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外教学】时维九月金风频送爽 再上征程杏坛又添新——2024学年秋季学期“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侧记(三)

文摘   2024-10-19 18:46   吉林  

  时维九月金风频送爽

   再上征程杏坛又添新

     “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     


在这个充满收获的季节,又一批满怀教育理想的教师加入了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大家庭。为了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落实我校“有差异、有范式、有内涵”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开展了2024年度秋季学期主题为“教研培基,思政铸魂”的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老师们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前辈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敢于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各教研室群力群策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大思政课堂,学校领导带领各处室教师们积极参加听评课,青年教师们在各自师父和组内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精心设计、反复磨练,以认真的态度、刻苦的精神和创新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堂。

青年教师汇报课(三)


       李品墨     

李品墨,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获党委学生办先进个人奖,参与科研项目获省级铜奖、校级银奖,参与《流利说话我最棒》书籍编写,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板书书写设计比赛一等奖,吉林省第二届高中生“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演讲活动省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授课班级:高二6

授课题目:荷花淀








一、课程内容概述:

《荷花淀》小说出自《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从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本单元以文学作品为主,立足文学意义上的红色记忆、红色精神。本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荷花淀》通过对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的描写,歌颂红色革命精神,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该文在语言上也颇具特色,突出体现了“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

二、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课标和教材单元学习要求,结合高考考点,本节课着重从“诗化小说”这一文学角度认识革命传统作品,探究“诗化小说”独特的特征,从小说所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中华民族精神。

革命文学是新教材的新考点,教材加大了反映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作品的选取力度。如何将革命文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革命文学魅力,潜移默化实现继承革命文化的思政目标,是我在教学准备阶段着重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本节课的主线问题为“诗化小说”的典型特征。为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于是我选择进行对比阅读。《亮剑》作为耳熟能详的作品,其选段更易被学生接受,差异化的阅读更能让学习体会到《荷花淀》作为革命文学的特别之处。针对“诗化小说”语言的诗化,在第一课时我带领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的诗化,本节课我着眼于环境描写的诗化,将“诗化”落实到“诗”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诗的写作与交流。针对革命文学的思政目标,我选择课上引导学生思考情节设置与主旨的关系,让学生主动领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用诗意写乐观,又因乐观更加诗意。课后布置作业,进一步探究革命文学诗意表达的现实意义,实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目标。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李品墨老师课堂设计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课堂氛围亲切活跃。教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姿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循循善诱,板书简练突出。注重思政育人,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PART.01

高中语文

       刘  娟     

刘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五四红旗团干;工作期间获得吉林省教育学会第十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高考备考培训会教学设计类一等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


授课班级:高三3

授课题目:《低空经济赋能吉林高质量发展》



一、课程内容概述:

2023年9月,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国务院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写入“低空经济”。这些政策和规划体现了我国对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本节课紧跟时政,开展专题复习,以“低空经济赋能吉林高质量发展”为议题,复习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第二框“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时政,以农博会的经历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在农博园中的经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低空经济是如何应用于农业场景,引出“低空经济”的概念。本节课分为三个子议题,分别为“因地制宜,吉林优势何在”“翱翔低空,如何赋能吉林发展”“乘风而行,吉林如何蓄势高飞”,分别介绍发展优势、何以赋能、如何赋能层层推进,让学生感受“低空经济”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重点部分在子议题三,学生自主学习,研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概括吉林省在发展低空经济中遇到的挑战;学生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进一步指出低空经济赋能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落实难点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最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在板书部分。
作业设计结合高三学生特点,让学生展开畅想,谈谈自己的理想专业如何融入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大潮中,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体现思政学科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刘娟老师这堂课选题新颖,贴近时政,符合高三教学特点。采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以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载体,组织活动,及时评价,让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将学科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整堂课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在分析情境、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思维水平,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迁移到具体的复杂的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作业设计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


PART.02

高中政治

       姜晓凡     


姜晓凡,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共党员,曾荣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校级协会部长,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高一5班

授课题目:百合花



一、课程内容概述: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转换视角、探究标题的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
2.体会小说中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转换视角,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标题深刻意蕴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主要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设计思路:

