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329)】永登故事:​明代庄浪卫乙亥鼓噪事件之始末

文化   2024-09-07 14:30   甘肃  

文化承载着地域发展的根基,文艺传承着永恒的人文精神。为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讴歌永登改革发展的时代风景,由永登县文旅局主办、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承办,组织文化服务支持人才、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创刊《“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发动全县文化从业者和广大文艺爱好者,以展示书写永登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线,服务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和农民工、关心青少年,致力于营商环境优化,围绕党建、双拥,清廉永登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传承等主题,以手中笔墨、抒时代逸气,承一脉文化、开一方天地。

01.每周一歌



《永远的老阿姨》

转自 新华社

02.文苑之窗




回忆录三捡煤渣

周郑

曾几何时,在父母的操持下,我们家的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父亲用多年积攒的钱买回来一个旧的铁皮炉子,从此,结束了以往只靠热炕取暖的历史。

炉子有了,家人暖和了,可炉子的燃料供给就成了家里大半年的新家务。为了省钱我们选择了去火车站捡煤渣。

六、七十年代,火车是当时运输能力最大,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

永登城是西出兰州第一城,永登火车站也成为兰新铁路线,西出兰州第一个大站。

当时的火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从兰州开出跑出一百多公里,就要在永登站加水,清理锅炉炉渣。这就为我们永登人捡炉渣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当时,我们家有6口人,4个孩子两男两女。大姐已出嫁,哥哥在外上大学。家里就剩我和比我大两岁的二姐。父亲整天忙于大事,捡煤渣的事就成了我们姐弟二人和母亲的任务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母亲叫醒我们,说去火车站看看。吃完早饭,我们背着背斗,拿着布袋和铁丝拧成的扠子去了四里路远的火车站。

母亲把我们带到火车站东边由炉渣堆成的小山脚下,开始教我们怎样从废炉渣里边捡到没烧完的煤渣,很快我们就学会了。

我们三人捡了大半天,才捡了一背斗多一点,还有个布袋空着。母亲说,以后没火车的时候就这样捡,等上行的火车来了,就能捡到更大更多的煤渣。

正说话间来了一列火车,车停稳后,地面清道工配合火车司机清理炉渣,这些废炉渣都落在车头下的两条铁轨之间,等火车开走后,由清道工把这些废炉渣装上专用的架子车,拉到铁路路基以外几十米的炉渣场倾倒。捡煤渣的人们就在这里捡新鲜的、尚未烧透的、较大个的煤渣。

有时候,清道工管理松散点,火车还没走,捡煤渣的人们就早已站在火车头两边,等火车开动后就做好冲刺准备,当火车车尾的守车离开的瞬间,人们立马冲上去分抢炉渣,然后装进自己的工具(背斗、面盆、簸箕、铁桶等)里,运到炉渣场去捡。

长期与火车头亲近,慢慢地也知道了一些事情。蒸汽机车头上一般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个是司机,另一个是司炉,司炉的任务是专门给火车锅炉加煤的。火车前进的动力大小与他息息相关。

车头驾驶室后面是煤车,大约能装二、三十吨煤。驾驶室和煤车之间有个一米多宽的通道。司炉用方形大铁锹铲上煤,一条腿往后180度方向迈一大步,正好踩在锅炉加煤风门的汽动开关上,两半树叶形炉门随即打开,司炉顺势用力,铁锹里的煤就进了炉堂火中。

随着火车行车距离的增加,铁锹就渐渐够不着煤了。习炉图省事就叫车站里捡煤渣的小伙子上煤车,帮他把煤往跟前推推,报酬就是给几铲好块煤。

这就为捡煤渣的小伙子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只要火车一进站小伙子们就主动上车给司炉铲煤,得到的大块的好煤逐渐增加。

我和我姐只有在星期天才有时间去火车站捡煤渣,我们的母亲非常辛苦,往往是利用早上生产队上班前和晚饭后的有限时间去火车站拾煤渣。

有一天的凌晨三点,我起床去小便,发现母亲不见了,里外找了一大圈也未找到,我想喊几声,又怕惊醒劳累了一天而熟睡的父亲,我只好坐在炕上等。

一直等到早晨六点多钟,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背着满满一背斗煤渣回来了。原来她又去火车站捡煤渣了。

还有一次,是我和我二姐上初中的时候,上完晚自习回到家,发现母亲不在,姐姐说一定是去火车站了!于是我俩就去迎。

当我们走到一半路时,天下起了雨,我们加快了步伐,老远看见昏暗的灯光下隐隐约约有个背着背斗的人影,迈着碎小的步子向这边走来,“妈妈”,“是妈妈”!我们快步赶上去,我接过背斗,二姐扶着妈妈,我们冒雨回到了家。

