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失联,请大家加我个人微信好友,围观朋友圈深度交流
这两天,不断有读者给我发最近大火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梁永安教授提出的“有条件啃老论”视频。因为这个观点,3年前,我就曾提出过,还发在了公众号和视频上,引发了不少争议。现在说这个,我不是标榜自己多么先知,而是想和大家说,这几年,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巨大改变,“啃老”这个词的性质,应该也必须要改改了。就如梁教授所说,年轻人毕业后“啃老”几年,不是消极躺平,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去挖掘兴趣、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而社会和家庭,应该给他足够的容错时间和空间。所以今天,我也再把我三年前的旧文给大家发下,当然与时俱进,也做了一些改动。
我有个外甥学金融的,今年刚毕业,自己在北京一家期货公司找了份运营工作,迈向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前几天,受我老家的表姐之托,我去看望他问问他工作情况。小伙子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状态不太好,我一问才知道,他对目前这份工作的内容和环境都不适应,觉得不是自己想要长期从事的行业。天天从早忙到晚,连思考和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我不敢换,怕找不到更好的了。” 外甥有点迟疑:“而且辞职了,我连下个月房租都付不起了。”“管你爸妈先要点,让他们帮你啊。”要知道,我表姐是个生意人,房租钱是绝对出得起的。“不!我都这么大人了,不想啃老!” 外甥被我这么一问,表情变得难堪又倔强,憋了半天,憋出这么一句。
讲真,都是从要啥啥没有自尊心却爆棚的青春期走过来的,我外甥这个年纪男生的心态,我比谁都了解。而且这些年,和我外甥一样的年轻人,我实在见过太多了。他们普遍年龄在大学毕业三年以内,聪明,学历不错,背景不错,也能吃苦,对自己狠。第二,在这种时候,却自尊得过了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所谓的独立当成了最好的坚持。具体表现就是,非要自己找工作,自己辛苦攒钱,自己忍受艰苦环境,自己把苦往肚子里咽,一旦毕业,立马就和父母划清界限,拒绝家里的一切资助。
越是详细评估了年轻人的成本与收益后,我越是有一个逐渐明晰的建议,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我强烈建议大家——啃老三年,再去独立。
因为这段时间对每一个走向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再重要都不为过。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30-50年,而最重要的就是前3年。根据职业发展成长---探索---确立---维持的规律,你只有在前三年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后面所谓的10000小时定律才能发挥正确的效能。是的,虽然所有的职场剧集和成功学书籍,都在致力于展现一个用心和努力就有回报的公平世界,但这种情况对于90%以上的打工人来说,并不存在。所以年轻人「努力和用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努力和用心就能有所回报的行业或公司」。拿我来说,我人生中80%的痛苦和折腾,都用在寻找一个好行业好公司上了,但这个时间段,只占了我整个职业生涯的20%不到,也就是刚毕业的前三年。终于找到这样的环境之后,一切就都顺风顺水起来,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占了我职业生涯的80%,但回想起来,我所花费的思考和辛苦,顶多只有20%。
现在的职业生态千变万化,可选择的方向也五花八门。一个年轻人,如何能保证他懵懵懂懂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努力和用心就能有回报的行业或公司」呢?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公司都用心地工作,但也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行业,一旦发现这里不是正向闭环,及时止损,抽身出来,去找更适合自己的土壤。真的,在你试错成本最低,回报却最为丰厚的时候,越早验证你的想法是错误的,反而越有帮助,因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马云都说了,25岁,不要害怕犯错误,每一个错误,都是一次收入。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盲目试错,每次都能吸取错误的教训并加以纠正,最多三年,你一定能找到那个「努力和用心就能有所回报的行业或公司」,然后在这里踏踏实实安定下来,用心和努力地工作,把人生的路越走越顺。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不看好一家公司,还是千方百计赖在垃圾环境中不走,蹉跎光阴岁月,对于改变,极度焦虑,极度恐慌。如果换了公司工资变少怎么办?如果没了饭补是不是太不划算?地点变远了要重新租房,房租涨价了怎么办?