读完这篇小说,学生们第一阅读感受是这仅仅是一篇赞美英雄小说,没有深入探究文本的深刻意义,领略到战争中所展现的人间真性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成了我设计这一课的起点。本文篇幅较长,需要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第1课时中对小说的情节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我决定从人物视角出发,分析人物进而感悟本文主旨。
任务一:转换视角分析通讯员形象,感受人性之美
活动1:学生分享作业,感受不同视角下的故事情节,同一故事主角的人物形象。
视角:新媳妇、担架员
情节:借被子、盖被子、牺牲
形象:害羞、舍己为人
活动2:找出只有我和通讯员出现的情节,讨论以“我”为 写作视角,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明确:
① 送我去包扎所过程---害羞、体贴、细心
② 劝说通讯员借被子—政治觉悟高、淳朴
③ 野菊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观
④ 馒头—善良
小结:视角的选择决定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呈现。
任务二:分析标题深刻意蕴,体会人情之美
活动1:辨析标题:《英雄小通讯员》vs《百合花》
明确:百合花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标题深刻含义。
活动2:找到文中的几组情感联系,谈论你认为的每组情感浓度至高点。
明确:情感
新媳妇:缝衣服、盖被子
担架员:请求救治
我:馒头
明确:人物相处的时间很短,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人们之间充满人情美。
小结:
标题-主题
视角-情节-人物-主题
总结:在本堂课中,我们读中赏,赏中悟,领略了在战争时代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业:
1.以小通讯员我想对你说……写几段话(我可以是当代青年、 新媳妇、二十年后的担架员……)
2.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新媳妇、我的人物形象。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注意力集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紧贴高考考点,注意到视角转换的重要性。

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比如设置更多的问题讨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建立更加有效的课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PART.03

高中语文

       杜峙月     


杜峙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曾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团员,优秀社长称号。


授课班级:高一7

授课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课程内容概述: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诵读的方式体会本词多重情感;二是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在于以读悟情,揣摩情感。难点是正确理解词中最后一句“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理解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计思路:

整体课程分为两个任务,三个活动。
首先课堂导入部分引入真实情境:十月中旬开展高一年级诗词吟诵比赛,班级备赛作品为《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学习这首词,以期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效果。
设计目的是:以活动导入,符合情境化语文教学的理念,让活动课程化。
任务一:引入朗读脚本,提高诵读能力
本任务中设置的活动:为上阙设计朗读脚本,解决上阙诵读问题。举一反三验收学习成果,为上阙设计朗读脚本,把握感知上阙写景的雄浑壮阔。
任务二: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情感,强化诵读效果
本任务中设置的活动1:对比形象根据本词与课前导学案相关内容,补充表格。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对比作者与周瑜形象,凸显作者写作目的。

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并优化自己的已有知识。基于对比后的感悟,研究最后一句的诵读情感

设计目的是:从点到面,拓展诗词资料,知人论世,更全面地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本任务中设置的活动2:苏轼作品联读

拓展苏轼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题金山自画像》启发学生思考苏轼在遭受贬谪后的情感态度变化,最后总结情感,代入诵读,完成备赛任务。

布置作业:

1.练习诵读本词,音频上传班级群

2.微写作:失意·诗意——苏轼的精神世界,300字。

两项作业的目的:一是复习强化对本词诵读的掌握,二是达成“读写”一体化的语文教学目的。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①吟唱环节亮眼,吸引学生诵读兴趣,让学生以另一种形式感受诗词情感表达,带入到诵读之中。但该环节还可以与课程内容更加紧密结合,如汉语语音中的平仄起伏与抑扬顿挫如何化作最基础的吟唱旋律,使学生对诗词的平仄关系和汉语语音之美有更深入的认识。

②课堂语言还有进步空间,环节之间连接转换不够顺畅。在课程后半段有紧张导致的断句问题,需要继续磨炼。

③有对学生进行个体点评的意识,但点评力度稍显欠缺,点评求精而非求多。要点抓得不够准,有时会有些泛泛而谈,点评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一点点实践和积累。

④实际课堂与教学设计有出入,预设答案与学生实际回答相反但现场临时调节授课思路较为灵活,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多种情况。

PART.04

高中语文


       徐安琪     


徐安琪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全面发展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论文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日本学研究“卡西欧杯”优秀硕士论文一等奖。