捡煤渣是很费手的活,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捡到足够多的煤渣,你得练就熟练的手法,手的动作既要有鸡啄食一样的速度,又要具备手眼密切配合的精准度,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耐心。

那炉渣堆里布满了各种棱角勾刺,处处都潜伏着利口尖刃,一不小心手指就会被扎伤。

母亲的手因长期拾煤渣,炉渣有时还在燃着暗火,有时被喷了水,在冰冻天气里又被冻得接近冰点甚至零下,冷热交替,刺激皮肤,双手多处裂开了口子。

当时缺医少药,只能用当时农家妇女惯用,而且很有效的麻雀屎洗手,来缓解伤口的恶化。平时留意到大树下、屋檐下捡一些麻雀屎备用,还真能起到当今护肤品的功效。

在那段岁月里,我们老少接替,齐心协力,每年的冬天,我们的家里始终很暖和,很温馨。

六、七十年代的十多年里,捡煤渣的人们由于忽视铁路安全规则,在永登火车站曾发生过多次火车轧伤人的事故。我们村将近五十岁的王玉兰阿姨,因横过铁路不小心,被火车轧掉了两只脚。邻村三十多岁的赵姓伙伴扒车踩空,一条腿被火车轧断,成了残疾人。教训残痛。

作者简介

周郑:永登县新闻中心退体干部,现定居青岛。


回忆我的父亲

龙海燕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岁月的长河里,我时常很想念我的父亲,父亲那高大的身影,和蔼可亲的笑容,时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每当我听到《父亲》那首歌时,我都会伤心的落泪,感觉歌词写的就是我的父亲,歌曲唱出了多少人们的心声: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父亲名叫龙自新,是一个很耿直的人,高高的个头,瘦瘦的脸颊,不白不黑的皮肤,时常身穿灰色的中山装,看起来整个人都很精神,父亲出生在永登县龙家湾,在新疆当过兵,曾经在兰州市公安局工作过,在永登中堡水泥厂上过班,在松山的一个小山村种过地,从此以后就扎根在了农村,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勤快,犁地,播种,收割,打场,放牧,农活父亲样样都会干,记得每当快过春节时,妈妈给我们做新鞋做新衣服时,父亲就给我们做饭,父亲做的一手的好饭菜,亲戚朋友们都夸赞。

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下子老多了,也瘦多了,两鬓出现了白发,皱纹也顺着脸颊爬了上来,而他那双眼睛却仍然炯炯有神。父亲长的有点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文清,当我们兄妹们看“英雄儿女”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看那个人真像爸爸,看着说着泪水也顺着脸颊不由的流着。

母亲的去世对父亲来说打击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开朗的父亲话也少了,干完农活就拿出他的烟锅不间断的抽烟,我们兄妹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姐姐是我们家里的老大,下地干农活,在家洗衣做饭还给我们做鞋子,里里外外的活都干,承担了很多的责任,那时我的哥哥也吃了很多的苦,什么农活都干过,我们家盖新房子土坯都是哥哥脱的,那时我的弟弟还在上学,放暑假了弟弟也跟着我们下地干活,我们兄妹们跟着父亲在农田里干农活长大的,对农田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在牛羊撒欢的原野上放过牧,在炊烟升起的村庄里住过,绿水青山的田野里有我们的童年,繁重的劳动中生活,留下了我们的回忆,也有父亲的人生………。

我的印象里父亲干活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歇息,草地就是累了歇息的绿地毯,这时父亲拿出他的烟锅不断的一个劲的抽烟,布袋里装着他的烟叶,布袋吊在烟锅巴上随着他的吸烟声来回摇晃着,我坐在父亲的身旁眼睛不眨的看父亲抽烟,父亲抽烟的样子很可爱,吧嗒吧嗒的吸烟声在麦田里响彻,伴随着鸟鸣声和蛙鸣声好似奏乐。我们早已闻惯了父亲的旱烟味,感觉旱烟有独特的清香味,父亲弄他的烟叶时,我们也帮忙给他晒凉烟叶,晒干了在碾碎,装在他的烟袋里,现在想想那时虽然很苦,但是很幸福很美好。

每当看电视看到贺龙元帅用烟锅抽烟,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父亲脾气很好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虽然是普通人,但与众不同,父亲有文化知识,当兵,当工人,当警察,走过的地方很多,也见过世面,比村上的人们懂得道理也很多,父亲喜欢帮助别人,每当有人来家借东西,父亲都会借给别人,记得父亲说他当过贫协主席,在生产队上掌握过大秤,上大会战时也帮助过体弱多病的人们干活,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知道的东西很多,记得每天夜幕降临时,妈妈坐在炕上纳鞋底,父亲就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兄妹四个围坐在父亲身边手托着下巴静静的听,很晚了我们都不愿意去睡觉,还要回忆一遍父亲讲的故事……

