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必须要经历这四种“失去”

文化   2024-11-11 06:01   上海  
解读:两忘机
朗诵:一凡
原著:朱迪思·维奥斯
编辑: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谈到“丧失”,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如果总是感到痛苦、悲伤、恐惧;那不妨来看看心理治疗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的这本《必要的丧失》。

本书的主题是“我们带着丧失活着”,作者引经据典,用细腻的笔触来为我们讲述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失去和放弃的东西,旨在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生命中的每一次失去。

作者朱迪思·维奥斯特认为:“没有失去,就没有未来。”

深以为然,怎样审视在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丧失”,决定我们将过怎样的人生。

接下来,一起翻开这本书,认清并真心地接纳人生旅途中所必须经历的一切失去,从而轻松地度过此生。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在书中,作者谈到了一个特别的名词:灰姑娘情节。

所谓灰姑娘情节,就是指女性对独立的畏惧,她们渴望被照顾、被搭救。

在过去,不少女性常常因此被弄得上不了上学,而且选择了匆匆结婚来寻求庇护;现如今,当获得自由的第一阵激动平息下来后,焦虑的心理就会取而代之,内心的不安全感就会被激发,从而希望受到保护。

而导致这一系列不幸的缘由,都是因为女性从小受的教育让她们对别人都很强的依赖性。

作者朱迪思认为,想要彻底地改变这种劣根性,必须要让女孩懂得自我依靠。

在她看来,依赖别人,意味着将幸福的开关交到别人的手里,随时都有失去依靠的可能。

唯有依靠自己,方可获得终身的庇佑和源源不断的安全感。

那个因住进毛坯房而大火的女孩白小莉便是深谙此道,选择靠自己攒钱买房,自己给自己归属感。

小莉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十几岁时便辍学打工,漂泊无依的日子再加上小时候的经历,让她始终没有安全感。

一开始,她也想通过谈对象结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脱离原生家庭,谈了几段恋爱后她才意识到:一切只能靠自己。

于是她开始边工作边攒钱,不顾家人反对,首付买了自己的房子。

谈到买房时,她说:“买房不仅仅买的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踏实的感觉、一个港湾,这个是嫁人结婚没法比的。”

深以为然,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依靠父母,父母终有离去的一天;依靠伴侣,伴侣终有厌倦的一天;就连自身的影子,也会在黑暗处离开你。

与其依赖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真正优秀的人,在经济和精神上都有独立的底气,懂得将幸福的能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他们拥有与生活对峙的底气,也保有取悦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坦然自如地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过着有把握的人生。

最后,将宫崎骏的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丢掉不现实的幻想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味沉溺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备受伤害的,并非是现实本身,而是不切实际幻想所带来的空虚感。

在书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王国里,有着一位十分有名的圣人,他以宽阔的胸怀和多积善行而闻名。

国王对这位圣人极为尊敬,便委托一位大艺术家给他画像。

在一个正式宴会上,艺术家把画像献给了国王。

国王看着画像上的那张脸,瞬间雷霆大怒,要将艺术家砍头。

因为圣人的真实面孔与国王幻想的样子大相径庭,那位圣人的脸是那样野蛮、冷酷、道德堕落,让人大吃一惊。

作者认为,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残酷而冷酷的,甚至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完全矛盾。若是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最终只会大失所望。

作者觉得,要想过好这一生,我们必须要做一些放弃,那就是丢掉那些理想化的幻想,任何事物都如此。

想起曾直击人心的日本短片——《人生没有奇迹》。

短片的开头,女孩去面试,在途中的公交车上给一位穿红袜子、黑皮鞋的老人让了座。

老人对她满怀感激,眼里满是赞许。

进入面试室时,她发现面试官也穿了红袜黑皮鞋,她又惊又喜,以为面试官就是那位老人。

于是,她满怀期待地抬起头,发现面试官另有其人。

面试搞砸后,她颓丧地离开,路过公司大厅时,碰到了公交车上自己让座的老人。

老人身着保洁服,十分亲切地关心她的面试情况。

与老人寒暄几句后,她刚迈开脚步,突然有一群人在后面大声喊道:“社长,你怎么在这里打扫卫生啊?”

本以为工作有了着落,可当她回过头来,却发现那些人全都走向了旁边的另一位身着保洁员衣服的老人。

女孩倍感失落,正打算离开,又听见那位社长走到老人身边喊了一句:“哥哥,快回社长办公室吧!”

女孩惊喜地转过身,却发现社长叫的,是老人背后穿着西装的老人。

她再次感到失落,突然,西装老人喊了一声:“会长,你也别再玩了。”

她重燃起的希望很快又被掐灭,西装老人喊的,仍然不是她让座的那位老人。

眼见着三人携手而去,她的幻想也彻底破灭。

女孩一直幻想,让座遇见贵人,从而受到对方的提携,人生之路从此一帆风顺。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如这个女孩一般,习惯将希望寄托于幻想,却常常等来一场又一场的空欢喜。

作家路遥曾说:“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不切实际的幻想往往只是空中楼阁,唯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滚烫的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走向,并非取决于你怎么想,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做。

唯有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烟火人间的现实、胼手胝足地努力,方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降低过高的期待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共有的通病:

大部分成年男女,通常致力于以某种形式分裂自己的全部生活,他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恋人以及朋友对待自己的情感理想化,认为对方不会辜负自己。

可是他们往往会得到反面的结论,即朋友与恋人对自己并非是自己心中所想的那般,因此他们总是收获了一茬又一茬的失望。

最后,在失望中彻底寒了心。

可见,对别人的高期待,最终只会成为伤害自己的利刃。

作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之所以会产生的敌意与痛苦,都是因为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一味对别人高期待,就容易陷入“期待—失望—埋怨”的恶性循环当中,最终不但不会得到满足,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加拧巴。

谁说不是如此呢?

