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健康体检
大家是越来越重视了
可又怕体检报告
出现什么“异常”
如体检报告有“钙化”两字
很多人会担心
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疾病
是不是癌症的前兆
钙化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样的钙化需要重视?
今天带你了解一下
体检报告中的“钙化”
钙化并不等于癌症!
钙盐持续沉积在软组织中,慢慢的硬化生成钙化,大部分钙化灶无明显症状,只是做影像学检查时才被发现。大多数钙化是正常现象,由于生长的位置和方式不一样,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人体绝大部分组织和器官内都可能出现钙化,比如头颅的脑膜、基底节区,胸部的肺、肋软骨、胸骨剑突,腹部的肝脏、肾脏,以及甲状腺、乳腺和前列腺等腺体,还有遍布身体的大多数动脉和静脉血管。钙化存在的广泛性也使得它成为体检和平时检查中影像学报告上的“常客”。
当体检查出钙化时,不要着急,需要看专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年龄、临床症状结合进一步的检查做出准确的判断。
1、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钙化现象会更为常见,这与自然的衰老过程有关。一般来说,组织和器官功能逐渐退化,钙盐沉积会慢慢增加,从而导致钙化。
注意:钙化并非“中老年专属”。年轻人出现钙化无需过度焦虑,及时诊断排除病理问题、定期复查监测即可。
2、生活方式
高盐饮食会导致钠摄入过量,从而限制钙代谢,增加钙沉积。吸烟、酗酒和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促进血管粥样硬化,并导致钙化。
3、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可能诱发钙化,比如糖尿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并影响肾脏对钙的排泄和代谢,引起钙化。
甲状腺钙化
在甲状腺疾病中,恶性病变(如甲状腺癌)和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均可能存在钙化灶。甲状腺钙化大致可分为微钙化、粗大钙化和边缘环形钙化。
应对方法:
查出甲状腺钙化灶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根据钙化灶形状、大小和聚集程度进行区分判断。
危险警报:
甲状腺钙化灶,颗粒越小,恶性的概率相对越高,特别是直径小于2毫米的微小钙化,需要提高警惕!
乳腺钙化
乳腺的钙化灶约80%属于良性,20%的概率是恶性病变。临床上,细小、颗粒状、成簇的微钙化点,也有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的重要表现。
应对方法:
查出乳腺钙化建议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根据钙化灶形状、大小和聚集程度进行区分,必要时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危险警报:
出现以下情况的乳腺钙化会比较危险。
1、针尖状、小杆状、分叉状及泥沙样钙化;
2、成群无法计数的微小钙化;
3、沿乳导管方向,密集分布的钙化等。
肾内钙化
肾钙化可能和肾炎、肾钙质沉着症、肾乳头坏死、肾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囊肿等疾病有关。
应对方法:
大多数肾钙化都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危险警报:
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钙化的数量、大小、分布情况都发生变化,同时出现腰痛、尿频、血尿等症状时,就需要进行尿常规、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前列腺钙化
前列腺钙化,指在前列腺组织中出现的钙盐沉积现象,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尿盐沉淀、前列腺反流及感染等有关。
应对方法:
对于无症状的前列腺钙化,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和复查。
危险警报:
如果前列腺钙化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同时出现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医学检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