在无数个岁月里,我多想写写怀念我的父亲的文章,我问姐姐哥哥弟弟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姐姐说爸爸身上优点很多,最难忘是爸爸很善良,哥哥发来信息说爸爸脾气好,对人客气,喜欢帮助别人,心好,最小的弟弟倒是很感慨写了一段话发给我,题目《油面茶我心灵深处的记忆》,回首过去,父亲那个年代能吃饱都不错了,别谈什么肉类了,记得我好像也就是四五岁吧!别的就不记得了,我就记住了这个油面茶,因为馋呀,所以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记得那时候集体劳动,农民们都是半夜三更去开天辟地,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付出着所有的劳动力量,虽然吃不好,穿不好,每天还要参加集体义务劳动,那时我爸瘦瘦的,为了体力跟得上,我妈就做了油面茶,每天早上五六点我爸就得去干活,就冲油面茶泡馍馍吃,我就爬在被窝里偷偷的看,也不知爸爸吃的啥好吃的,却让爸爸发现了,给我也给了一小碗喝,确实香!从那以后,我每天五六点就醒了,好像脑海了定了时钟一样,就是为了喝口香香的油面茶……看完弟弟写的这段话,我伤心的流泪了……

父亲给了我们生命,也教会了我们劳动,在我们成长和生活的道路上虽然很坎坷,父亲的勤劳善良让我们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勤劳善良的做人。

父亲是高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鼓励我们挺直脊梁,父母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把我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为我们付出一切,忍辱负重,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们总是默默地忍受着,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

1988年的一个秋天,我和哥哥在打扫院子,我们家门口突然停了一辆小车,村上的人们也围了过了看热闹,我看到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穿公安衣服的人,身披大衣威风凛凛的从我们家大门里走进来,来人开口问我和哥哥,你爸爸在家吗?谈话中才知道他是兰州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平反昭雪,从永登调到兰州市工作,特意来看望我父亲,那天父亲不在家,记得父亲走亲戚家去了,我和哥哥接待了那位警察叔叔,他给我们兄妹自我介绍说,他是坪城乡水沟村的人,姓雷,名春民,现在在兰州市公安局工作,他说在动荡的年代里,他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当时村上每天晚上开批斗会斗他,每天规定让他犁很多地,还给了两头不合群的牛,本来就不会犁地的他加上牛不听使唤,每天犁不了几犁铧地,一到晚上就挨批斗……大会战的时候,每到中午时,其他的人们都有负责人安排到每家每户去烤火吃饭,唯独不让他去烤火去吃饭,安排他看架子车,铁锹,榔头等工具,每当他遇到折磨时,都是父亲偷偷帮助他,父亲帮他犁地,带他到家里吃饭烤火,他想自杀时也是父亲安慰他鼓励他,他才有了活下来的勇气……

临走时那位雷叔叔眼里含着泪水对我和哥哥说,娃娃们你们记住你们的父亲是个好人,难得的好人,雷叔叔大概给我们说了一些和父亲相遇相识的友情,那时我才知道父亲曾经也是一名警察,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这些事情,看着雷叔叔眼里含着泪水给我们诉说他遭难时的一些情况,是我的父亲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得知此事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和哥哥不知道说啥好,只是默默的听着默默的点头,那次短暂的邂逅雷叔叔,时至今日他的话语,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大身影,他含泪的泪眼,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我的父亲都经历了动荡的年代,我的父亲因成分好没有受到伤害。

父亲走亲戚回来后,我和哥哥把雷叔叔来我们家看望他详细的说给父亲听,记得当时父亲听的很认真,父亲听完我们说的话后,心情很激动,手也在颤抖,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烟锅一口接着一口的抽烟,在我们的追问下父亲讲起了他当警察当工人当贫协主席时的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没有历史那有故事,动荡的年代像乌云一样散了,遗留下来的伤痛都慢慢自愈吧!

听父亲说那时公社有很多生产队,生产队联合起来搞大会战,有一部分积极分子,不好好劳动,整天就想着整治别人,他们把雷叔叔整的很惨,雷叔叔时常嚎啕大哭,好几次想不开想自杀,在父亲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父亲说上面的政策没有让这些人们胡作非为,他们都是自发组织的,上面知道一定会惩罚他们的,你要是死了就白死了,活着总有一天会得到昭雪平反,在父亲的劝说下雷叔叔等到了党的好政策。后来听说雷叔叔的车宁愿绕弯走也不走曾经整过他的那个村庄……。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父亲们的那个年代正是我们国家贫困的年代,也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年代,那时我国的法律也不太健全,在四人帮的横行霸道下,那个年代的人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很明朗的夏天,我们家来了三位陌生人,后来得知他们是民政局的人,详细了解父亲在那里当过兵,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要看父亲的复员证,工作证件,他们走后没有多长时间,父亲收到了一个小红本,每个月民政局给父亲补助三十元钱,父亲工作过的地方每个月也给父亲补助,父亲很开心,我们兄妹几个也很开心,那时我们期待着全家都转成居民户口,去大城市里生活工作……。

