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份《二本恋综+二本职场真人秀》脚本。

学术   2024-09-18 23:18   江苏  


☆ 节目设定:普通人(一本以下学历+家庭年收入10w以内正常城镇家庭条件)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与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节目命名为《2024年都市生存大挑战》。在该节目中,所有参与嘉宾将会经历包括“参与2024年校招、在大城市租房、平衡恋爱和工作、决定约会地点、互送生日礼物、在约会中途被叫去加班、双方原生家庭干扰、在工作中受气如何不带入亲密关系中”等诸多挑战,如若男女嘉宾能顺利攻克所有难关终成眷属,那么就宣布他们为都市最匹配的“生活搭子”。


☆ 女性嘉宾设定:女性嘉宾A(二本,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失败,努力参加秋招想要留在上海工作)、女性嘉宾B(二本,师范专业,在父母的要求下选择了师范专业,父母一直希望她会老家工作、目前正在一所小学作为实习老师,考研与考编两手抓)、女性嘉宾C(一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母胎单身、喜欢二次元和追星、隐藏身份是一位网络写手、在目前正在参与2024年秋招)、女性嘉宾D(三本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父母希望她尽快打工赚钱,但她想考研,想自我提升,目前在参加考研和秋招)。


☆ 男性嘉宾设定:男性嘉宾A(二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在某建筑公司实习,实习工资1500元)、男性嘉宾B(二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前女友众多,有“渣男”称号,目前在尝试做游戏主播)、男性嘉宾C(一本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某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工作时间001,几乎无休)、男性嘉宾D(二本院校法律专业、妈宝男、正在备考法律学研究生)


☆ 剧情设置:第一轮,男女嘉宾根据性格、MBTI等内容进行速配,速配结束后男女嘉宾会进入第一轮的“约会阶段”,该阶段的挑战包括且不限于:在不耽误双方工作的情况下确定约会时间和地点、安排约会内容、制造约会惊喜、在没有任何额外津贴的情况下挑选合适的餐厅、决定谁买单等等。(在第一轮速配的基础上,顺利通过第一轮的男女嘉宾将进入第二轮,剩下未通过挑战的嘉宾重新速配)。第二轮,速配成功的男女嘉宾将进入“租房”和“秋招”挑战中,男女嘉宾需要在一周的时间内找到价格合适、位置合适的住所,并在半个月时间内通过秋招顺利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在此期间男女嘉宾需要保持一定的约会频率,也包括化解生活上的各种争吵和摩擦(如若第二轮挑战失败,男女嘉宾重新回归第一轮进行再次速配)。第三轮,男女嘉宾将进入第三轮原生家庭大挑战。男女嘉宾要分别去见对方的家长,并尽可能让双方家长满足。(第三轮结束,则顺利结束;第三轮失败,则宣告失败,短时间内没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 拍摄计划与宗旨:节目预计拍摄周期为1年,在一年内不间断的观察男女嘉宾的感情、生活情况,给广大观众提供更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体验,给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供切实可行的秋招和职场经验。谁说只有精英的生活才能光鲜亮丽?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照样是一地鸡毛!


☆ 以上为《2024年都市生存大挑战》的节目策划。写到最后我在想,有没有可能,二本恋综根本不叫恋综,而应该叫“相亲”。


Create Elitism.

多数人默默观看✶
少数人的表演✶
@TuTouSuo™️

你说,在电视上看一群和我们自己如出一辙的人恋爱、生活、工作,挣扎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面对没完没了的误解和争吵——像在荧幕前面照镜子一样,这件事有意思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要从「综艺节目」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开始说起。

º 资本与景观游戏
☺︎ TuTouSuo Monsters

早期较为成功的综艺节目,包括《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女声》这两大类型,前者是以明星游戏为主的真人秀节目,后者则是以素人为主的竞技选秀类节目。人们看明星真人秀,是通过“真”与“秀”的表达以窥伺明星的后台行动,而人们看素人竞技,既是在看竞技和比赛本身的刺激感,也是在见证明星的诞生,是在被素人本身的努力所感染和激励的过程。时间后移,下一阶段走红的综艺节目依然是《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这类快节奏的竞技类明星真人秀,直到2016年前后,《向往的生活》《中餐厅》《花儿与少年》这类慢节奏的生活类明星真人秀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于是综艺节目的一种新思路开始出现:借助综艺节目缓解人们现实之中的紧张与焦虑情绪,综艺节目应当搭建一个和现实空间相隔绝的“乌托邦”,让每一个结束了一天繁忙生活的人都能在电视机前享受片刻的放松。

而后,以竞技、选秀、游戏为主的快节奏综艺和以生活、观察、经营为主的慢综艺就构成了中国综艺节目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进一步围绕着「明星」和「素人」进行的更细致的划分——便出现了以明星为主的竞技(《歌手》)、游戏(王牌对王牌》)、经营类节目(《中餐厅》《花儿与少年》),和以素人为主的选秀类、恋爱类综艺节目、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婚姻观察类综艺节目等。

以明星为主的综艺节目,直接借助明星自带的流量,完成节目宣传和后期营销,而以素人为主的综艺,则更强调在「养成」「观察」等快节奏与慢节奏交织之中,让大众全面的认识某个“素人」,以此达到「造星」和「养成」的目的。更何况在此过程中,前期素人投入成本低,后期回报丰富,也是从资本逻辑考虑,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节目造星」思路。

