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激活市场经济、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融资协调机制”)。
连日来,桂林市积极行动,全力推进市、县两级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地与实施,加快银企融资对接,共同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引导金融活水“滴灌”小微企业,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11月4日,时任桂林市市长李楚在桂林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用好用足各类金融政策,更加注重金融发展的普惠性,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桂林市不断压实金融工作主体责任,紧密衔接上级部署,第一时间建立了覆盖市县两级、以地方政府常务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的融资协调机制。机制下设办公室和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桂林市各银行机构也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共同构建起“一体两线”的联动工作机制。
为确保机制有效运行,桂林市还相继出台了《桂林市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工作方案》及系列配套制度文件,通过周监测、周调度、周报告等常态化工作制度,直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些措施有效促成了小微企业与银行机构的快速牵手配对,提升了融资供给的质效。
年末销售旺季来临,桂林批发商张老板计划扩大经营,却面临囤货导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桂林银行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了解到他的需求,第一时间安排金融助理上门调查商户生产经营及资金需求情况,并协助准备贷款材料。短短数日,张老板便成功获得了银行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经营压力。
桂林各县(市、区)作为前沿主阵地,组建了由政府部门、园区、乡镇、街道、银行工作专班构成的走访工作组。走访对象不仅涵盖了小微企业,还扩展到了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其他经营主体。工作组认真听取企业诉求,根据走访摸排情况,有关单位按照既定标准,依程序形成了“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并将“推荐清单”合理推荐给银行机构开展融资对接。
截至目前,依托工作机制,桂林市已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等其他经营主体)超过3万家,其中纳入“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均超过1万家。
“快捷、直达”是此次融资协调机制的突出特点。对于纳入“推荐清单”的小微经营主体,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推荐清单”内的贷款需求“应贷尽贷”。原则上,在收齐企业申请材料30日内,银行需作出是否授信的决定。
桂林市还通过落实普惠信贷、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作用,用好无还本续贷政策等,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时,实施“清单首次推送—银行反馈未授信原因—相关部门跟进辅导—企业二次选择—清单二次推送”机制,加强对企业的融资辅导,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已有超1万家小微经营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等其他经营主体)获得授信,累计放贷款金额近100亿元。这一机制的成功搭建,省去了中间环节,实现了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的“两手牵”,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 唐健扬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潘利珍
值班编委丨黄凌艳
桂林日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