不幸又一次的降临在了我们的头上,那是一个4月的早上,父亲突发心梗离世了,当时我们家的天都塌了,父亲的去世是我们家的一大损失和遗憾……。

当我穿上警服的那一刻,头顶国徽,肩扛天秤,肩负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我想起了父亲曾经辉煌的历史,心里默默的说,爸爸您没有走完的警路我续走,您老人家在天堂也很高兴吧?虽然在人世间您没有享福,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难,有人说您是“好人”作为您的儿女们我们很自豪,在您的平凡中出现了您高尚的品质,这就是您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您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享用一生,还能代代相传。

父爱是什么?父爱就是那一筷饭菜,就是那小心的呵护,就是那哄我们入睡时的安详,每一个父亲都是奇迹,他们用爱为我们创造着世界,为我们铺垫着成长路上的康庄大道。

父亲是山,父爱是水,他把所有的恶魔赶走,留下了一边片光明,父亲是诗,父爱是韵。是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简介

龙海燕:女,生于甘肃永登,现居新疆乌鲁木齐,作家,诗人,现职业乌鲁木齐市警务人员,先后在新疆、甘肃报刊发表多篇诗文作品。


慈母赋

成克禄

母爱伟大,世人皆敬。

母亲光荣,万古长青。

十月怀胎,万般艰辛。

分娩之时,生死由命。

数载哺乳,犹食母身。

襁褓幼儿,十指连心。

暑时摇扇,寒时暖身。

母子相依,天地难分。


衣食住行,母挂心中。

上学就读,晚接晨送。

成长之路,慈母指引。

儿出远门,母在扯心。

日间劳作,种田耕耘。

夜间挑灯,引线穿针。

缝补浆洗,从不言辛。

勤俭持家,劳心费神。


呕心沥血,望子成龙。

女大当嫁,儿大成婚。

时光飞逝,颜老心红。

老骥伏枥,斗志不松。

为儿扶女,掏肺尽心。

家孙外孙,同样爱疼。

慈母在世,有家为荣。

富福未享,别离亲人。


驾鹤仙逝,举家悲恸。

四海同泣,天地泪盈。

留下儿孙,鹤唳哭声。

儿女喊天,老天不应。

子孙叫地,大地不灵。

天崩地裂,痛断肝心。

嚎妈哭娘,泪珠泉涌。

高堂米岁,寿高品正。


慈母已去,风范长存。

任重道远,痛定思痛。

娘去难回,永留音容。

牢记娘恩,乐善人生。

秉承母愿,姊妹连心。

各有其家,互相帮衬。

为家为国,品行独尊。

不辱母嘱,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成克禄:兰州市永登县人,1968年入伍,上校军銜。1995年转业在省人大工作,2010年退休。一生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并出版有《岁月留印》一书。


轮回

王永德

一天,一月,一季,一年

花的种子,虫的壳

谁说不再相见


机场,码头,车站

脚步匆匆,擦肩而过

也许,会在某个地方遇见


太阳升起,月亮落下

春雨,秋霜

说不定

会在同一地平线上


汗水,泪眼

扮演不同的角色

可也有同样的咸


树叶,花瓣

在夕阳里凋零

明天,又是一片灿烂


昨天的你

挥一挥衣袖

今天的晨曦里

又出现了你的脸


蛰伏,冬眠

在冬天的地下

等待下一个春天


今生,来世

谁能说,仅仅是一个神话

许个愿,就在下一个路口相见


今天是明天的昨天

谁能说得清楚

哪是昨天,哪是今天,哪是明天

作者简介

王永德: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南峰中学,把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端,以自娱。


静夜思(组诗)

