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头蒸鳝鱼
孝感“十大名菜”评选结果揭晓,汉川榔头蒸鳝鱼榜上有名。榔头蒸鳝鱼,其独特魅力不仅源于精湛的烹调制作工艺、菜肴的鲜明乡土特色,更在于背后的文化传承。相传,有榔头人肖氏牧童,涉水行善为怀,助人为乐数载。观音菩萨闻后自普陀山来,令善财童子授蒸鳝鱼仙道之,以示褒奖。牧童学会后,便毫无保留无私地将这一技艺分享给了全村人。从此,代代相传。由此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来者必善(鳝),善(鳝)者必来”。
我的家乡汉川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沃野千里,河湖密布,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当地的榔头蒸鳝鱼,选用的是土生土长的黄鳝。这种无鳞鱼外观通体黄色,形态似如水蛇。圆滑的身躯独脊背里长有肉刺,成年的通常一尺有余、半斤来重。烹调制作前,用剪刀破开黄鳝的腹部,掏空其内脏杂物后,再用木棒捶平鱼的脊背,拿刀削出背面的刺来。然后去头去尾洗静,切成寸把长的一片一片备用。尔后,盛在大瓷碗的快快鱼片撒上适量的食盐,再用米粉一起拌裹。榔头蒸鳝鱼选用米粉的米质最优的是隔年早稻,其次是中稻,慎用晚稻,忌用糯稻,以减少米粉的糯性和黏性,增加米香和口感。用的米粉也为“二道磨粉”,因为一道磨粉太粗,食材稍细窄时易散不成型,且入口有糙感,而多道磨粉又太细,食材蒸熟后易结块粘连,不便分食,且米粉太细减弱了米香口感。鱼片裹粉完毕后,就正式上锅猛火蒸(俗称炮蒸)之,一碗蒸鳝鱼基本用时在一刻钟。待鱼蒸熟后,用姜末、蒜瓣、尖椒(花椒)佐料掺猪油烧成滚汤,淋至鱼碗中致使食物呈现半浸泡状态,再浇上色泽淡黄中泛红,馨香扑鼻,榔头地方土法酿造的米醋,洒上清香的点点葱花,一道地道的美味佳肴就可上桌食用了。曾有美食家品尝了赞曰:油而不腻,酥而不烂,口感滑润,鲜美细嫩之至。还据说,更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之神效。
曾有一段长时在外漂泊谋生的我,一度即使是海鲜大餐也感觉食之无味。而榔头蒸鳝鱼——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当是我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时常想之念之舌尖流口水。后来妈妈听闻到我远方的思念,有两三次不远千里自带家里的“二道磨粉”、土法酿造的米醋以及剖杀好的黄鳝,到我那里做炮蒸鳝鱼给我解馋。家乡的这道美味佳肴,不仅让我当时大快朵颐大饱口福,也是我的同事朋友啧啧称赞,还羡慕说我们湖乡人太有口福了。现在每每有这些南方的朋友来到我这里,他们往往点的第一道菜就是榔头蒸鳝鱼。这让我为家乡倍感自豪和骄傲。
随着势不可挡的城镇化进程,家乡有很多人选择了外出创业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现在榔头蒸鳝鱼遍布省内外,走向了大江南北。当地的厨师能人蒋文涛在武汉开办的楚菜馆,主打榔头蒸鳝鱼土菜,经营得声名远播,风生水起。2022年2月8日,蒋文涛在央视向全国观众亲授了炮蒸鳝鱼的烹饪技艺,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誉。汉川文化名人陈长安作诗赞扬:“榔头玉食美名扬,烹技精良祖秘方。近邻熟客醉心品,远路新朋惊喜尝。黄鳝炮蒸央视播,传承家艺勇担当。”
如今,为持续擦亮湖乡“榔头蒸鳝鱼”这一美食金字招牌,政府通过举办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来品鉴,进而带动地方旅游与餐饮业繁荣发展,从而提升乡村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榔头蒸鳝鱼,它不仅仅是家乡的一种美食,更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见证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它是榔头人的骄傲,也是汉川人的骄傲。榔头人是勤劳朴实富有智慧的人,也是新时代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人。
无论世事变迁,岁月流转,人们对家乡美食那份纯粹的热爱始终不变。美食连接情感,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更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
作者简介
杨秦,又名杨太元:65后,汉川市古渡麻河人(祖籍应城),文学爱好者,孝感市、汉川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常有摄影、文学(散文、随笔)作品在报刊及网络上发表。
来源:汉江汉川
出品: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 ★ ★
★
看汉川官方视频号上线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