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我的村庄我的湖》:书写生活的芜杂和情趣

文化   2024-12-27 10:07   天津  

绿树、老屋、村巷、水塘、鸟兽、星空

村庄、田野、民俗、童真、神话

书写生活的芜杂和情趣

著名散文作家诸荣会作序

《我的村庄我的湖》

赵小明 著


作者简介

赵小明,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人,江苏作协会员、南京作协会员,出版有《赤脚就地》等。


内容简介

《我的村庄我的湖》是一本散文集,共二十九篇文章,是作者对小时候江南乡村生活的深情回忆。


作者以儿童视角,叙写了一个江南小村的物象、人事和风情,有记叙动物的,有描写植物的,有记述当地风俗生活的,内容丰富。作者书写艰苦而充实的水乡生活,书写村庄的情味,书写心灵的悸动,书写生活的芜杂与情趣,勾勒了一幅包括村庄、田野、人物、民俗、民风、神话传说等一起的乡村生活画卷……这是一代江南水乡孩子的集体记忆,更是中国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精彩文摘


湖边小村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常常梦回故乡。也不晓得什么缘故,梦里的故乡——那座小小的村庄,竟与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不同。


梦中它隐在崇山峻岭之中,要爬很陡的山,走很长的路,方能进去。进村的山道很窄,窄得像是山坡上的一条粗线,容不下两个人并行,对面来人时,只得侧身。


小路两旁长满荆棘,白色蔷薇点缀其间,这边一簇,那边一簇,蜜蜂在花蕊上飞舞。荆棘在空中交错,形成一道道绿色拱门;拱门向前延伸,延伸出一条绿色隧道;隧道看不到头,细碎的阳光洒进里面。人行其间,遇低矮处,不能直身,得弓背弯腰,然后拾级而上。


村子峭立崖壁,三面悬空,一面靠山。云雾缭绕之间,可见黛瓦粉墙。村中房屋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分好几个层次。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不知为何,梦中的故乡在大山深处,一个远离尘世很远的山沟里。


其实,我的村庄不在山里,而在水边,在一个水面宽阔的湖边。


曾经听人说过村庄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长江沿岸有四大泽国:洞庭湖一带的云梦泽,鄱阳湖一带的彭蠡泽,石臼湖、固城湖一带的丹阳泽,太湖一带的震泽。


这四大泽国,犹如长江巨龙腾飞下挂着的四颗明珠。我的村庄,一个棒槌形的小村,就镶在丹阳大泽这颗明珠旁边,嵌在固城湖北边一个湾口里。


古丹阳大泽时,水天泽国,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经年累月,泥沙在水阳江和青弋江下游堆积、沉淀,丹阳大泽西边渐渐生出一些三角洲、洼地和浅滩。汉代以后,兴起大规模的围湖垦荒,人们向湖滩要田,从湖田打粮,烟波浩渺的丹阳大泽收缩得越来越小,最后湖面仅剩下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古丹阳大泽名存实亡,只留下两个分隔开的湖泊:固城湖和石臼湖。


我的村庄,毗邻一个叫靠山背的村子。其实靠山背村没有山可靠,开门见湖,隔着固城湖,能见到邻省安徽宣城的十里长山。也许靠山背的命名人当时想到中生代燕山运动之前,这里周围山峰林立,有山可靠。只是后来地质运动,山下沉而没,变成一片泽国,而下沉断崖的北边成为一片丘陵。


我的村子就在湖边那片丘陵山岗上,村名叫潘村。


奇怪的是,名叫潘村的村子里,竟然没有一户人家姓潘,除了几户姓朱外,全村都姓赵,据传是南宋宗室赵良效之后。村里祠堂门前的楹联上写道:“宋室源流分汴水,清时雨露满江南。”


村子东高西低,落差几米。


村内,有绿树、晒场、房舍、村巷、水塘。


村中有三口水塘,呈“品”字形分布,每个水塘都有铺设着青石板的水埠,其中,村中心的麻塘水埠最为讲究,一边还有四档台阶上下。多年来,村子里的人们在水塘边的水埠上淘米、洗菜、洗衣裳,那些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


村外,有六口水塘如项链似的环村分布:麻塘、重阳塘、吃水塘、葫芦塘、生鱼塘、雁窝塘。这些水塘的名字,各有来历和说法,譬如:生鱼塘里的鱼,取之不尽;雁窝塘里的芦苇上,大雁在上面停留歇脚……


村子内,水沟像蜘蛛网似的分布。它们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其中两条如同主动脉贯穿全村,而每家每户屋檐下的细小水沟,像毛细血管一样布满全村。


村子东边,是一片果树林,有柿树、梨树、桃树,还有竹林。杂树和细竹子组成“几”字形树篱,将果园围成一个绿色世界。


每天, 太阳从村东边的南北走向的渠道埂上爬上来,又从村西边的枫香树的枝丫中间落下去。


村子外,各种庄稼在田野上四季更迭,循环往复。


村子不大,只有三十多户人家,但却鲜亮,温暖,幸福。


行走在小村庄,每一步,都是成长的足迹;每一步,都刻录着一段记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我的村庄我的湖》
↓↓↓

更多好书
欢迎关注
百花文艺
 微信搜索:baihuawenyi

百花文艺
百花文艺出版社官方公众平台,全面展示百花文艺出版社的优质文学内容与作家资源,面向广大读者,聚焦出版动态,搭建媒体融合的聚合频道,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