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陪标现象并不少见。陪标,通常指的是为了确保某个特定的投标人中标,而安排其他投标人参与投标,以制造竞争假象。陪标的认定主要依据投标行为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例如投标价格过高或过低,或者投标文件的制作明显粗糙等。一般而言,陪标行为较为隐蔽,往往需要结合其他证据和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基本案情
G省政府采购网公布3份处罚决定书,涉及K市人民法院司法辅助服务项目采购。这些项目分别为2022年项目和2023年项目。
涉事的3家公司包括鹤山市兰台档案服务部(兰台服务部)、开平市艺帮档案整理服务有限公司(艺帮公司)和开平市长沙益友文档服务部(益友服务部)。调查显示,这些公司在艺帮公司的组织下,共同参与了上述项目的竞标活动,最终使艺帮公司成为成交供应商。
兰台服务部和益友服务部均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被处以两个项目的罚款,总计分别为14450元。同时,两家公司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一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艺帮公司则被处以更重的罚款,总计为20230元,并在两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监管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处罚。
案情分析
在招投标领域,陪标现象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发现陪标行为的蛛丝马迹,并尽量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维护招投标市场的公正、透明,笔者认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让陪标行为无处遁形。
——加强对投标价格的分析。在政府采购领域,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陪标公司为了衬托同行,很大程度上会在价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劣势,价格分布异常是一个重要信号。如果多个投标价格呈现出过于集中或规律的分布,这可能表明投标者之间存在某种协调。此外,投标价格明显偏离市场行情也是一个信号。如果某些投标价格与市场上类似项目的价格相比过高或过低,且没有合理的解释,这可能是陪标的迹象。另外,价格组成不合理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对投标价格的组成进行详细分析,如果发现某些投标价格在成本核算、费用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或无法解释的情况,这可能存在陪标行为。
——严格对招标环节把关。加强对投标企业的资格审查是发现陪标线索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要审查企业的基本资质、业绩等硬性条件,还要借助“企查查”等深入调查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工商登记信息、股权结构等方面的查询,排查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共同参与投标的情况。若发现同一集团下的多家企业同时投标,或者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的企业参与同一项目投标,应引起高度警惕。
——细化对投标信息的甄别。借助信息化手段细化数据库建设,甄别可能存在的陪标行为。建立数据信息库,特别要关注同一事项同一招标行为的相同投标人。如案例所示,两年均为相同主体开展投标活动,这其中是否存在偶然之外的必然?笔者认为,应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招投标信息数据库,对过往的招投标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例如,监测投标价格的分布规律、投标企业的参与频率和中标率等指标,应该可以发现投标企业之间的潜在关联和异常行为。
——加大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政府部门需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类似违规行为发生,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鼓励社会各界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并对提供有效线索的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和保护。加大对陪标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营造所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信参与竞标、共同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海事局)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