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源转型为动力 培育湾区新质生产力

楼市   2024-11-14 16:43   广东  

“要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它的根本在于能源转型。目前的状况是能源转型进度实际上落后预期,主要受制于新能源不可控性。”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
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指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怎么满足全球能源需求,这是对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11月9日举办的岭南影响力·2024年度活动围绕创新发展、全球布局、能碳管理等主题展开探讨,现场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中山纪念堂,探索湾区经济发展之道。
岭南影响力·2024现场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新发展格局和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
全球已进入湾区时代,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作为全球四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面积和GDP总量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金融+科技湾区。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大湾区”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于创新,我想在座每一位都非常清楚,以往从0—1这个过程是在欧美国家,但从1—10将会在我们国家,比如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案例。”中山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广州市华安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丘育华表示。
在丘育华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给予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近期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欧美对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的一些制裁,为什么要制裁呢?就是已经超越了他们,所以他才会动用这个‘撒手锏’。”
今年5月份,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一系列产品加征关税,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钢材、铝材、医疗器械等。
对此,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原院长陆军表示,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市场体系和机制最发达的区域,所以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中国企业的出海,为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做出贡献。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区域增长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具有战略定位明确、技术高端化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
针对区域增长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问题,连平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从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和政府金融支持手段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陆军表示:“当下我认为要抓紧时间窗口布局海外市场。海外投资要带去科学发展的理念、带去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绿色可持续,要加快大湾区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打造高水平的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新型能源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能源改革作出新部署,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赵天寿指出,党的二十大也提出要建立新型能源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这个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特征就是太阳能和风能成为未来主体能源。要建立新型的电力系统,储能是必备环节,储能它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发挥它重要的功能。
“整体来说,现有的技术面临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安全挑战,同时在选址方面和时长方面都有局限性,特别是我们缺乏长时储能技术,刚才提到长时储能技术是我们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必备的一个技术,但是目前来说都不够成熟。”赵天寿表示。
陈广哲分享了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一个宜居的地球必须同时满足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减排,人口和经济增长推动能源需求,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人均能耗较低,未来能源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会大幅增加。当前,全球70%的初级能源仍来自化石燃料,要避免代价高昂的气候影响,脱碳至关重要。特别是电力部门,其在全球能源需求的占比预计将从20%增长到50%。”
据了解,世界银行支持实现全民用电和能源转型的策略,到2030年,世界银行集团需帮助中低收入国家筹集比现在高7倍的清洁能源投资。
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是再生能源和可调度能源的组合,可持续的电力公司对于成功能源转型和实现全民用电关键性。中国能源强度和煤炭占比显著下降,能源结构显著改善,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跑者,但是煤炭仍然主导能源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平衡能源安全与减少煤炭消费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此,陈广哲建议应从加快需求响应、增加储能容量、提供价格激励机制、增加省际电力贸易和改善电力系统规划等方面制定政策,加快能源转型。
(编辑:赵毅 校对:翟军)


中经城事
《中国经营报》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事业部官方微信。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房地产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