年纪大了以后,我越来越认同,钱是一切问题里第一个可以被排除的问题。本来工资就少的可怜的毕业初期,所有的思索维度都只能停留在物质的比较和生存的需求上,自然无法想的更多元,更深远。这种支持,与其说是一种物质的补贴,让你能付得起押一付三的房租,能买的起更高效的电脑和手机,能度过青黄不接的职场初期。
图源:网络
表面看上去,咬碎牙把苦往肚子里咽的你,在父母和其他人嘴里,是一个不依靠家庭独自打拼的孩子。但你在这其中走过的弯路,错失的协同溢价和成长的机会,都是你的机会成本。
狭义上的啃老,不消说,人人怒其不争。明明已经成人,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却赖在家里好吃懒做靠父母供养过日子。这种人有一个词形容,叫做败家子。广义上的啃老,当然包括狭义那一部分,更多所指却是其外延。它包括,年轻人,在成年后青黄不接的阶段,接受父母的物质帮助,以更早获得更好的人生。在中国人的语境中,一直鄙视的都是狭义上的啃老,可很多年轻人却误会这个社会所不容的是广义上的啃老。之前和大家说过,我是第一年考研失败,家里蹲一年才又考上的研究生。当时我心里既自责又愧疚,觉得自己20多岁大男人毕业了,不赚钱还花钱,无颜面对父母,就把自己封闭在其他同学的寝室里,蹭别人的寝室和自习室复习。
后来我妈来北京看到我的惨状,第一时间就给我钱强迫我租了个考研学校附近的昂贵单间,还给我买全各种生活用品,在北京照顾了我三个月。我有了好的学习环境,解决了后顾之忧,第二年考上研究生后,我妈特意和我说:“我知道你当时不好意思,但碰到难题,一定要和家里说,不要自己偷偷摸摸去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在你现在这个年纪,根本想不到什么解决方法。就算真有,也是最差选择,兜个大圈子。更何况,爸爸妈妈从心底愿意帮你,我和你爸现在身体还行还能挣点钱,不指望你给家里挣钱,你不要有心理压力。有一个词叫放长线钓大鱼,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投资你这个潜力股,等你将来找对了自己的方向,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不再被生活所累,你回报我们的日子还长着呢。”
图源:网络
真的,大多数的父母,除非家里条件太差,无法让孩子啃。没有人会不想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孩子一把。也完全不会因为你啃老而对你有更多索求。在以前父母的年代,大学毕业了,分个工作;工作几年了,分套房。一个人明明有能力,不学习,不找工作,在家一躺,没钱伸手。啃老?可恨吧?但现在,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的差距已经越拉越大,一个人大学毕业了,哪怕出身985,也未必能马上找到好工作。工资不见得多高,一不小心就996。工资减去吃喝住行,存不了多少。更何况再怎么努力拼命,赚钱的速度也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还希望家庭阶级不坠落,孩子有个相对轻松的人生,最优的方案是什么?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单兵作战是一种不妥的做法,除非你只能单兵作战。最优秀的方案是,全家人不分彼此,共同保住家产并使其稳健增长。爸妈有储蓄,年轻人有潜力,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力争让全家资产连年增值。
这很好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估,父母的赚钱效率肯定比毕业三年内的年轻人要高。这时候父母拿钱支援你,相当于给了你更多选择去追求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探索更好的生活。你拿到钱奋发努力,用钱换取宝贵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三年后等你赚钱了,再连本带利还回去,父母和你,皆大欢喜。这就好比商业投资。那些不拉投资的公司基本熬不到盈利那一天。而那些一开始就几千万融资的公司,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就能够稳定盈利。养育后代就是投资。你让一个人成年之后不向父母要钱,就好像让一个公司成立之后不融资。要是你十分有能力,很能赚钱,你父母甚至可以继续投钱,让资本的雪球滚起来。人生么,本来就是一场接力赛,父母的接力棒到了你手里,你岂有不接之理?
图源:网络
说了这么多,再去回看“啃老三年再去独立”这句话,我必须重新提下这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条件。因为年轻人的试错必须有时间限制,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一个年轻人折腾,适应和找到那个对的行业和公司了。
而三年,也足够让一个年轻人从青黄不接中理出头绪,慢慢积累起自己的经验和财富了。在三年之内,我们啃父母的人脉,啃父母的资源,啃父母的钱,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直接快速的帮助。但三年后,这份帮助的效果只会逐步递减,直到有一天减为0,甚至成为负数。因为这个阶段的我们,已经在父母的托举之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看到了巨人肩膀上的光景,接下来,该换过来,我们来承托父母了。是的,父母也会老,会需要你的照顾,也会有他们“特别难过”的三年,记得他们给过的好,在你有更大能力的时候,别把他们丢到养老院彻底不管,记得回报。
其实说白了,啃老三年再去赚钱,就是另一种南水北调,虽不光荣,但这就是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别把暂时的啃老当做永久的索取。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如果你也希望先人一步,欢迎提前加入我的【毯叔2025年度陪伴群】。我会365天分享关于金融、财富、IP、AI、投资等方面的思考、信息、资源,“含金量”极高,有效期到2025年底。欢迎点击👇加入,享受有质量的信息差。购买后添加我微信(uncletan2019),拉你入群点击关注毯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