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合川? 文象示之。何以文象? 诗文颂之。
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学士山/养心亭,主要文象视点为养心亭,要读取的诗文是费广的《重修养心亭记》。
南宋末期,合州成了宋蒙、宋元鏖战的核心关键地之一,后来又历经元末明初的长期战乱,合州域内不少知名文化建筑或毁损或消失殆尽,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传承。在魏了翁出使川东之后的240年中,学士山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荒草丛生、残石卧地、废墟一片。
明成化三年(1467年),终于有人提出建议,希望能重修养心亭。这人便是第五个需要特别出场的重要人物——费广。
根据费广的建议,时任合州知州的唐珣利用修建合州儒学学宫的剩余建筑材料,在学士山原址重修了养心亭,将其作为周敦颐、张宗范的纪念亭,并在亭内绘了他们的画像,供人瞻仰;刻了《养心亭说》全文,镶嵌于木壁上。与此同时,在亭下另建了养心堂三间,于四围种树种竹、建园造圃,绕以围墙,用以接待游人歇息。由此,养心亭的面貌得以重见天光,学士山也因此焕然一新。
如此一件有功德有影响有意义的事,当有文字记载方能流传后世,于是就有了继任知州罗信节邀请费广写记一事,就有了本期选读的这篇《重修养心亭记》。
△学士山养心亭
02 作者简介
费广(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明合州(今重庆合川)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曾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新宁县(今湖南省新宁县)县令等职。明成化初年,弃官回乡,是合州著名的乡贤人物。其为人秀伟、敦重,诗文颇工,著有《约斋诗文集》。
△学士山下嘉陵水(作者自摄)
03 诗文推送
重修养心亭记
宋嘉祐初,濂溪周先生签书合州判官事,时合人张宗范从之游。先生至其所居之亭,题其匾曰“养心”,且为著其说。今性理群书所载者是也。后百有七十年,搜得石刻于地中。时鹤山魏文靖公奉使东川,乃奏为周、程易名,复移书太府安少卿,于州岗建瑞应山房,以祀先生。即张氏故址为养心堂,以馆生徒。创田以供粢(zī )盛(shèng)瘭(biāo)饩(xì)。公复记其事于石甚详,一时崇儒重道,蔼然可想见其盛。历事滋久,所谓养心亭者空载名于郡乘,而颓圮(tuí pǐ)废弃,仅见残碑断础远仆寒芜荒址间,过者不知其几,曾无一顾为之兴复,可慨也已!成化丁亥春,唐侯守合之又明年也,政通人和,百废次第就举。予间与语及是亭,便即怃然以兴复为任。寻旧址畚(běn)荆芟(shān)秽,鸠工取修儒学之余才以复其亭,砻石刻先生所为说,置座亭中为祠。绘先生并宗范像于壁,以昭景慕。复为养心堂三间,以待游息。严有门,缭有廊,周有垣墉(yuán yōng),树有竹木。是年正月告成。侯率其僚属洎州之缙绅士夫往游观以落之。周旋顾瞻,整整秩秩,咸相健羡。谓百年废坠,一旦兴复,废兴虽自有时,然不遇唐侯之贤且能而知所重,曷克成就有如是者!郡学政张君敬谓,宜有以记之,记属于予。予闻先儒有言曰:夫人气烦则虑乱,视壅(yōng)则志滞。君子必有游观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然后理达而事成,不可谓游观为非政。矧(shěn)兹乃濂溪过化之地,亭说又作胜之功具,使凡仕与学者,虑烦志滞,而游观于斯,思所以养心,思所以寡欲,思所以无欲,勉尽希贤希圣之学,期造明通诚立之域,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是亭之有益于吾人也多矣!凡为素致名游观于州者,有不屈服退让推先是亭者乎?侯景行先贤,嘉惠来学,四视疲惫,簿书不暇,一顾为之,考其用心何如也?继兹而来游观者,既远想宗范之相与从容于昔时,又岂能忘唐侯注意振复于今日乎?侯名珣,字廷贵,登天顺丁丑科二甲,进士。其莅合也,如创修城垣,增修单公堤,多伟绩焉,是为记。
释义:
关于费广《重修养心亭记》一文,已故合川文史专家、《合川县志》总编王爵英先生曾有译文如是——