授课班级:高二日语零起点

授课题目:《健康的な生活習慣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选用高中日语必修一第四课《健康的な生活習慣》作为授课内容,主要内容如下:复习动词可能形式、对常见的生活习惯做出正确的判断、完成课文ステップ1・ 読みましょう、了解“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基于自然范畴的“健康生活”主题选定“健康的な生活習慣”这一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与健康生活习惯相关的日语词汇和表达方式。阅读调查问卷类型的语篇,学会梳理、能用日语简单总结重要内容。了解“健康中国战略”,增强个人健康意识,认识到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为此,本课编排了四个相互关联的活动任务,先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为阅读课文内容扫除障碍。再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并探讨对不同生活习惯的看法。之后锻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学会从语篇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带着学生了解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认识到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授课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合本次汇报课的思政主题,且整堂课思路清晰,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学生参与度高,上课积极性强,学生不掌握了语言知识,还增强了健康意识。但是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此外课件中也出现了一些小错误,还需更加细心。

PART.05

日语


       韩金烊     


韩金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1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2018年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森腾杯”京津冀高校俄语大赛低年级组二等奖,2020年院级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术学业奖学金一等,中国人民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授课班级:高二俄语零起点班

授课题目:Берегите мать-природу!








一、课程内容概述:

(一)主题:

本课选自必修一Урок4的阅读,这一主题紧扣环保这一全球性热点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俄语阅读,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回答课文相关问题、复述课文等方式,提升零起点学生的俄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导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化意识: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

课堂导入: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和环境污染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污染的类型:загразнение воздуха, загразнение воды, загразнение земли, загразнение шумом, 让学生对比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环境破坏的严重性。2.提问学生:“Что вы думаете о природе? Должны ли мы беречь природ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的重要性。
学习探究: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并回答问题;2.对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进行进一步讲解和复习;3.逐段阅读文章并完成任务,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4.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前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并根据导图复述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梳理能力;5.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Как вы думаете, должен ли человек беречь природу? Что мы 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для защиты природы?
总结梳理: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俄语表达,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作业:1.完成学案上的短文填空;2.通过网上搜索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学案上Что мы можем делать для защиты природы?的表格;3.以мать-природа的视角转述本篇课文,写在作业本上。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评课意见:课程围绕环保主题展开,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既涵盖了俄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阅读问题的设置比传统解释和翻译文章的方式更加巧妙,各环节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并且有难有易的问题更符合零起点学生的基础,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设置各种阅读任务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俄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建议:板书上应更明确直观地提炼文章各段的关键词和重点词汇,让学生课后能够结合笔记自己梳理文章,形成知识积累。两侧板书设计可以与电子屏形成一体,让板书更加充实。进行展示的同学可以在黑板上写出重点内容,与其他同学形成互动,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PART.06

俄语


       刘佳莹     


刘佳莹,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物理)专业,中共党员,本科期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校学习积极分子、校学生工作积极分子、校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研究生期间连续两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进步奖学金。工作期间获得2023年“杏坛奖”系列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汇报课的最佳展示奖、2023年长春外国语学校教师岗位练功考试初中物理第一名、2024春季学期“问题式教学”青年教师汇报课中被评为“标兵教师”、2023-2024学年下学期青年教师板书书写设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授课班级:初三4

授课题目:磁现象 磁场


一、课程内容概述:

高速磁悬浮列车时速可以达到600km/h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其落地使用也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研究取得了突破,其实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与轨道并未直接接触。这里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磁学知识。这节课学习《20.1磁现象 磁场》。

(一)磁现象

实验一:用磁体的一端分别靠近回形针、铁夹和塑料格尺等。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磁体能够吸引回形针和铁夹,不能吸引橡皮和塑料格尺等。

总结: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实验二:把细铁屑均匀地撒在一张白纸上,将条形磁体平放在铁屑中,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磁铁两端及中间部分吸引铁屑的多少。

总结: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部分磁性最弱,几乎没有磁性。

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实验三:将一个小条形磁体用细线吊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总结: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

(二)磁场

实验探究:拿一个小磁针靠近磁体,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磁体周围存在着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三)磁感线

活动一:用小磁针初探磁场

1.先在桌面上放一圈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2.将条形磁体平放在桌面上,将几个小磁针分别放在其周围磁场中的不同位置,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

探究归纳:磁场具有方向性。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活动二:探索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

磁感线的方向

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箭头的方向表示磁感线的方向,也是该点磁场的方向,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一致。

磁感线的性质

1.磁感线是为了直观描述磁场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不存在。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方向总是由磁体的N极指向S极。

3.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同一磁场中,任何两根磁感线都不会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反映磁场的强弱。

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磁体,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磁偏角

