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sixdegree.com 问世以来,社交媒体/网站已经历经近30年的发展,同时也一直作为人际传播重要的研究对象而存在。通过对近年来社交媒体人际传播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本文归纳出三条关键线索:从网站到媒体再到平台、从工具到生活再到生意、从西方到本土再到全球。基于上述总结,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关键问题,帮助当前研究者扩展人际传播研究的可能性:平台化等一系列技术趋势如何与既有的人际传播议题相勾连?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新型经济模式之下,人与人的连接如何被重塑?如何在具体的个案中处理本土与全球之间的关系?
【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微信从一个单一的聊天程序演变为集搜索、视频、购物、办公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合一平台 ”(all-in-one platform),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用户无法割舍的“超级粘性应用”(super-sticky app)。如此深入、广泛的覆盖让微信真正重构了中国人的各类交往行为,一系列基于社交媒体的商业形态因此应运而生。
❕ 平台化等一系列技术趋势如何与既有的人际传播议题相勾连?
❕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新型经济模式之下,人与人的连接如何被重塑?
❕ 如何在具体的个案中处理本土与全球之间的关系?
▪ 当我们在当下讨论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时,便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媒介环境:一方面,社交媒体的边界已经逐渐趋于模糊,甚至这个概念曾经的所指,已经被融入了更为宏大的“平台生态系统”(platform ecosystem)。这一 平台生态“是多元异质的,集全球与在地、开放与区隔、中立与偏见、个体与集体等多重关系,带有如自然生态一般的资源分配、等级优劣的规则与逻辑”;另一方面,平台又注定是一种关系性的产物。平台社会不是仅由机械技术组建而成的集合体,更代表着“数字化的关联与转化”;“连接”使平台成为平台;通过连接,平台提供了交流与交互的机会,并由此派生出价值。
▪ 研究者发现已经是朋友的人(或者通过工作建立了关系的人)在社交媒体上相互交流的频率更高。这意味着理解社交媒体中的人际关系首先应该强调线上与线下的连续性而非割裂性,社交媒体使用并非对于现实的逃离,反而是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的渗透。
▪ 南希·拜厄姆在《交往在云端》一书的结尾处写下这样的话:“我们开发和使用技术,为的是培养有意义的人际联系。这一路上有歧途、有错乱、有灾难,也有欣喜。我们与什么样的人、形成了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一直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相信,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或许会在某一天宣告“退休”,然而,人类的媒介化交往却会一直存在下去,人际传播的研究也需要不断回应新的现实境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同样认可拜厄姆对于未来的态度:不论技术如何沿革、人如何移动、关系如何流变,“我们都将一直以创新为航标,在航行中彼此拥抱”。
🪄
ꕤ⋆⸝⸝Idealism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驻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