于是,节目组要考虑「内容的感染力」,也要考虑「造星的成本和后期持续的流量变现」两大问题。

从「内容感染力」来说,因为综艺节目的先天基因就是「明星化」「精英化」的,且过往一系列真人秀成功的固定经验都说明大众爱看那些距离自己生活足够远的,和现实的一地鸡毛不同的、被隔绝出的「真空」内容——爱看明星,或者爱看和明星一样的素人,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爱看《公主小妹》是一样的。越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内容」,越是能带来虚浮的「想象」。传播学家赫佐格在研究肥皂剧时论证,这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精英式表达」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替代式满足」:即使我的爱情一塌糊涂、我的工作如此糟糕又如何,我总能在电视中找到满足和补偿。

所以现在的恋爱综艺里动辄豪车、旅行、度假、奢侈品,所以现在的职场类综艺985是标配,北大清华比比皆是,斯坦福和哈佛也偶尔出现——这和居伊·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如此相似:少数人表演和大多数人默默观看,并用这表演传递着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优秀、什么是普通、什么是浪漫、什么是廉价的价值观——大众无能为力,只能接受。

从「造星成本和变现能力」来说,精英式的素人要不本身就是自媒体博主,具有天然流量(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自主创业的CEO、日入几万模特、小众餐厅老板、电视台的主播);要不就有足够好的家庭条件作为支持,后续也可以继续在娱乐圈中发展。更何况精英本身的个人经历、个人身份、名校履历皆是光环,毕竟「北大法学生」和「玉溪师范学院师范生」(没有不尊重这个院校的意思),谁更有话题,谁更有流量是一目了然的。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精英要比普通人,有时间。他们不用打工、不用加班、不用在吃饭的时候写ppt,可以尽情的享受一顿晚饭,而不是看着时间说两个小时之后我必须要给甲方交一份PPT。

也正是上述三重原因,让「精英叙事」变成了当下综艺节目,乃至影视作品、互联网内容的主流叙事。

º 厌恶精英的魔法生效
☺︎ TuTouSuo Monsters

可是「精英崇拜」这套逻辑正在失灵——这件事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精英”们就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从被“追捧”到被“嘲讽”。

社会环境已经变了。

曾经的明星是大众追捧的“偶像”,现在的明星是208w;曾经人们爱看明星风光无量,爱看精英们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如今人们爱看明星塌房,讨厌姚安娜,也不喜欢谷爱凌。以前人们追捧“娱乐圈豪门姐弟”“不出道就只能回家继承家产”,在“万柳书院”的中学生运篮球还能引来千万次围观甚至让大众在评论区化身“老奴”,现在人们无差别的攻击所有的“富人”与“资本”,在“王红权星”被封号后拍手称快。人们曾经乐于观赏这样的差距,但现在憎恶这样的差距。

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在于那个由文化工业塑造出来的「浪漫肥皂泡」碎掉了,大众彻底意识到了普通人和精英之间的鸿沟根本无法靠努力来弥补。原来人和人的分界线是羊水,原来罗马离自己如此遥远,原来命运真的早已安排好了既定的轨迹,所有的公平竞争、生而平等,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谎言与遮羞布。

于是,隐喻着「渴望成为」的「崇拜」变成了「绝不可能」时,原本的「崇拜」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了「厌恶」。

厌恶当然也从明星延伸到了大部分“精英”的身上,那如果“精英”是装出来的,是硬凹出来的人设,就会让人更加的厌恶。

作家黄灯(没错,就是撰写《我的二本学生》的那位作家)在她的文章里写:二本院校里的男学生都不追女孩子的,因为追女生又要花时间,又要花钱,而且不见得能结婚,结果是不能保证的。所以你看,那些精英们追捧的、游戏的、追逐的“爱情”于很多普通人而言根本就是难以触及的“奢侈品”,爱情是消费品,不是必需品。

精英们将爱情看作是一场“心动的信号”,豪车、名表、鲜花、美酒、泳池、酒店都是为“心动”而付出的那么一些根本无需在意的点缀。但普通人大众根本无暇投身于爱情的游戏之中,约会需要花钱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打扮自己需要金钱、鲜花需要金钱、精致的晚餐也需要金钱——浪漫早就已经早暗处标好了价格,只有那些欣然接受定价的人,才能获得丘比特的垂怜,而为了浪漫还要精打细算的普通人,根本够不上浪漫的门槛。

这其实不是现实,因为浪漫本不是总于金钱相关,但这是上述提到的,精英叙事、恋爱综艺,景观社会所推崇的、演绎的、想要构建的现实。

如果没有这重被构建出来的「浪漫现实」,那么昂贵又精致的鲜花、一年至少有三次的情人节礼盒和限定产品、各种关于浪漫、爱情的消费品要如何被流通出去呢?

厌恶精英和消费主义,就要拥抱和接受普通。

这重现象也早有端倪,2023年末于文亮的意外走红确实是一种独特的信号,那些精致的、演绎的、精英的东西让人厌烦了,反而是这番真切的、粗糙的、淳朴的日常,和你我一样的日常,这种在一地鸡毛中的乐观主义,才是普通人真正在寻找的力量。即使鲜花不够精致,但一大把野花也自有其生命力,或许无法在雪山脚下看月亮,但一起在下班路上分享晚霞和月光,也是人生的某种浪漫瞬间。即使有争吵,即使会因为金钱、工作、家庭而计较和内耗,但亲密关系的背后不是彼此光鲜亮丽的映衬,而是深夜里的陪伴和崩溃时对方说的那句:“没事啦,你很棒的。”

所以人们想要看《二本综艺》,人们想要看《普通人的职场故事》,所以现在的影视作品都开始从《小时代》变成《凡人歌》,所以人们想要剥离消费主义的外衣,看到更真实的故事,和更真实的悸动。



🪄
Lumos!lightening!
「400+秋日答题班(魔法部)
言灵魔法正在启动
你会成为优秀的研究生



Stay in the bubble
「新传考研名词解释(25修订版)
上册:必背300词与答题应用方法
下册:900个新传考研关键知识点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 这是一片控制论的草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