沈括(10311095),中国宋代著名学者,他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及磁偏角:“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二、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介绍我国已经投入使用的时速可以达到400km/h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介绍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车底并未与铁轨直接接触,与今天所学习的磁学知识相关。再通过神奇的小铁夹实验引入磁铁,那么提出问题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引导总结,从而引入磁性和磁体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磁体各个位置的磁性强弱一样吗?学生自主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总结磁极的定义,接下来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利用它解释课堂一开始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接着介绍磁化现象,解释一开始的神奇的小铁夹的实验原理,介绍被磁化的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最后引导学生回顾,从古至今中国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连贯,语言准确简洁,教态自然亲和。教学中每一个实验都有效的服务于引导学生得到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概念规律。其中高速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磁偏角的介绍,以及最后结尾的升华,紧扣此次青年教师汇报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PART.07

初中物理


       宋榕菲     


宋榕菲,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物理)专业,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党支部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校作文大赛荣获优秀奖,校园乐器大赛琵琶组第一名,荣获长春外国语学校第七届杏坛奖教研活动最佳展示奖、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春季“问题式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标兵教师”称号、2024年扩优提质联合教研活动荣获一等奖、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板书书写设计比赛一等奖。


授课班级:初三9

授课题目:磁现象 磁场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感悟到像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用实验来感知,用磁感线来描述。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好教材上的几个实验,让学生感悟磁场存在的真实性,并且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做“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时,通过观察不接触磁体有力的作用的现象,并设置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体验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做“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时,使学生认识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并归纳得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磁体的S极”,再通过实验得出常见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让学生分析磁感线的方向,实现教学目的。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在做“研究磁场的方向”实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周围的分布情况,再在磁体的周围放上小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磁场方向),从而启发学生得出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些带箭头的曲线就叫磁感线。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以一个小魔术引出磁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性、磁体和磁极等相关概念,分别通过小组实验和学生演示实验得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而后重点通过实验分析探究磁场及其特点,让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研究磁场的分布特点,得到了磁场具有方向性这一概念,按照小磁针北极在磁场中所指的方向,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得到磁感线的定义,通过立体磁感线演示仪让学生切实感受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是空间立体的。最后通过指南针引出地磁场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指南针能够指示南北的原理以及磁偏角的概念。结尾通过我国一系列有关磁现象的发明创造让学生感受我们的中国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宋榕菲老师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各个环节的衔接恰到好处,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了从做中学,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宋老师从一个精彩的“魔术”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从我国发明的指南针到现代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和磁悬浮列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力量,勇于探索无限可能。同时如果课堂语速放慢,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整体效果将会更好。总的来说,宋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非常精彩、成熟的物理课。

PART.08

初中物理


       王梦楠    


王梦楠,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中共党员,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学业奖学金,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问题式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标兵教师,长春外国语学校青年教师板书书写设计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初三8

授课题目:《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内容在 SectioA 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讨论人物行为习惯、爱好的改变。本篇文章体裁是记叙文,讲述了留守儿童 Li Wen 在父母外出打工前后的变化。该主题属于“人与自我”范畴。语篇目的在于唤起学生们的关爱之心,懂得亲情的可贵,理解父母的责任,并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注重心理的健康和成长。从语言上看,除了进一步巩固之前所学语言内容,还复习巩固了有关行为习惯及爱好的短语:从学习策略看,语篇侧重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线索进行推导判断,确认语句位置及解读词语含义的阅读策略及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堂课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读思言”教学活动,读思言教学活动的三个层次:you read to know, read to learn, read to articulate. 第一个层次read to know,通过阅读教学获取言语信息。read to learn阅读中运用整合知识,梳理结构等解读文本的意义。read to articulate,把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经验和体验对接,落实所读所思所用。同时本节课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以change为主线真实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让学生谈论自己从pastnow的成长变化的故事。让学生复述故事并和与同伴分享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完成个人任务和小组合作任务,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本堂课中王梦楠教师完美践行“教研培根,思政铸魂,立德树人”理念,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学结构层层递进,从精心导入到深入讲解、多样练习巩固再到全面总结拓展,逻辑严谨,过渡自然,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板书精美绝伦,布局合理且书写规范,既展示知识要点又具艺术性。教态亲和自然,以微笑和鼓励眼神与学生互动,营造宽松和谐氛围。教师素质极高,教学过程流畅,方法灵活多样,具备良好课堂管理能力。

PART.09

初中英语


       赵  明     

赵明,本硕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曾荣获吉林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吉林大学优秀团员,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毕业生,希望之星吉林省半决选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初二6

