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这个词可能具有误导性,它暗示职场变革还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但事实是,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经在以某种方式体验着未来的工作场景。远程办公、自动化、终身学习……并非仅仅只是概念,而是当下的日常,同时预示着更波澜壮阔的变革正蓄势待发。
因此,当我们探讨“未来的工作将呈现何种面貌?”时,应当意识到,这一未来并不遥远,它正由我们当前的选择与行动所塑造。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新国大),作为亚洲乃至全球顶尖的教育机构之一,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将为学生和校友们打造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能力视为核心使命。
焦点:未来已来
人工智能 (AI) 是推动未来工作变革的最大动力之一,尤其是ChatGPT、Copilot等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我们的生活,从制作幻灯片到总结分析报告,无所不能。短短一两年间,职场生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本世纪末,职场将更加变幻莫测。
值得庆幸的是,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同样显著:每淘汰一批旧岗位,便催生无数新机遇。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便是一证:它预计到2027年,全球有8300万个岗位将不复存在,但同时将新增6900万个新岗位。目前,这一趋势已初露端倪,“prompt工程师”这一职位便是AI浪潮下的新兴热门。在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出现之前,很少有人听说过它,但如今,它已成为科技行业中需求最旺盛的职位之一。
跨界融合,无缝切换
面对日新月异的职场,大学教育无法一一预设所有未来职业。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在于培养学生无缝转换角色乃至行业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充分把握未来的每一个机遇。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高达14%的劳动力面临行业转型。因此,跨学科学习成为关键,让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间和学科之间游刃有余。
新国大敏锐洞察时代需求,引领教育革新。校长陈永财 (Tan Eng Chye) 教授(理学院1985届校友)在接受《AlumNUS》访谈时表示:“我们推行双专业及灵活主辅修制度,拓宽学生视野边界。此模式融合本地与全球实习、行业实践、创业孵化及研究等实战平台,赋能学生跨领域综合能力。”
在革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新国大近五年间见证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如人文与理学院、设计与工程学院及国大学院等跨学科院系的诞生。同时,在职人士亦印证了知识技能的跨界融合。
新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
“我们秉持卓越不拘常规,成功源自多元的信念,我们勇于打破常规,开放课堂,探索无边界学习之旅。”
新国大高级副教务长(本科生教育)陈清贤 (Bernard CY Tan) 教授表示,“以工程学为例,过去,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大多坚守自己的工作领域。但随着更复杂结构的出现,所有领域的工程师必须协同工作,不论你是土木、机械、电气还是环境工程师。如果工程师们像过去那样工作,我们永远无法在机场建成像星耀樟宜 (Jewel Changi Airport) 这样的建筑!”
跨学科趋势在新国大毕业生未来预备中心 (Centre for Future-Ready Graduates, CFG) 开展的课程中也可见一斑,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关键的生活和就业技能。过去一年,它引入了“商业决策入门”,这是一门学分课程,允许非商学院的学生学习基本的商业管理技能。其他项目则针对特定学院,例如,“CommsLab”面向理学院学生,培养沟通和公开演讲技能,这对科学领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新国大高级副教务长(本科生教育)陈清贤教授
“因此,仅仅精通某一特定学科已不再能够满足未来需求。教育方法已从为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知识的模式转向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并使他们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和重新掌握技能。”
与此同时,新国大毕业生技能与知识的多元化,正引领着学生群体边界的拓宽。陈永财教授指出,招生工作已融入全面视角,学校已构建框架,旨在发掘并接纳拥有“超越学术成就,涵盖多元才能、热情与追求”的学生。
陈清贤教授指出,“除保留体育、表演及视觉艺术等传统奖学金外,我们还增设了如社区影响力奖学金(中期)等生活奖学金项目,这些举措旨在为学生社群注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力与多样性。”
振奋人心的趋势
新国大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 (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CALE) 开展的调查显示:
• 在受访校友中,高达60%在过去两年内已投身于继续教育之旅。
• 近90%则满怀热忱地规划着未来一年内继续深造的道路。
成人学习热门项目:
• 数据分析
• 数据可视化
• 设计思维
• 可持续发展
这些数据彰显了新国大校友对未来技能的敏锐洞察与不懈追求。
* 资料来源:NUS SCALE
成人教育新篇章:
跨学科教育普及与定制化学习
洞悉跨学科教育优势后,人们自然好奇其普及现状,尤其是考虑到众多学生在转型前已毕业,触及这些群体成为成人教育的新使命。陈永财教授在介绍课程时提到:“我们紧跟雇主需求,量身打造热门技能课程。为成人学习者量身定制的‘小而精’课程,灵活融入他们的生活实际。”
新国大副教务长(终身教育及硕士项目)蔡嘉欣 (Chai Kah Hin) 副教授指出,“成人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课程与学员生活及目标的契合。SCALE调研显示,校友虽学习热情高涨,却面临多重挑战:年轻校友常被工作和教育成本所困,而年长校友则受家庭牵绊。”
