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前后,朋友圈里总有“新年倒下第一人”这样的消息。不是感冒发烧,就是肠胃出问题,还有人一脸“过劳肥”的疲惫样。大家总说“年关难过,身体先垮”,其实这不全是春节的错。立春之后,我们的身体还没从“冬眠模式”切换到“春耕模式”,再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疾病就容易找上门。
一、立春养生的原则
1. 护阳: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保持阳气的充盛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立春时,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凉,避免多吃寒凉食物,以免伤害阳气。
2. 疏肝:春季与肝脏相对应,是疏肝养生的重要时期。立春时,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肝脏的功能。
二、立春养生的饮食建议
1. 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等,有助于促进阳气生发。
2. 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胡萝卜、柑橘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避免过度食用油腻和生冷食物:以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立春养生的生活习惯
1. 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2. 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促进阳气生发。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伤害阳气。
四、立春养生的中医调理方法
1. 按摩疏肝穴位:如太冲穴、期门穴等,可以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
2. 拔罐和刮痧:适当的拔罐和刮痧可以帮助调整气血,促进阳气生发。
3. 服用中药:根据个人体质,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立春养生的6个“不要”
首先,不要放纵饮食。春节期间,餐桌上全是火锅、炸鸡、奶茶这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我们的胃消化能力有限,立春时人体新陈代谢还没完全恢复,暴饮暴食会让胃酸分泌过多,长期这样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那些高脂高糖食物吃多了,还会增加“三高”风险。所以立春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别拿奶茶当水喝,喝点温水或者花茶更健康。
其次,不要熬夜。熬夜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就像“快乐鸦片”,可这背后的代价太大了。睡眠不足会让免疫系统罢工,给病毒入侵的机会。立春天气变化大,感冒病毒最喜欢趁虚而入。熬夜还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影响身体修复,长期熬夜会打乱激素分泌,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风险。我们每天要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白天困了可以小憩10-20分钟,但可别把下午2点当成凌晨2点来睡。
还有,不要乱穿衣。立春虽然代表春天来了,可天气阴晴不定,早晚冷中午热。很多人不小心穿少了就感冒了。立春时气温波动大,忽冷忽热会让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增加感冒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和体质弱的人中风风险也会上升。我们穿衣要遵循“洋葱式”原则,出门多穿一件,热了随时脱,尤其要注意腰和膝盖的保暖。
另外,不要久坐。刚结束春节“躺平”假期,很多人又投入到“久坐办公”模式。长期久坐会让身体代谢减慢,增加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甚至血栓。我们每坐一个小时,就要站起来活动5-10分钟,可以伸伸懒腰、做做深蹲或者来回走走。
同时,不要忽视情绪。立春不仅是气候的转折点,也是情绪的“敏感期”。过年后回到工作岗位,面对一堆任务,压力很大,焦虑、烦躁等情绪就来了。情绪问题不及时疏解,会影响身体健康。压力会刺激皮质醇分泌过多,导致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还可能诱发心血管问题,长期焦虑会影响胃肠道功能。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遇到压力时深呼吸,或者找朋友倾诉,也可以来一场短途旅行给自己“充电”。
不要忽视运动。冬天很多人宅在家里,活动量减少,身体就像生锈的机器。立春后是恢复运动的好时机,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帮助身体排毒。立春后适量户外运动还能帮助吸收阳光中的维生素D,增强骨骼健康。我们可以选择快走、慢跑、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提示:请勿个人随意用药,需遵医嘱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