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前言
为促进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2月19日,南昌市高中历史教研活动在南昌市第十二中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大概念统摄下的历史情境教学研讨——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为例”。南昌市高中历史老师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南昌十二中高中历史教研组长舒丽老师主持。
同课异构 多元教学
南昌十二中刘琴老师以慈禧人物画像为线索,巧借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展示大概念下的历史情境。她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多面的慈禧漫画形象,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刘琴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史料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解读“不同时期外文报对慈禧形象描绘的变化”时,刘琴老师鼓励学生根据时间线索,思考漫画作者的立场、目的以及史料的局限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实验中学刘敬和老师在展示课的导入部分,借助清帝“退位诏书”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随后,刘敬和老师从“上层救亡探索”到“下层救亡抗争”,最后从“危亡依旧加剧”中反思历史为主线讲述本课的内容。在内容的讲述中,通过“上谕”巧妙地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历史资料批判性的分析水平,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评课交流 共研共进
授课结束之后,与会教师们展开了评课议课活动。
林宝华老师对刘琴老师运用的图片材料予以了肯定,也提出了需要提高选取文献史料适切性的建议。林老师认为刘敬和老师在史料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精准性,高度评价了课例中问题链的设计。宋宗广老师则以大概念和历史情境教学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邓耀吉老师充分肯定了刘琴老师上课用慈禧的人生经历串起整节历史课的做法,也指出老师们在图片史料的使用中须提醒学生关注作者的主观性。他认为刘敬和老师用不同时期的诏书作为史料,以第一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史料研读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研员曹刚针对本次课例分享的两位老师进行了简要的评价。他指出本次的教学展示中体现出历史课堂内容的逻辑化、可视化和情境化。他提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力求以逻辑化助力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升思维高度;用可视化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具象;借情境化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涵养人文精神,全方位推动历史教学迈向新台阶。
END
来源:教务科教处,历史教研组
一审一校:刘琴
二审二校:耿荣侠
三审三校: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