水小莲

莲花的脚印里

泥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月光白净而冰凉

猫从野外归来

在床头舔舐它小小的脚掌

湿湿的皮毛上托着半截月光

谁在谁的呓语中醒来

谁在谁的睡梦里微笑

谁的怀里揣一把金色的月光

坐在小小的阳台上思索

稀里糊涂的活吧

这辈子没法聪明了

没法像聪明人认为的那种聪明

活在他们聪明人的圈层了

可那些聪明人也没有因为聪明

活得像神仙一样无牵无挂

还是有他们聪明的烦恼和

比较不聪明的苦痛缠绕着他们

一如既往地聪明日子

还是稀里糊涂的活吧

活着活着就和聪明人一起老了

活着活着就和那么多聪明人

一前一后地奔赴最后的居所


所有美好的都已经美好过了

多么熟悉的山路

槐花早已开过了

野薄荷、苜蓿以及艾蒿

都已经长足长高

弯曲而上的白土路上

时而可见干瘪的毛毛虫

我把你叫过的白狗也叫了声白狗

在你登过的山坡上停驻,远望

上山时,手里挽着一团空气

下山时,手里还挽着一团空气

作者简介

水小莲:甘肃渭源人。现居永登,爱诗,写诗,有诸多诗、词、散文发表网络平台。


南京行吟之玄武湖公园三首

董生辉

其一

玄武湖边景色幽,

波光潋滟映琼楼。

荷香四溢游人逐,

柳影千章宿鸟啾。

古邑繁华歌胜迹,

金陵秀丽数风流。

凭栏远眺心沉醉,

画卷徐开意自悠。


其二

金陵胜境数玄湖,

浩渺烟波入画图。

紫燕穿云歌婉转,

白鸥逐浪舞萦纡。

花开两岸风光媚,

树绕长堤夏日殊。

拂岸徐行思旧事,

千年古韵欲持觚。


其三

玄武名湖映碧天,

风光旖旎韵如烟。

轻舟荡漾清波上,

鸥鹭飘翩绿树边。

昔日皇家多贵气,

今朝百姓乐陶然。

斜阳晚照情无限,

美景长存梦作怜。

作者简介

董生辉:笔名罔川,永登县龙泉寺人,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竹韵宁甘》微刊主编,《兰州诗词》审稿编辑。


满庭芳·永登滨河生态绿带

陈辉

绿色林园,蜿蜒十里,

锦茵旖旎长廊。

风摇翠柳,碧叶抖青杨。

秀绝玉环花境,

红白紫、争吐芳香。

庄河岸,晴空如洗,

燕鹊共飞翔。


寻常宾客至,

娇妍千叠,遍地琳琅。

虹桥下,车流来去匆忙。

丽水潺湲清澈,

晚霞起、映染云裳。

舒心处,劲歌曼舞,

淑女步铿锵。

作者简介

陈辉:字红伟,笔名竹叶,号东川居士,甘肃省临夏市人。永登县诗词学会顾问,永登县作家协会理事,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兰州诗词学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四届理事、五届名誉理事兼辞赋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篁岭午时随吟

戴振峰

窗含篁岭晒金秋,

橙绿黄红岁月稠。

多少古村过往事,

云山深处说风流。

作者简介

戴振峰:自号落魄山人,永登县通远镇临坪村人,喜欢文字、诗歌和远方。

03.永登故事



明代庄浪卫乙亥鼓噪事件之始末

甘孝贤
明代庄浪卫,守军并设汉、土二营。鼓噪,原意鸣鼓呐喊,泛意喧哗闹事。庄浪卫乙亥鼓噪发生于万历三年(1575年)。鼓噪因军马冬三月饲料支付方式而起。明人曾铣在其《边务十八事》中记载:一匹马的饲料标准是日支料三升、草一束。料为豆料,草为苜蓿,一束重15斤。按月计,豆为0.9石,苜蓿450斤,折合白银二两一钱。饲料以本色料草和折色银钱方式按月支付,春夏两季6个月支付本色,秋冬两季6个月支付折色。庄浪卫在内的甘肃镇亦按此规定支付。

图1 “折色”银钱
庄浪卫乙亥鼓噪,分为三个阶段。万历三年1217日之前为引发阶段。土、汉军冬三月军粮已支折色,鲁土司七世庄浪卫协守鲁东麾下土军伍长石明、汉军庄浪卫参将裴尚质麾下家丁董子佩等土、汉军六人,要求庄浪卫兵备道少卿邹廷望以折色支给当年冬季三个月的军马料草。邹廷望以“金少谷多”为由,将十月料草以本色支给,并打算在银两充足时将11月粮草本折兼支,12月俱给折色。然而,石明、董子佩等人并不满意这种调停之法,并借汉军苗天水往甘州投递公文的机会,以乞讨粮草折价告状一纸呈于甘肃巡抚候东莱处。

图2 本色料草之一苜蓿
万历三年1217日至18日为鼓噪阶段17日,石明与董子佩纠合“不知明等叛情”之土、汉军300余名,执拿木棍来到庄浪卫兵备道门首发恶喧攘,强要折色,在要求不被满足的情况下,石明等将沿街居民柴草抢劫,背至兵备道门首点火。并煽惑众军士上马出城,至教场屯聚扎营18日,既管司法又管财政的王通判会同裴参将、鲁应袭(鲁东之长子鲁光先)前至教场招抚,石明等马上说称若与三个月折色才入城。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王通判等即以庄浪卫库收储的驿站银支给。就在教场演武厅唱名给散。石明与董子佩等方才率各军下马入城
万历三年219日至万历四年6月为处置阶段。甘肃巡抚候东莱命令先将“首恶倡守乱之人犯设法密拿下狱“,其中土军者由庄浪卫协守鲁东负责缉拿,汉军者由参将裴尚质负责缉拿。然后报至兵部,“兵部请以庄浪军石明等正法。上曰:“近来军令不严,士卒少不如意动辄聚噪要挟上官,悖逆无理,其依律枭”。(明神宗实录卷51)。万历四年6月,兵变首倡者石明、董子佩等被依律枭示,其余四人杖百遣徒。不过,当时主要涉事官员均未受到重惩,庄浪参将裴尚质、庄浪兵备道少卿邹廷望仅以改调他处为处分。耐人寻味的是,鲁土司七世鲁东并没因首倡者石明等为属土军者受到惩处。窃以为,大约是考虑到鲁东长期卧病,因而免予处分。