授课题目: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课时阅读课。整个单元围绕学习表达自己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的电视节目的表达,不同喜好程度的表达,教材设计情景学习,熟练运用句型,从而达到能用所学语言交流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学习文章,意识到电视节目或各种卡通人物是文化的象征,同时。通过讨论、阅读策略(skimscan, careful reading)的训练等方式达到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目的。本节课内容虽然多,教学任务重,但Mickey这个卡通角色很受学生喜欢,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主要的是通过了解Mickey的更多内容及卡通折射文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扩大阅读,讨论分享,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能利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介绍中国的角色与中国文化和精神。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教师有亲和力,课堂活动很流畅,学生参与度高。对文本有深度挖掘,从对美国文化的象征的讨论引申到对中国文化的讨论,让学生在阅读中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思考与分享。建议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时间有更精准的把控。

PART.10

初中英语

     刘璟仪       


刘璟仪,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协助上海市政府翻译文件,从事中国慕课制作和运营工作。入职后曾获得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指导学生参与作文大赛,并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高二14

授课题目:《 Alexander Graham Bell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为阅读课,选自外专必修三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Alexander Graham Bell,课文主题为贝尔及其发明——电话。

通过复习本单元提及的中外发明创造以及展示早期电话图片,让学生了解本课主题:贝尔和他发明的电话。学生通过略读理清行文脉络,将重点事件按照时间排序,大致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其次,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细节,老师带领学生寻读课文,完成填空、判断正误、表格填写等任务,引发学生思考促使贝尔成功的因素。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引导,深入思考中国的发明创造对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认识到祖国的强大,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为阅读课,需操练学生的略读、寻读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因此课程主要围绕这三项任务展开。

本篇课文脉络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要求学生能按照时间发展描述关键事件,使其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其次,根据文章特点和相关问题层层设问,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思考。基于贝尔青年有为这一特点,设计相关表格,鼓励学生思考总结贝尔的优良品质,并向其学习。

最后,为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阐述中国发明创造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并激发其发明创造的远大志向。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刘璟仪老师本节关于Alexander Graham Bell的汇报课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从教学设计来看,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整堂课以图片导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到拓展延伸和当堂训练,紧扣教学目标,不枝不蔓;从内容、人物品质的分析再到价值的提升,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从能力、思维再到文化价值,步步相生,丝丝入扣;从课本、课内再到课外,循序渐进,拓展延伸。

从课堂氛围来看,教师营造了一个积极、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从个人思考到合作探究,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讨论。在此过程中,刘老师参与其中,或提示指点,或解惑答疑,更是起到了激发作用,将课堂引向高潮。

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来看,刘老师对于教材的细致处理、学情的精准把握、学科素养的科学设定、课堂节奏的深度把控,以及她的简洁、凝练的课堂语言,声情并茂的示范指点,严谨、简洁的课堂板书,值得称赞。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放慢追问的速度,给学生增加一点思考的时间会更好。另外,一名同学回答的不够全面时,可以先给予鼓励再叫下一名同学补充答案。

总体而言,这节公开课是一堂成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师素养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

PART.11

高中英语

       郭    奇     


郭奇,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专业,中共党员,五四优秀团员,在校期间曾获得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科研一等奖学金,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工作期间曾获青年教师板书大赛一等奖,“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2024年扩优提质联合教研活动中获得观摩课一等奖,三省四市教学课件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并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授课班级:高二5

授课题目:《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的内容,本章的标题是圆锥曲线,本节课是这一章的第一节。由于本章涉及的几种曲线都是圆锥曲线的一种,所以研究思路大体一致,那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就非常重要。本节课从圆锥曲线整体的发展史入手,再通过介绍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明研究椭圆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是椭圆概念的生成,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抽象出椭圆概念,设计了课前探究,小组展示等活动,并播放了椭圆生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动点的几何特征,进而得到椭圆的定义。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是椭圆方程的推导,学生没有思路,所以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建立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步步引导学生得出椭圆方程。在课程的最后,给学生播放了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过程,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椭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航天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可以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圆锥曲线发展史入手,引出本章的整体学习内容,接着介绍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椭圆的意义。同时,通过课前探究以及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椭圆上的点所满足的几何特征,进而抽象出椭圆方程,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类比研究圆的一般思路,在给出椭圆定义后,应该给出椭圆方程,然而椭圆方程的推导是一个难点,提到写出椭圆的方程,学生是没有思路的,所以通过带领学生回忆建立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意见:郭奇老师的本次公开课整体来说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开课,首先在课堂导入方面比较新颖,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其次本节课椭圆概念的生成是一个难点问题,但是郭奇老师通过学生展示以及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让学生非常顺利地抽象出椭圆的定义。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史椭圆方程的建立,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郭奇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建立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让学生明确了思路,再通过引导,得出椭圆方程。本节课节奏稳,逻辑清晰,对学生的引导到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开课。

