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道想去哪个港口,任何风向都是逆风。”马伯庸沪上跟学生分享有效阅读法

财富   2024-12-22 11:32   上海  


  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新民晚报社主办的“夜光杯”校园行活动昨天走进曹杨二中。苏轼尤爱读史,而人民文学奖、骏马奖得主,80后作家马伯庸最善于挖掘大历史中的小细节。当善写历史的知名作家揭开他如何“偷师”北宋文学大家阅读历史的秘籍时,校园行中这场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大师课堂有趣又有料——“跟着苏轼一起读历史”,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人,都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阅读欲速则不达



  无论是自曝中学时代自己不理想个位数的数学成绩,还是“揭短”沉迷游戏疏于读书的“小苏轼”,马伯庸的开场白一如他的小说,出人意料又诙谐幽默。他坦言,小时候拿到史书也曾发愁,直到有一天读了苏轼的《儋州夜梦》才豁然开朗。“有限的人生面对读不尽的浩瀚书海,首先要放平心态,其次要有好方法。”


马伯庸在曹杨二中分享读书和写作心得


  “集中精力做有效阅读。”马伯庸分享了他从苏轼处学到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以目标为导向,在心中设立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盯着一个点去阅读,读完一个领域,再去读另外一个领域,带着目标反复阅读,做到有的放矢。”苏轼读《汉书》常读常新,比如,第一遍了解治道,第二遍理解人物,第三遍细读官制,第四遍研究兵法等。马伯庸四遍研读,一篇《鸿门宴》也被其挖出了许多历史的细节:古代礼制座位分布,不仅展现了人物关系,更暗藏了一场宴请之下微妙而紧张的局势等。“这种读书法相当于把一本书拆成很多本书来读,读完几遍后,这本书就读透了。”


  马伯庸特别提到,苏轼的读书法“甚非速化之术”,还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尽量多地阅读、踏实地阅读,才能将书中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写作需要丰富经历



  许多人好奇马伯庸为何总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但在他看来,灵感不是拍脑袋就有的,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积累、不断的思考和丰富的经历基础上。“中学生写作业亦如是,应当多与人交流,多观察世界,多进行社会实践。”


  南宋诗人陆游以其爱国诗篇闻名于世,马伯庸在不同维度研读诗句的过程中挖掘了这位诗人“有趣人生”:陆游爱国也爱生活,尤其喜欢“撸猫”。“从《赠猫》《嘲畜猫》到《独酌罢夜坐》等,展现了他对猫态度的变化,也让人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马伯庸曾花11天写完了一本《长安的荔枝》,但为了这11天里的“灵感勃发”,他做了十几年的“厚积准备”,学习盛唐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盛唐人的生活习惯查阅荔枝的生长过程等。他从一遍遍的研读中积累多元素材,也在游历过程里观察地域、文化细节。“阅读让人得以纵观历史,收获人生感悟。”




语言不要简单粗暴


  写作中究竟可不可以用网络用语?讲座中,有学生提出对网络热梗的困惑。马伯庸说,网络用语并非洪水猛兽,是每个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要警惕语言贬值的现象。


  “从古至今,语言变化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言元素。再者,语言自身有生命规律,一些流行语会随时间消逝,能留存下来的才是有价值的。”


  但是,过度使用简单粗暴的网络语言会使人变得懒惰,影响阅读和理解能力。马伯庸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用精准、严谨、经典的语言,“就如同古人表达遗憾,程度高的用‘叹息’一词,程度低的称之为‘唧唧’,每一个微妙的变化都会有一个对应的词。人需要主动性的阅读、思考能力,由此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对表达和创作都有帮助”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马丹

图 片 | 陶磊

视 频 | 张剑

编 辑 | 任天宝

● 个人养老金投资“纳新”首批85只指数基金怎么选?

袅袅烟火气 浓浓人情味 你家附近有“上海早餐”吗?

退休“爷叔”为何“怕”进老年大学?

● 一张船票4次上下联动水岸,首条悠游苏州河航线班轮启航!

金海岸
新民晚报金海岸工作室 关注金融经济、民生民利,高专精的解读、接地气的资讯,我们都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