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小平坐镇,陈毅协调,粟裕打仗,首功是谁?

文化   2024-10-09 20:58   湖北  

来源:网络


淮海战役:小平坐镇,陈毅协调,粟裕打仗,首功是谁?

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


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比较特殊,领导人物很多,不像辽沈战役就是东北野战军打的,解放东北全境、歼灭国民党精锐50万人,肯定是林彪首功;也不像平津战役,虽然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一起打的,但首功肯定是林彪,东野的贡献也占主导地位。

淮海战役的最高领导至少有5个:中野政委邓小平是前委书记,地位最高,起坐镇作用;中野司令员刘伯承是川中军神,有如定海神针;华野司令员兼中野副司令员陈毅协调两大野战军;粟裕是华野大军的实际指挥者;而谭震林军政皆能……

这个淮海战役的功劳谁最大,不好评判。

聂荣臻和东北诸将: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和林彪


从职位上判断

如果从职位上判断的话,淮海战役首功肯定是邓小平的,他是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

就像辽沈战役总前委书记是林彪,他记首功名副其实;而平津战役虽然由林、罗、聂构成总前委,但书记仍是林彪,仗也是东野打得多,因此林彪仍是首功。

淮海战役总前委中,书记是邓小平,常委是刘伯承和陈毅,委员是粟裕和谭震林。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贡献应当是邓小平大于刘伯承和陈毅,刘陈二人又大于粟谭。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李达、邓小平、刘伯承和蔡树藩


当然不能这么简单比,这里面有一个淮海战役到底是谁指挥的问题。

中央军委曾给淮海战役前委发过电报,要他们相机行事,无需事事汇报。但从现有的史料看,总前委并没有对战役的规划、进程乃至方略有过计划,而各大战略方针也是由中央军委直接决定的。所以,淮海战役不同于辽沈和平津战役,领导权相对并不集中。

战役进程中,多数情况下,是刘邓陈率中野在一起,粟裕则率华野行动,粟裕华野的行动也不是由刘邓陈指挥的。总前委五大委员,之前并没有机会坐下来开会,甚至都没有聚在一起过,只是临到战役结束五人才聚齐,而且讨论的也不是淮海战役的事。

粟裕和陈毅


从战役中实际作用和歼敌数量看

淮海战役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粟裕率华野在碾庄全歼徐州剿总黄伯韬兵团精锐12万人;第二阶段是刘邓的中野和陈士榘的华野在双堆集歼灭华中剿总黄维兵团12万人;第三阶段是粟裕所率华野在陈官司庄歼灭杜聿明集团30多万人。

可以说,淮海战役3个阶段中,第1和第3阶段完全是华野展开的,而第2阶段的双堆集大战先由刘邓的中野完成对黄维兵团的包围,在发动强攻时陈士榘率华野10万大军赶到,共同赢得了胜利——但可以这样说,以刘邓中野当时的实力,包围黄维兵团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如果不是华野的援军和带来的火炮,恐怕难以吃下强大的黄维。

从歼灭敌军的数量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淮海战役共消灭55万人,其中刘邓加陈士榘在双堆集消灭12万敌军,其余的33万人都是粟裕率华野部队消灭的。

当然,即使仗是华野打的,如果没有中野的牵制,华野无法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这是肯定的。而且两大野战军的相互支援已经开始很久了。

毛泽东为陈毅等人授勋


谁是首功?

从战役的进程看,粟裕的作用无疑更大一些。

首先在济南战役结束之后当天,粟裕就向中央军委提出淮海战役的构想——当然当时只能算是“小淮海”,作战目标是两淮和海安。

其次,小淮海的战役被粟裕打成了大淮海,战后从此江北再无大的战事,蒋家王朝气数已尽。

最后,无论是作用还是歼敌人数,粟裕所率华野都是主导力量。

粟裕和许世友


因此,单纯从战争来看,首功应该是粟裕。这也是为什么粟裕借此一战封神,和林彪并称为解放军两大战神的原因。

其实在此之前,林粟二人还没有那么高光,林彪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几乎引退,初到东北也有一个阶段被打得灰头土脸,全靠辽沈战役翻身;粟裕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但重量级都不能和淮海战役相比。

当然,这个讨论只是和有兴趣的军事爱好者探讨,无论是哪位领袖人物,包括坐镇指挥的邓小平,中野军魂刘伯承,粟裕的“后台”陈毅以及谭震林,在战役中都立下不朽的功劳,作为高风亮节的老革命家,自然不会去考虑什么谁首功的问题,也包括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普通战士甚至支前的民工和百姓,历史都将铭记他们的贡献。

陈毅、朱德和刘伯承



围炉讲史
如停更请搜索备用公众号:猎奇视频库、文学品读(gwms0930)时事、史实、人物、国学、老照片等,中国最有情怀的文化微刊!笑谈历史风云,戏说野史人家。茶已备好,坐等君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