建议:在板书方面,有一些相对重要的内容没有体现在板书中;其次,可以利用些时间总结曲线的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可以相互转化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解析几何的研究思路,也可以为研究其他曲线打好基础。

PART.12

高中数学

            


孙洁,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共党员,大学四年专业排名 1/124,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2),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A) 一等奖、二等奖,吉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专业A)一等奖(2),优秀学生干部(2),优秀毕业生、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优秀师范生二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鸿雁励学”优秀毕业生代表,2023年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中数学教师业务理论成绩第一名,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最佳展示奖,三省四市教学课件二等奖等荣誉


授课班级:高一七班

课题:《3.2.2函数的奇偶性》


一、课程内容概述

“函数的奇偶性”是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后要学习的又一个重要性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函数图象的对称特征中抽象建构出奇偶函数的概念。本节课授课教师能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关注数学本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整体性和严密性,关注了对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较好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合理性,提升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努力打造生态化课堂,从这个角度考虑,本节课教学方案定为: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推理,建立数学理论;学生亲历数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以此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环节依次设置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建构概念、应用概念、总结提升。

三、教研室评价意见和建议

孙洁老师这节课对单元教学做了深入的思考,设计成大单元教学,强调数学的整体性,将相关联的知识、思想、方法联系起来;本节课的亮点是新课引入部分,教师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从服饰到建筑,引出对称问题,再从数学外部问题过渡到内部问题,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构概念时,教师不是简单呈现结论,对概念进行解释,而是重视建构、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图形语言到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过渡;从授课时间来看,概念建构部分约为本节课的二分之一,教师没有急于呈现结论,大量例题讲解,而是舍得在此处给学生想的时间、交流合作的机会,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主探究,使学生课堂上获得基本活动经验;课堂小结部分注重知识方法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框架。不足之处是在和学生的互动方面,感染力有所不足,亲切有余幽默欠佳,希望以后能够有所改进。


PART.14

美    术


欠佳,希望以后能够有所改进。

PART.13

高中数学

       张爱冰     


张爱冰,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优秀研究生干部,曾获得美术学院职业生涯协会讲课大赛一等奖。2015 年举办《霾》主题个人水彩画展览,被学校聘任为东北师范大学2016 届就业形象大使。作品曾荣获“绚丽年华”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一等奖,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5 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指导学生多次荣获国内外各大比赛金奖。


授课班级:九班

授课题目:藏在巴黎奥运会里的美术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让学生了解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的美学元素,包括开幕式、吉祥物、宣传海报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奥运会中的美学表现。激发学生对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兴趣,并初步感受美术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文化常识导入课题,引导孩子去观察、欣赏巴黎奥运会中较复杂的美学概念和设计原理,美术重要的不是画一张画或者教一项知识技能,而是提升“认知”,我们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其实奥运的设计跟项目化学习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如果想要做日常的美术相关设计,可以参考奥运中的设计理念和色彩搭配。







三、教研室评课意见和建议

张爱冰老师敢于创新,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充分理解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和方法,通过本节欣赏课的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思维,色彩认知等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课题新颖,贴近实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感受力。充分拓展前沿视野;而不是只教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继续设计补充,让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一些实践课程得到全面提升。


在本次汇报课活动中各位授课教师依据各学科特点和活动主题,大胆创设教学情境,他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在他们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见解,课堂氛围活跃而不失深度。

育才造士,乃为国之本、教育之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的重大任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长春外国语学校致力于“大思政课堂”建设,“教研培基,思政铸魂”主题杏坛奖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激励了青年教师成长,也浓厚了教研氛围,该活动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新教师寄予的殷切期望,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相信在学校的精心培养和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长外的新教师群体会更加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结束语




撰稿 | 王钊

审核 | 黄钰(初审)

张艳玲(复审)

王昊(终审)

摄影 | 李园  董明松

排版设计 | 陈永东

-END-


长春外国语学校
长春外国语学校相关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