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国资委带领下,我市国资国企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屡创佳绩,为推动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5年是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作为改革的践行者,国企的行动影响着桂林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如何推动国企改革?新的一年,企业如何起好步、开好局?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桂林七大国有集团公司及部分重点国企主要负责人。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黄超
“当前,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广大旅游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持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桂林旅股必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靖说。
陈靖介绍,桂林旅股是我市唯一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是桂林旅游业的领军企业,其改革与发展历来受到广大市民和股民的关注。近年来,公司在全面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公司还加大项目建设,深化营销改革,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出新产品、打造新路线、提供新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构筑起市场竞争的独有优势。
“改革之路永无止境。公司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游客满意度和品牌影响力。”陈靖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公司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坚持扎根桂林、深耕广西、拓展东盟,实施“一核一优两增三扩,提升市值管理”战略。“一核”,即稳固文化旅游主业核心增长业务;“一优”,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剥离不良资产为驱动;“两增”,即增强资产经营能力,增大资本融资范畴。“三扩”,即扩大新项目投资、扩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扩张运营管理品牌输出。以战略为引领,做大做强做优景区、车船、酒店、管理输出四大板块业务,大力发展康养休闲旅居、旅游商品研发、教育研学培训、科技体育会展以及数字文旅、AI文旅、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文旅全产业链。到2030年努力建成“品牌过硬、品牌著名、服务一流、治理现代”的旅游上市企业和桂林文旅产业“航空母舰”。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谢璧徽
“桂林银行将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全力促进乡村金融、社区金融‘双轮驱动’发展,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让乡村活力更足、产业发展更好、人民更具幸福感,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擦亮新时代‘人民金融’品牌,为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素材、贡献智慧。”桂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东说。
吴东介绍,经过5年多的实践,桂林银行已形成一套“1+6”乡村金融经验做法,结合“渠道进村、人员下村、资金入村、产业旺村、产品出村、治理兴村”六大抓手,全面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目前,桂林银行在广西各地农村已建立了近7000家综合服务网点,金融服务覆盖100%的县域、67%的乡镇和57%的行政村。这张覆盖城乡的线下网络已成为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833.85亿元、县域贷款余额1097.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6%、5.40%,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211.96%、275.77%。
吴东表示,今年,桂林银行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启动实施“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创新乡村金融服务目标、实现路径、工作保障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同时,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公共服务低成本下沉农村,助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高效配置,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成果。桂林银行还将以开展乡村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试点为契机,促进乡村富民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促进全链条、融合式发展,努力在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廖锡民
“2025年,滑石公司将开启二次创业,以开展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行动为契机,狠抓项目建设,奋力开拓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用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创世界知名滑石品牌,做国际一流滑石企业。”广西桂林滑石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光强说。
李光强介绍,近年来,公司坚持项目为王,实施挂图作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乐和工业园滑石深加工项目一期已顺利投产,公司产能大幅提升,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乐和工业园滑石深加工项目二期厂房主体已封顶,后续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中;项目二期还将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产品精加工,提高超微细粉产品附加值,该项目也是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智能化、数字化压舱石。另外,公司还建成了矿区原料中心项目,形成了完整的挖—选—运输工艺链,提升了原料分拣能力和原料利用率,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在创新方面,近三年公司连续增加研发费用投入,累计立项25个研发项目,成功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滑石粉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提升了企业的赢利能力。据统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利润总额1.53亿元。
李光强表示,今年,公司将与相关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加速技术革新,开展对粉体改性等重点项目攻关,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拓宽滑石粉应用领域。同时前瞻布局新型复合型材料领域,奋力打造复合型新材料产业。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蒋欣芸
“2025年,五洲公司将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内整合资源,对外拓展新业务领域,以更大力度推动企业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谋长久稳健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桂林五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强说。
魏强介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国资委指导下,五洲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15年9月,公司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交易,是广西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国有控股企业。2022年6月,公司成功从“新三板”基础层提升至创新层,具有更高的金融信用度。2023年2月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积极整合下属企业国祥公司领导班子,开拓国资系统大客户市场,建立“市民VIP”客户制度;2023年、2024年,国祥公司连续实现销售成品油过万吨,销售收入超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利润翻倍。公司还将下属企业漓航船舶公司、翼驰科技公司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翼驰科技公司国际领先的全向直翼推进器技术,加快推进智能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为保护漓江和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五洲力量。
