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技法始终是为音乐创作服务,技术无高低,只是不同风格的音乐有其惯常的和声语汇及其构建手法。那问题来了,以下“习作”用了哪些手法,有属于哪种风格?当然,我的拙作也许有点拿不出手......
如果写简单了说明水平不够,写复杂又会大锅乱炖、杂乱无章,显然把握两者之间的度很关键。技术不会决定一个作品的好坏,但是听觉感受会决定了音乐的“质感”。
我理想中的和声习作:首先一定有较好的可听性、四声部流畅、纵横的层次兼具;其次包括丰富的和声语汇、和声色彩、和声张力、令人意外的调性转换;再次和声布局必须要有整体结构逻辑;最后和声织体形态呈多样化、对位化......不但耐看,且可听。也正所谓内容与形式一致,视觉与听觉相匹配。朴素、扎实的“和声”才是我们想要的、想学的、想用的......
如不能付诸于创作的和声实践,只能称为“考试和声”或者“写论文和声”,中看(分数、学位)不中用(还是读不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