图3 马军士兵不容易
石明等执意支取折色原委何在?有司官员询问原报人役,乃谓今秋颇收。支本色粮草不便,别项使用支色银粮,则马草可自寻采得,以便纳桩头,所以只要折色。桩头者,槽头拴马之桩也。明有制,军马非正常死亡、走失或被盗时,马主人需要缴纳银两作为赔偿,即交桩头银,亦称纳桩头(金额与官职挂钩,官职高的交的多,普通士兵交一两五钱。这种赔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赔付的金额不足以购买新马,但马主必须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万历三年,甘镇丰收之年,物资丰富,市场繁荣,物价相对便宜,白银购买力相对较高,每月可以从二两一钱白银中省出少量金钱用于缴纳桩头银,所以只要折色。结果为了区区些许银两却被送上断头台,说来说去都是金钱惹的祸。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明代士兵的军饷确实低,为了缴纳桩头银、朋合银,士兵们不得不为之。
朝堂大员对庄浪卫鼓噪追责一事,观点各异:总督右都御史石茂华认为参将裴尚质犯姑息宽纵罪,巡按御史耿鸣世认为兵备邹廷望犯给散逾期罪。兵科给事中裴应章言:廷望处置无法,尚质钤束不严,罪当并议。但料草原非月粮,既有本色,亦非缺给,而桀骜若此,法纪荡然,骄军更宜惩戒。且总督、巡按论列事情,必是非画一,乃为至公,不淂彼此参差,迄无定论。吏科都给事中郑三谟等亦言:廷望一人,而是非相悬,去留顿异如此,岂人臣论事之体?且以制人者而反受制于人,欲其令行禁止,信赏必罚,成灭虏之功,难矣。不如轻处廷望,重治悍军,庶官常肃而边境可安。俱下所司(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47)。

作者简介

甘孝贤:男,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人,笔名庐山闲人

04.令居往事





鲁土司衙门“麒麟”刍议

鲁元清

走进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的仪门,见大堂正中木制台墀之上赫然挂着一幅麒麟像。麒麟是神话传说中能给民众带来喜庆吉祥的瑞兽,其形象以鹿的特征为主,融合了龙牛羊马形状,头长双角。
为何在大堂之上挂麒麟像?有人说:鲁土司是武官,有的累功官至一品,明清时一品武官的官服补子为麒麟,所以前些年布展时,在大堂正中布挂了麒麟像。听似有些道理,但难避牵强之嫌。
的确,明朝庄浪卫战事频仍,鲁土司多次奉调征战,子孙相接,战功赫赫,三世鲁贤、四世鲁鉴、六世鲁经、八世鲁光祖、九世鲁允昌等实授从一品,有的土司也在逝后被追赠为从一品、正一品。时光转移到清朝,庄浪卫战事相对缓和,很少获得一品职衔。
按明清官制,土司原授官职不得高于正三品,连城鲁土司世袭正三品指挥使已经很难得,在军中任总兵、参将之职已非常有成就感,依战功再加授一品职衔实属荣耀至极。
再说大堂是鲁土司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大案之所。挂一品武官标识麒麟得因时因人,一概挂一品武官标识恐有违规制。
还有专家教授认为,大堂正中的背景应为獬豸。獬豸,其外观与麒麟相似,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曽,大者如牛,小者如羊,全身长有浓密黝黑的兽毛,双目明亮有神,头顶正中有长长的独角。獬豸懂人言知人性,拥有与生俱有辩别是非、公正不阿的本能,遇奸臣或无理之人,它用独角去顶触,是勇猛、公正的代名词,也是司法“正大光明”“清正公平”“光明天下”的象征。
獬豸标识在明清两朝用于监察系统的官员,如提刑按察使、监察御使等,现代的法院、检察院门口多置獬豸雕塑,象征司法公正,执法清明。
鲁土司是武官,虽兼有司法之责,但据现有司法文书分析,至少在清中晚期,土司的司法仅限于治安和民事案件,甚至有些复杂的民事案件也要交由府县审理结案。以此而论,土司不专事司法,也不精于司法,司法的职能比较弱。将獬豸置于墀台之上也有点牵强。
还有人认为是“犭贪”,“犭贪”在汉语词典中难以查到,是“犭”和“贪”的合体字,念“贪”。犭贪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神似麒麟,独角。它贪得无厌,吃尽了世间的金银财宝,把“八仙”的宝物也吃完了,还想把太阳吃下去,于是一直追着太阳跑,跑到大海边掉进大海落得淹死的悲惨命运。故事告诫为官者要清廉为民,遏制欲望,否则将自取灭亡。
犭贪的形象最早被绘于山东曲阜孔府的照壁上,告诫警示孔氏子弟和为公人员清廉自律,清明执事。
据说,连城衙门的大照壁和永登鲁府街的土指挥使府照壁上原绘此图案。若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鲁土司治家执政的清廉思想。贪腐是为政、为官、为公者的大忌,“公生明,廉生威”,清廉处事才能长久致远,这也许是鲁土司历时五个多世纪的原因之一,也符合鲁土司“世笃忠诚”的信念追求。大堂上的“麒麟”是否是“犭贪”像,值得进一步探究。