期待越大,落空感就越强,人就越失望。

读者阿忱,曾在后台给我倾诉了一件心事:

大一开学的时候,新来的室友带了很多东西,当时正值中午,志愿者比较少,于是她便主动前往帮着搬。

她提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从一楼搬到五楼,汗流浃背。

两人也因此走得稍近一些,平时阿忱会帮其带饭,她生病了也总是冲在前头。

她一直以为,若是哪天自己遇见同样的状况,对方必定也会首当其冲。

大二开学,阿忱因为转专业的原因,不得不更换宿舍。

搬宿舍那天,阿忱一个人搬上搬下,而那个室友,躺在宿舍床上高高兴兴地刷着综艺,没有出来搭把手,也没有问候一句,全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件事,让阿忱感到非常的寒心,至今如鲠在喉。

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喜欢对某些关系抱有极大的期待:

“我这样帮他,我落难时他也定会帮我;

就我们这关系,他肯定会助我一臂之力的。”

殊不知,人心难测,一味对别人抱有很高的期待,最终反而会伤了自己。

经济学中有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

意思是说,一个人期待值越低,就越容易获得满足,越容易得到快乐。

对他人抱有高期待,往往就是失望的开始。

因此,想要活得轻松恣意,就得放弃对别人的过高期待。

余生,待人接物,不妨少些期待,多些随性,这样不仅不会大失所望,反而还会收获小惊喜!


放弃对不幸的纠缠

作者觉得,有些人坚持认为对不幸的事情感到愤怒或者念念不忘,永远是哀伤的一部分。

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喜欢沉浸在过往的悲伤里,反复增加自己的痛苦。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安妮二十九岁时,丈夫和女儿被卡车撞死了。

后来,她总是反复回忆怨恨,甚至十分愤怒地说:“我真恨这世界。我恨那个卡车司机。我恨所有卡车。我恨创造他们的上帝。我恨每一个人,甚至憎恨约翰(她四岁的儿子),因为我不得不为他而活着,而要是他不在我也可以去死了。”

事实上,安妮因为这样不断的回想、埋怨世道。让她一直陷入悲伤的情绪里,无法正常的生活、甚至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自己得到救赎,反而会在这种哀伤中沉沦,让哀伤永无终结之时。

朱迪思认为,生活还要继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阻碍自己不断重复回想这种哀伤的事情,接受并消化它,然后振作起来。

尼采曾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同样的道理,不断纠缠不幸的过往,只会变得更加不幸。

一次,三毛收到了一封让人疼惜的求救信:女孩小时候不幸被堂兄强暴,多年来都对此耿耿于怀,最终给自己蒙上一层又一层的心理阴影。

她在意念上一再折磨自己,不断地回想那个不幸的遭遇。很快,过去的伤就在内心不断扩大、膨胀然后逐步吞噬自己。

久而久之,她再也没有办法安心读书,甚至开始埋天怨地,最终导致自己噩梦连连,日日不得安宁。

三毛收到信后,十分疼惜,于是给她这样回道:“我看见你相当积极在吸吮你的伤口,难怪它不能结疤。”

的确如此,女孩遭受如此厄运,有怨有不甘都是人之常情,可是不断在内心上演不幸,非但不能泄恨,反而令自己更加苦闷。

佛曰:“爱恨贪嗔,皆为牢笼。”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累,并非是生活太糟,而是我们对过往的不断纠缠,最终让自己身心俱疲。

一味沉浸于过往的人,过不好当下;一心只纠缠于不幸的人,看不到未来。

若是事事都去计较,那短暂的一生终将虚耗;若是人人都去耿耿于怀,那这一生注定难逃悲苦。

人生苦短,真正的智者,从不会事事介怀,而是懂得坦然放下,放自己一条生路。

这一路走来,我们总是难免悲伤,愿你学着心宽,放下过往的苦,解脱自己的心!

不再纠缠不幸之后的每一步,都是你通往幸福的路。


所谓成长
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

曾听过一句话:“成长,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获得的过程。”

细细想来,发现不无道理。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就拥有了独立的底气;

丢掉不现实的幻想,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降低过高的期待,方能活得自如安详;

放弃对不幸的纠缠,方可获得新生。

每个人,都是在经历过一次次的失去后,一点点成长为更为强大的自己。

人生在世,唯有失去该失去的,才能拥有该拥有的。

余生不长,愿你能珍惜当下,无惧失去,一步一步抵达你想要的天真!

与朋友们共勉!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解读:两忘机,手中执笔,只为与自己和解!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新书《不慌不忙,人生慢慢来》正在当当、京东、文轩网热销中。

*朗诵:一凡,广播主持人,喜马拉雅搜索“小城丹东的一凡”。愿用声音,陪伴你到达每个夜色阑珊。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凡倾听FM(ID:yfqtfm)。

好书相伴的日子,
让你的生命闪闪发亮。

慈怀书店逛逛吧~
愿你与我一起
在读书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共读群,共同学习

慈怀读书
看的是经典,读的是人生。关注慈怀读书,用阅读成就自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