成人学习不仅为了转行,更是深化现有领域知识的重要途径。蔡嘉欣副教授指出,许多校友重返新国大深造,如工程师专攻工业系统、电气或土木工程,医生攻读家庭医学研究生文凭或公共卫生硕士,理学院校友则选择公共卫生或医学博士。在AI时代,深化专业知识更显重要,因AI正逐步自动化诸多基础任务,甚至渗透至专业服务领域。
陈清贤教授总结道:“学位不再是终身通行证。拿到大学学位就意味着‘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时一个学位就可以奠定坚实基础,助毕业生即刻就业。但10或15年后,许多知识可能会过时,所以你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持续学习至关重要。”
这一革新理念同样适用于大学发展。即将推出的倡议将进一步融合正式课堂学习与校园生活、课外体验,开启大学新篇章。陈永财教授展望道:“艺术、体育及社区活动的融合,将培养学生韧性、领导力、同理心及沟通力,这些对于我们毕业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职场:
软技能引领新兴领域
为职场未来铺路,仅凭学科知识远远不够。同样关键的,是那些被誉为“软技能”的跨职能能力。这些基本技能跨越角色与行业界限,助力毕业生无缝融入并引领新兴领域。
全球脉动,找到自己的节奏
全球化浪潮下,职场日益成为一个无国界的舞台。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跨越地理界限,更在于深入理解和尊重来自世界各地同事的文化差异与独特性。国大学院通过全球路径 (Global Pathways) 等项目,为学生铺设了海外交流与文化体验的桥梁。这些项目在东南亚推出了五门全新的体验式学习课程,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近邻国家的了解。陈永财教授表示:“我们将继续拓宽视野,与全球伙伴携手,深化在教育、研究、创新及企业领域的合作,共创变革性影响。”
国大学院、文学与理学院大三学生Jeff Chin先生便是这些经历的受益者之一,他提到了前往中国、越南和荷兰参加海外项目的机会。他分享道:“海外旅行让我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对国际合作大有裨益。即便未来不直接与外国人共事,这份对不同文化的深刻理解也能让我更细腻地感知团队伙伴的情绪与需求。”
▲Jeff Chin先生曾代表国大学院前往中国参加北京大学亚洲人文与跨学科教育卓越联盟。
远程工作时代的个人品牌
面对远程工作带来的全球化职场变革,金融服务业资深HR、文学暨社会科学院1990届校友May Wong女士提出了中肯建议:“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或许与同事相见甚少,但未来的组织结构将更加侧重于联系与连通。你需与全球候选人同台竞技,打造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她进一步阐释道,政府的就业援助门户网站MyCareersFuture将“个人品牌”定义为其他人对你了解,即他人眼中的你,如“社交媒体大师”或“B2C潜在客户开发专家”。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塑造与管理这一品牌,这需要时间、精力与精心规划。
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我们不仅是与身边的同事竞争,更是与全球范围内的求职者同台竞技。因此,找到并坚持自己的方向,精心打造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将是通往职场巅峰的必经之路。
——May Wong女士
链接与赋能:启迪成功之路
倾听成功者的心路历程,汲取其成功的精髓,是通往卓越的重要途径。这些宝贵的经验,往往蕴藏在校友们的精彩故事中,等待我们去发掘。新国大校友联系处精心策划的校友交流会与聚会,以及各院系推行的导师制度,如同桥梁,将校友的智慧与年轻学子的梦想紧密相连。
在理学院的校友-学生导师制下,理学院2007届校友Frances Tho女士以其非凡的转型经历,成为了激励学弟学妹前行的标杆。从材料科学的深耕者到金融科技领域的领航者,她勇于突破自我,跨越障碍,在金融与大宗商品交易技术领域站稳了脚跟。“我走出了舒适区,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作为信息服务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分析销售亚洲区的主管,Frances Tho女士乐于与学生们分享这段不凡旅程,她期望每位学徒都能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尽早规划并丰富自己的职业蓝图。
她的热情与智慧,深深触动了如数据科学专业的Chin Sek Yi女士这样的学子。Chin Sek Yi女士向《AlumNUS》杂志坦言:“Frances Tho女士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深刻洞察,为我们这些渴望涉足金融科技领域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理学院大三学生Gayathri Ganesan女士和她的校友导师Frances Tho女士
面对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陈清贤教授深情寄语毕业生及校友们:“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联系,并不会因毕业而中断。实际上,我们将伴随你的整个职业生涯,持续提供支持。作为新国大的一员,我们始终致力于培养能够为社会贡献价值的杰出毕业生,这份初心永不改变。”
迈向学术新纪元:
从理论研究到创新实践的飞跃
谈及学术界的未来图景,新国大常务副校长(创新与企业)陈祖翰 (Chen Tsuhan) 教授深刻指出,工作性质的变迁正悄然改变着学术界的生态。
新国大常务副校长(创新与企业)陈祖翰教授
他强调:“深度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医疗健康管理及能源转型等全球性挑战的关键,正引领我们步入一个多学科融合、突破与创新并存的新时代。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深厚的科研基础,更呼唤着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无缝对接。”
面对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之间的鸿沟,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部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呼唤,通过体验式学习、技术转化及构建战略生态系统的多维度策略,全方位支持学生、学者及校友的创新与创业梦想。特别是新设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与创业奖”与强化的“研究生研究创新计划”,不仅为现有技术转化与商业化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彰显了学校投资未来、赋能人才的坚定决心——高达2000万新元的资金投入,旨在设立奖学金与初期种子基金,开启学术与产业融合的新篇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