作者简介

鲁元清:男,1967年生,蒙古族,连城西街人,大学学历,现为连城鲁土司研究会会长,近两年编纂出版《连城鲁土司研究文录》、《连城教场鲁氏》。

05.浪漫永登




永登:生态实现绿色“蝶变”

秋日的永登,天空湛蓝,澄澈高远。站在青龙山顶眺望,只见满目叠翠,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曾经贫瘠荒芜的山坡,如今重焕新颜。这一切都得益于总投资9837.11万元的永登县城东西两山生态绿化项目的逐步落实。该项目生态绿化面积已达1.1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74.69万株,使得县城周边绿化面积大幅增加。这一举措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与此同时,永登县引大建管处始终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高度注重健全管理机制,将管理责任细致地落实到5个站办,明确每一个站办的管护职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全面落实封山育林措施,严格管控林区火源,有力地维护了来之不易的造林成果。

青山常在,绿色永存。永登县东西两山绿海绵延,真正实现了生态“蝶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群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同步推进,绿水青山正在稳步实现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永登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  中国甘肃网

06.书画摄影





杨正君  画

杨正君:永登城关小学美术教师,甘肃青年美协会员。

纳近乐  书

近乐:坪城乡退休教师。

石万青  
石万青:女,永登县坪城乡长山河村,现居榆中县。

王治顺  画

马昌亨:51岁,永登县上川镇人,擅画动物类。

葛梅芳  摄影

葛梅芳:永登红城人,酷爱书画摄影,现居兰州。

(纳守财 推荐)

郑延琴  摄影

郑延琴:笔名灵芝,女,永登坪城长山河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纳守财 推荐)

魅力苦水》—云吉庆 摄影

喜摘玫瑰》—云吉庆 摄影
(吴延年 推荐)

07.艺苑风采





《鼓舞中国

演出单位 李勇峰架子鼓艺术中心

08.好书推荐




永登县图书馆好书推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宇宙的一生

因为宇宙里不光有暗能量,还有暗物质,还有黑洞,还有引力波,这些能量物质都会互相作用,而我们人类,也能够不断了解它们的物理规律,掌握它们,让它们为我们所用。就像本书作者李淼认为的,宇宙即使被撕裂,也会诞生新的宇宙。说不定那时候的人类,还能创造出更新的宇宙呢。

古诗鉴赏:要讲得通,更要讲得对

主讲:孙玉文 | 北京大学 教授

您是否曾困惑古诗中的疑难字句为何解释众多?这些解释可能都讲得通,但是否讲得对呢?本课程将带您深入古诗的训释方法,辨析“讲得通”与“讲得对”的精髓。以杜甫《登高》为例,通过剖析其历史背景、语言符号、诗歌文体等方面,带您一同领略字里行间的深意。
主 讲 人
孙玉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汉语史,研究专长为汉语音义关系和上古音。

永登县图书馆  推荐

09.非遗传承




鲁土司之民俗

——锅庄舞

郑有仁

锅庄,藏语称为“卓”。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的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它的特点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赞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它起源于西藏,传播与藏民之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锅庄舞也传播开来。

锅庄舞表现形式有:用于大型宗教祭祀的“大型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型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型锅庄”几种,还有旧锅庄与新锅庄之分。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三岔游乐中心,为游客举办篝火晚会和锅庄舞,是游客认识锅庄舞,体会锅庄舞的大好机会,不去西藏,也有锅庄舞。

作者简介

郑有仁:中共党员,永登县作家协会主席、兰州市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永登县慈善协会会长。

10.“睛”彩视频




如意家园



--永登县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
转自  永登发布 头条号

11.民族团结




鲁土司与周边民族

郑有仁

鲁土司坐落在黄土、青藏两大高原的结合带。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形成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如羌、戎、月氏、匈奴、突厥、鲜卑、吐谷浑、吐蕃、拓跋、党项等。至今居住和活动在这一带的民族主要有汉、藏、回、蒙古、土、裕固族等民族。

