的读图环节,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归纳出上中下游流经的地形地貌与水文特征存在差异。

第三部分,将地理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供沿线居民的采访图文材料与《黄河保护法》第三章,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学习:居民们是如何与黄河互动的?黄河保护法如何解决沿线流域的生态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分组汇报解决的思路。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张丁心老师作为青年教师,课程思路清晰、过渡自然、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在正课讲授创设普法情境,扩展补充图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既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培育了学生人地和谐的价值观;课堂活动环节同学发言踊跃积极、思维活跃、积极实践,体现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标要求,是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地理实践力培养有益的尝试。



     英    语     



苏玉婷

苏玉婷,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曾获上外外语广播电台金话筒奖,曾参与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曾获“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


授课班级:初一4

授课题目:My Favorite Subject (Section B)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节选自新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节阅读新授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并给出喜欢该科目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以思政育人为核心,旨在通过英语阅读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正确价值观。课程以学校生活的感知作为引子,力图迅速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多样化学科的兴趣,并为他们构建一个虚拟但真实的交流平台,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数字素养。在阅读环节,学生不仅需掌握阅读技巧,更需深入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科目偏好的原因,进而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尊重,拓宽国际视野。在深入理解阶段,通过探讨影响科目偏好的内外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思考未来职业规划与学科选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读后活动则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个人生活,通过同伴对话、小组讨论、汇报和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总结不同学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拥抱多样学科,以实现全面发展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自我审视,增强自我认知,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节课比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课文文本挖掘深入,展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内容升华到位,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共鸣。鉴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在讨论环节出现表达观点困难的情况,建议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历    史     



隋 超

隋超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202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二等学业奖学金,2023年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


授课班级:初一5

授课题目:《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共三个子目,分别是“天文、历法和医学”“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第一子目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第二子目介绍甲骨文和青铜器,第三子目介绍《诗经》和楚辞,三个子目呈现并列关系。三者都强调了这一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本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王朝更替和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基础上,从中华文明发展的角度梳理当时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本课展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使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进一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情景化教学,将整堂课设计成线上博物馆之旅,以学生为主体,加大学生活动的比例,学生分五个小组,每组两名同学担任讲解员,带领师生浏览线上博物馆。通过文物串联整节课的各个子目,切实感受夏商周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

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我们要让文物说话,要让历史说话,要让文化说话,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共同打造一个线上数字博物馆,通过浏览文物来领略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在上节课的作业中,我们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作为我们今天博物馆之旅的讲解员,相信他们经过充足的准备能够带给我们一场文物的盛宴。下面就请第一组讲解员登场。

新授课:

第一小组同学通过牛骨、《诗经》《春秋》三件文物介绍天文、历法的发展情况。

第二小组同学通过《神农尝百草》画作、扁鹊行医汉画像石拓片《黄帝内经》书影三件文物介绍医学发展。

第三小组同学介绍甲骨文的发现者,甲骨文的内容,指出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第四小组同学通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三星堆青铜面具人头像梳理青铜文化。

第五小组同学通过《诗经》,屈原画像和《离骚》书影介绍《诗经》和“楚辞”的基本信息。

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博物馆之旅,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夏商周科技与文化的知识?(提问总结)

师总结升华:本课我们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甲骨青铜文学的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努力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下课!

作业:查找自己名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下节课上分享。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隋超老师这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情境化教学,以线上浏览博物馆的形式展开推进,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课堂投入,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契合“思政”主题。建议在教学中进一步打磨教学用语,以求更加精炼准确简洁,建议加强板书的设计及书写。




     生    物   



陈思颖

陈思颖,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荣誉称号,曾获学业一等、二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超星杯”吉林省师范生创新大赛二等奖,校级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五四优秀青年先锋等荣誉。


授课班级:高二1314班合班

授课题目:激素调节的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激素调节的过程》,承接上节课对于激素与内分泌腺系统的学习,通过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学习,阐明激素调节的机制,进而概括归纳出激素调节的特点,并为下节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打下知识基础。除此之外,本节课也结合了糖尿病具体实例作为情境,不仅更加有利于对血糖调节过程的深度理解,还作为课堂思政培养青少年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以糖尿病发病率现状和患糖尿病化验单作为导入,通过2型糖尿病制造学生认知冲突,并为后续要讲到的糖尿病类型作铺垫。接着借助必修一有关糖类的知识分析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并利用希沃白板和交互式的方法构建模型,强化稳态与平衡观,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通过什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呢?然后回顾上节课激素和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的相关知识,阐述血糖升高/降低时激素调节的方式,并通过胰岛素作用机制的拓展,了解激素作用机制,归纳激素调节特点。血糖的调节过程除了直接影响激素分泌的方式还有什么?展示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神经通路,得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还有神经的参与,并从分析其生理意义的过程中,理解反馈调节对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意义。最后利用视频、翻转课堂等方式,重回课堂之初解决认知冲突,介绍糖尿病的类型、症状、治疗等知识,并运用血糖调节原理加以分析,使学生明白以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陈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病12型糖尿病血糖与激素水平曲线导入,申明本节课是一节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课,整个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选图新而生动,紧扣生活实践,且多为出题的来源,搭建了新课与做题之间的桥梁,解决了学生的普遍困境;并且两位同学对糖尿病机制的介绍及总结是另一亮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充分且及时的对课堂知识做了应用与升华最后对糖尿病的案例分析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了保护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整节课教师讲授较多,可多尝试让学生整合生成。



结束语


在本次汇报课活动中各位授课教师依据各学科特点和活动主题,大胆创设教学情境,他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在他们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见解,课堂氛围活跃而不失深度。

育才造士,乃为国之本、教育之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长春外国语学校致力于“大思政课堂”建设,“教研培基,思政铸魂”主题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激励了青年教师成长,也浓厚了教研氛围,该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新教师寄予的殷切期望,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相信在学校的精心培养和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长外的新教师群体会更加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END

撰稿|王   钊

审核|黄   钰(初审)张艳玲(复审)王   昊(终审)

摄影|李   园  董明松

编辑|陈永东


长春外国语学校
长春外国语学校相关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