魏强表示,今年,公司将在稳定成品油销售规模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基础上,聚焦主业,推进企业在北交所主板上市。在“新能源+推进器技术”智能船舶产业方面,加强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通过资本运作,拓展延伸公司产业版图,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加大全向直翼推进器在漓江上的应用。加大与科研机构、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与广西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南宁研究院联合成立“五洲绿色智能新能源船舶产业(广西)工程技术中心”,并尽快打造成为自治区级技术中心。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陈菖明 高永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工业企业,鲁山建材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产品多元化、绿色化发展,助力桂林工业振兴。”桂林鲁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孟光月说。
孟光月介绍,鲁山建材成立于2009年,是在国家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建立的新型水泥生产企业。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2019年11月,公司实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民营企业和自然投资人的优势资源,全面提升企业活力,2020年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1%。2021年,公司新建了“年产30万吨工业固废矿渣微粉生产线”项目。近年来,公司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综合利用工业废渣资源生产绿色生态水泥,走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司也是全市第一家综合利用工业废渣资源生产绿色生态水泥的建材企业,每年可消耗利用炉底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20万吨,为保护桂林蓝天碧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是鲁山建材立企之本。”孟光月表示,公司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工作,如重点对矿渣炉渣进行深度开发应用研究,进一步提高矿渣炉渣在水泥生产中的掺量,降低水泥单位产品的成本和能耗,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提升赢利能力,将绿色生态水泥和工业固废矿渣微粉循环经济项目做大做强。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秦璇 潘曦
“未来五年,漓投公司将抢抓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历史机遇,做大融资规模,强化项目建设,做强旅游经营产业,业务布局基本形成‘轻重搭配、新旧结合’的发展新格局。”桂林漓江旅游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戴红星说。
戴红星介绍,漓投公司于2016年2月成立以来,凝聚改革发展智慧,强抓投融资、项目建设及文旅产业发展等三大核心主业,坚决扛起保护漓江的责任,为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了漓投力量。9年来,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张,目前已覆盖漓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景区景点建设及管理、文旅项目投资开发、水路运输、信息数字化等多个行业领域。资产总额从不到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21.95亿元,其中净资产11.39亿元。公司还先后完成漓江洲岛生态修复、漓江游船码头、漓江沿岸步道绿化美化、数字漓江5G等一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漓江建设项目57个。
戴红星表示,今后,公司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漓江,重点围绕“六大目标”,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六大目标包括:依托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项目,发展漓江“智慧旅游”“科技旅游”;推进漓江城市段洲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推进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广西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实施;重点推进“环象山景区经济带水上旅游体系项目”等一批水上旅游项目实施;推进桂林漓江生态科学中心项目建设;推动漓江精华段服务特许经营权及游船座位指标收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创收能力和市场化融资能力。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蒋阳之
“国企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公司将持续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普惠金融支柱作用,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桂林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蒋志文说。
蒋志文介绍,近年来,小微担保公司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创新驱动普惠金融发展,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2024年,公司积极实施“政担银企”“政担银”等合作模式,与相关银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获得69.3亿元的担保授信额度。同时,公司以“创新产品,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和社会效益的担保产品。如“创业担”为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政采担”以三日快速放款模式,成为全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啤酒贷”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入选中国融资担保业创新案例。2024年全年担保业务发生额24亿元,共2020笔。公司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24中国(行业)品牌100强”等荣誉。
蒋志文表示,2025年,公司将加快数字化风控平台全面上线,实现对担保业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计划在全州县和荔浦市设立办事机构,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推出更加符合区域需求的担保产品。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担保业务,通过创新绿色产品、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国企力量。
■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蔡召雄 李秀诚
“公司将在深耕肉类加工业务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桂林市食品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何献军说。
何献军介绍,作为一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服务型国企,2024年,市食品公司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抓管理促效益、抓市场促发展,优化产业配置,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稳步提升。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400.9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630万元,同比增长2%。同时,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对原有生产线及生产场地进行改造,缩短生产运行距离,每头生猪屠宰时间减少约10分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客户等待时间;针对客户对生猪副品清洗的需求,改造生猪副品清洗工作台,由公司提供免费清洗服务,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何献军表示,2025年,公司将持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企业内部的干事创业环境,有效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肉品检验检疫工作,保证出场肉品的安全和放心,切实保障市民消费安全。加快延伸产业链,在生猪屠宰板块中拓展上下游产业,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发展动能。如依托生猪采购运营团队,加强与各大型生猪养殖集团合作,直接采购优质生猪,从源头保障肉品品质可控、可溯源;不断提高屠宰环节肉品品质保障和服务客户质量,利用自身采购及屠宰加工的优势,建立鲜肉批发、配送、零售一体的终端销售系统,带动鲜肉销售市场增量,为鲜肉供应提供多元化输送渠道,确保市民吃到“放心肉”。
来源丨 桂林日报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胡逢超
值班编委丨刘教清
桂林日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