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初步理论学习,很多摄影初学者就会进入到所谓的实践阶段,除了教学内容以外,很有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这时就会有老鸟向你分享一些经验之谈,有些似乎看起来非常受用,有些则很有可能让人误入歧途,比如说最常见的“小底烂画质”等等。
有时甚至连建议给予者都不一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
国外一家名叫F Stop Lounge的摄影工作室总结了一些摄影初学者甚至资深爱好者都会碰到的糟糕建议,如果你觉得耳熟,可千万不要再错下去了。
...........................................................
有了最好的装备,那么你就是最好的摄影师
不需要备用电池
一张内存卡就足够了
要成为专业摄影师,需要购入昂贵的器材
后期交给Photoshop去解决
坚持使用定焦镜头,因为它们够锐
只用ISO 100拍照,因为ISO 100的画质最好
XXX是最好的入门镜头选择,买买买!(“XXX”很有可能是像85mm f/1.2L这样的镜头)
首先,笔者认为“技术性”始终是摄影艺术创作难度无法绕过的话题,众所周知照相机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尽管现在照相机越来越“傻瓜”化,但要拍好一幅作品,熟练掌握照相器材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学习绘画,并且少年天才的画家为数不少,但是摄影则不行,学习摄影必须要有很多知识准备。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快门的速度、拍摄的视角、感光度、白平衡、构图、景深……每一个术语的都可以写出独立成章的教程。摄影师面对照相机、镜头、软件时,只有去熟悉它、了解它、掌握它,才有可能通过设备表达你的想法,临场的时候不必为焦段、光圈和速度发愁。可以说摄影的科技含量不是使摄影作为艺术变得更容易,而是使摄影作为艺术变得更难,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只有当你完全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后才可以忘记技术这个名词。
其次,“在场性”是摄影有别于其它视觉艺术最重要的特征。画家可以面对纸和笔凭空想象画出作品来,而摄影师的每一幅作品都必须是亲临现场获取的,“在场性”让摄影艺术的创作条件变得更加局限。也许这也是摄影与生俱来就有的所谓“真实性”的魅力,尽管我始终认为这种真实并非简单的现场复制,而是一种经过摄影师取舍后的真实,它只能证实摄影师眼睛中看到的现实对象中的某一瞬间或某一侧面,甚至只能表现摄影师想象力和现实对象融合后的某种感觉。但正因为有着摄影师的“亲历”和“取舍”,才使摄影真正成为一种“审美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创作主体的重要性才得以充分的彰显。
永远顺光拍照
永不不在大太阳底下拍照
无论如何都要在镜头前面装一个滤镜
不要打破三分法构图原则
随便拍就好
机身内置闪光灯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准备外置闪光灯
如果建议里带有“最好”、“只有”等字眼,请谨慎对待。另外还有那些包含精确曝光数值,却从不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及成像影响,这类建议也请斟酌考虑。
素材收集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在文章底部写下精彩留言哦!
............................................................
- 好课推荐 -
福利来啦!
更多摄影干货,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摄影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