宋嘉祐(1056—1063年)初年,周敦颐(号濂溪)任合州通判(副知州)。当时合州学士张宗范追随他,常相师从。后张宗范在学士山麓建一新居,延周往游,周去后题张的新屋为养心亭,并即席作了养心的学术讲话,那篇讲话就是现今《性理全书》中所载的养心亭说。事后170年在张宗范所建的养心亭地下,发掘出周濂溪养心亭说的石刻文字。那时正值魏了翁出使川东,觉得养心亭说所代表的理学主张很有价值。因奏请皇帝为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易名(加封谥号,以示表彰),并致书管内务府的安仲癸,请他指示在合州州岗建瑞应山房,作为纪念周敦颐的祠堂,在原来张宗范居宅遗址上建养心堂,以教育生徒,并置田业作助学奖学之用。这些事情办完后,魏了翁还专门写了《合州建濂溪祠堂记》刻石立碑,说明事情的原委。可以想见那时朝野上下重视儒家理学的风气。但是时久事迁,养心亭说仅见于文字记载,而实际建筑物,只存残碑断础仆卧于荒邱蔓草之中。路人目睹此情莫不感慨嗟叹,希望能得到恢复。成化三年春,正是唐公来合州的第三年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我向唐公提出重修养心亭的建议,他也为文物废毁而慨叹,答应我他当以恢复为己任。果然不久,唐公就以修儒学学宫的剩余材料,鸠工修复养心亭,新修的养心亭壁上刻养心亭说全文,绘周敦颐和张宗范的像,以供人凭吊和拜祭,在亭下另建养心堂三间,堂的周围建场圃、门廊和围墙,并种竹种树,以供人憩息。当年五月完工,完工之日,州官、僚属和全城士绅都往游观。大家莫不啧啧称赞,交相庆贺。并且一致认为兴废的事情固然是常有的,但不是州官唐公的贤能,又哪能使百余年废毁之物焕然一新呢?随后接任的知州罗信节和州判王进都说这件事应该有文字记述,叫我作记。我以为儒家早就主张存正气以消除邪气,开视野以使人奋发,这就需要观赏名胜古迹以陶冶性灵,增强修养,增长才干,所以不能以修复古迹为非正道。况且这里是周濂溪先生亲历教化的场所,他的养心寡欲主张,是上追圣贤,叫人达到明通的精神境界的学说。养心亭修复以后,可以使人从参观纪念中兼顾此事。用心深远,不言而喻。来此参观的人,当然不仅是瞻仰周、张二贤而已,对唐公兴复之功也是不能忘记的。公名珣,字廷贵,山西云间人,天顺丁丑(1457年)科进士,到合州后新修城垣、重修单公堤等,为州民做了很多好事。是为记。
△文峰街濂溪祠(重建)
04 鉴赏提要
《重修养心亭记》一文,在整个记述的过程中,不仅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而且充满了理性的思考,较好地阐述了文物与文化的关系、文物与教化的关系。在作者看来,文化当以文物为载体,教化当以文物为观瞻。
学士山养心亭,是周敦颐亲历教化的场所。他的《养心亭说》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修养至圣”,认为圣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修心养性所至的;二是“寡欲至无欲”,认为去除贪欲是涵养心性的不二途径。这对后世的道德教育、人格培养以及理学的传承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士山养心亭,一个如此充满思想光芒的场所,一经重修,必将在文化教育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观之,重修养心亭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们在瞻仰周敦颐、张宗范二贤的同时,也应该记住这位对重修养心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他便是时任合州知州的唐公,唐珣!全文由此落脚到了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肯定。
感谢费广的提议,感谢唐珣的重修,一座历史文化名亭得以在合川遗存至今。
△学士山养心亭(俯瞰)
05 漫读拾遗
文中所说唐公,即时任合州知州唐珣。在合主政期间,他劝农兴学,锄强扶弱,为州民做了不少好事。天顺七年(1463年)十月,他奉旨在合阳原址上重筑了合州城,计有城墙16.2里,城门11道。后又在城南增加了小南门和通济门,使合州城的城门由11道增至13道。他还建了合州最早的书院濂溪书院,重修了嘉陵江边的单公堤,重修了学士山上的养心亭,是一个颇有作为和政声的知州。
• 本发布作品系作者根据个人读书笔记整理、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转载须经许可并注明来源。
• 为便于阅读,发布时未一一标注作者所参考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名称,特作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其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本发布所使用图片和摄影照片,除说明外,主要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本发布为严肃的公益学习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留言讨论。
点击下方合集
“何以合川 | 合川十大历史文象诗文选读”
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