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解构的文象是学士山/养心亭,主要文象视点为读书台,要读取的诗文是杜光庭的《读书台》。
△“读书”刻石
02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yíng)子,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唐懿(yì)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主要著作有《道德真经广圣义》《广成集》《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
杜光庭是否到过合州,是否知道合州也有个读书台,我们不得而知,更是无从谈起。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借用他的诗来注释合州学士山的文气和示象。
△杜光庭画像
03 诗文推送
读书台
山中犹有读书台,
风扫晴岚画障开。
华月冰壶依旧在,
青莲居士几时来。
释义:
诗中的晴岚,意指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画障,即画屏,这里指如画的自然景色;华月,即皎洁的月亮;青莲居士,即李白。诗文大意如是——
⑴走入山中,走上李白曾经读过书的山台,风吹过处,云烟消散,满目都是秀美的景色。⑵那皎洁的月亮,犹如一把洁白明净的玉壶,还是那样高高地挂在天上,却不知我们的李白,那个在这里读过书的李白,几时能够再来。
△李白读书台
04 鉴赏提要
这首《读书台》,系诗人游览小匡山,凭吊唐代大诗人李白遗迹后所写。
相传,李白家住青莲场外的阴平古道旁,因常有商旅往来,不免受到尘世烦扰,影响读书,于是,他选中了在让水河畔的一座小山上读书。此山,如笔指蓝天,清幽秀美,又有河水流过,清澈见底,天然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诗的首句“山中犹有读书台”,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到了李白少时读书的场景:山风吹来,云雾散去,满眼画屏,时光凝滞,一任读书人思绪驰骋。
紧接着,诗的后两句,作者由境及人,散发了思古之幽情:那轮照过读书台的明月依旧华光美丽,像把有些冷意的玉壶一般悬在眼前,可是我们敬仰的青莲居士(李白)何时才能回来?
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具体生动;意境,开阔深远。
诗中自始至终洋溢着淡泊、宁静、自由的情怀,以读书台象征内心那方静谧而又安逸之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精神独立和超然自得的憧憬与追求。
△朱买臣读书台
05 漫读拾遗
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们从小便听得很多,诸如“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不胜枚举。翻读诗文,那些劝学励志的诗句总是回响不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古人读书做学问可谓不遗余力,终身为之奋斗,唯有从年轻时开始,不断日积月累,方能最终有所成就。)(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但始书种多,会有岁稔(rěn)时。”(读书如种地,越勤奋越懂得耕耘,就越有收获越有回报。)(宋·刘过《书院》)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贫者会因读书而感精神富足,富者会因读书而觉精神高贵。)(宋·王安石《劝学文》)。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在旅途,诗文便是舟车;身处窘境,书香便是精神。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千淘万漉(lù)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为学贵在坚持,书读得越是勤苦,最终获得的越是金贵,因为你过去受的苦已照亮你脚下的路。)(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
• 本发布作品系作者根据个人读书笔记整理、编著而成,为原创作品,若要转载须经许可并注明来源。
• 为便于阅读,发布时未一一标注作者所参考的文献、书籍和资料名称,特作说明并向原作者致谢,其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 本发布所使用图片和摄影照片,除说明外,主要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 本发布为严肃的公益学习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留言讨论。
总编辑:杨 彪
副总编:尹红梅
责 编:蒲娅娜
校 对:王 利
编 辑:曹国会
来 源:合川政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