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视角:中国城市绿化如何驱动冷却效应?——基于生态修复项目的量化研究

学术   2024-12-06 13:54   云南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为应对这一挑战,城市绿化(Urban Greening, UG)作为一种自然调节手段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如何系统量化绿化的冷却效应,以及生态修复项目在其中的作用,尚缺乏全面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学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最新研究,为这一领域提供了全新视角。

文献引用方式:Dong Xu, Tingting Bai et al. (2024). Quantify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Urban Greening Driven b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8, 20990−21001. 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10314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超过60%的人口已居住在城市地区,但城市扩张也带来了表面性质改变和能源平衡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科学问题

  • 城市绿化的长期冷却潜力有多大?
  • 它如何在缓解城市变暖中发挥作用?
  • 区域间是否存在冷却效应的不平等?

研究目标

  1. 定量评估中国主要生态修复项目对城市绿化的贡献;
  2. 量化绿化对城市地表温度(Urban Surface Temperature, UST)的冷却效应;
  3. 分析城市核心区与扩展区的冷却效应差异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创新的统计模型——城市绿化冷却潜力量化模型(Cooling Potential of Urban Greening, CPUG),通过以下步骤开展研究:

  • 多源遥感数据整合:包括MODIS数据(NDVI、LST等)、ERA5再分析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
  • 模型构建:结合长期时间序列数据,使用Theil-Sen中值回归方法量化绿化对UST的影响。
  • 区域比较:评估城市核心与扩展区的冷却效应差异。

此外,研究特别关注冷却效应的暴露不平等,从电力消耗、经济产出、人均GDP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主要发现

  • 绿化冷却效应显著,差异明显
    • 过去20年,中国城市绿化显著减缓了14.17%的地表变暖趋势,其中城市核心区的冷却效应高达1.01 K,是扩展区的7.2倍。
  • 生态修复是绿化的主导因素
    • 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如“森林城市”计划)对城市绿化的贡献超过50%,显著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 冷却效应暴露不平等
    • 经济收入高、资源消耗多的城市核心区域从绿化中受益更多,而扩展区居民享受的气候调节效益较少。

研究创新性

  • 首次系统绘制中国城市绿化冷却潜力地图
    • 提供了2001年至2018年间中国城市绿化冷却效应的量化评估,为制定区域气候适应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注区域间冷却效应不平等
    • 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绿化冷却效应的分布,为未来制定公平的生态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融合多源数据与创新模型
    • 通过结合遥感监测、气候数据与统计模型,本研究实现了高精度、长时间尺度的绿化效应评估。
图1 2001年至2018年中国1000米网格单元尺度的CPUG地图。
图2 城市扩张区与主城区降温效应对比
图3 城市绿化对抑制城市变暖的贡献。
图4 不同气候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对植被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图5 主要城市降温效应与气候缓解贡献率关系
图6 城市不透水率、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的时间趋势相关性。
图7 主要城市降温效应与气候缓解率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期刊原文阅读

走天涯徐小洋地理数据科学
一个爱生活的地理土博,分享GIS、遥感、空间分析、R语言、景观生态等地理数据科学实操教程、经典文献、数据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