1.藏族

青藏高原,这块被世人与南极北极并列,称为“地球第三极”、“生命禁区”的地方,坚毅的藏民族繁衍生息了5000多年。漫漫5000多年,藏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和含辛茹苦的精神,不仅铸造了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而且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永登藏族大多居住在大坂山、冷龙岭东端,大通河中下游和庄浪河上游水草丰茂的地区。据清代调查,共有42族群,10万多人。清同治五年,遭大旱,加上兵乱流亡,锐减至1000多人。民国三十六年发展到8332人,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过游牧生活,财产多集中于寺院。

永登藏族原先实行部落制,明代及清初实行土司千百户制,乾隆十七年(1752年)又改为头目、闾长制。其管理机构,康熙时为巩昌分府监屯同知;雍正时为庄浪监屯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庄浪监屯厅为庄浪茶马同知,兼司茶马贸易,民国三年(1914年)裁庄浪茶马同知,设庄浪茶马理番委员会(又称理番厅),由县知事兼管,后改为县政府理番科,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成立乡镇,因藏民族主要集居处有喇嘛寺院,如天堂寺、祝贡寺和东大寺等,故命名为天祝乡(以藏民族为主的民族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为第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又恢复天祝乡。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永登藏族同胞摆脱了封建压迫和剥削,加入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1950年元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19日改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至1957年10月16日,先后将永登县境内大部分藏族同胞,划归天祝县管辖。现在永登县的藏民已为数不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788人。原鲁土司辖区及边缘地带住有藏民,以寺院、林区、农牧业为主。他们擅长歌舞,是这一带旅游业的一道靓丽的风情线。如帐房藏包,大旗袍服、手抓羊肉、糌粑、酥油茶、锅庄舞等。

2.回族

回族在本地区,是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也比较广泛。

早在唐宋时期,永登及青海就有回族先民们的活动。丝绸之路开通,穆斯林回民从阿拉伯、波斯、大食经商而来,部分人定居下来。也有资料表明,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军队长达四十年的西征期间,将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宗教等不同身份,签发或迁徙到包括永登在内的河西地区。《明史·西域列传》有“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时居甘肃者尚多”的记载。

明末清初永登回民已达二、三千人。康乾之后,受到民族歧视,回族人口减少。同、光年间,避祸迁到兰州一带。左宗棠为便于管理回民,将河西三州回民迁到永登,回民大增。民国后期,永登处于马家军的统治之下,保护回民,回民待遇相对优越,人数最高时达到近五千人。新中国成立后,红古区从永登划出,回民有所减少。但引大入秦通水后,又有一大批回民移住秦川新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永登地区共有回民7036人。

在连城、河桥周边有数百名回民居住和活动。他们擅长经商,贩运业,更擅长做皮毛生意,大多活动于牧区,农牧区,吃苦耐劳,搞活了一方经济。在文化娱乐方面擅长“花儿演唱”,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如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在吐鲁沟国家AAAA级景区红火起来,经久不衰。

3.裕固族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河西走廊中部靠近祁连山一带。自称“尧乎儿”,宋称“黄头回鶻”,元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萨里辉和尔”等。由古代河西回鹘后裔与蒙古、汉、藏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发展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1953年,经协商,以自称“尧乎儿”发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作为新的全民族统一的名称。语言使用西裕固语和东裕固语两种,无文字,通用汉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多信藏传佛教。

连城、河桥周边的裕固族,在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有4名,占永登地区裕固族的三分之一。于1995年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招聘为公园职工。

他(她)们热情好客的民族礼仪,能歌善舞的文化艺术人生,颇具特色的民族服饰、饮食、风俗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4.土族

土族自称“吐护家族”,“吐昆”、“察汗蒙古尔”。汉族和回族称其为“土人”、“土民”、“吐护家”,蒙古族称土族为“察汗蒙古”,藏族人称土族为“霍尔”。土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甘肃两省,以甘青交界处的河湟流域为多。

土族源自东胡鲜卑族慕容部分支吐谷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合了蒙古、藏、汉等民族成分,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互助成立了土族自治县,与乐都县土族合计占青海土族的百分之四十。该地区与原鲁土司相连接,土族的文化、生活、民俗、风情早已融合在这里。土族人畜牧业发达,培育出了有名的良马,可以拉出马队经商。土族人总结出了独特的酿酒技术,互助土族青稞酒回味无穷,淋漓畅酣,堪称高原“茅台”。

5.蒙古族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祖国的北方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蒙古族自称“蒙古勒”,其他民族称作“蒙古人”或“蒙古民族”。蒙古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公元7世纪。12世纪,蒙古草原上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各项要素已成熟。经多年战争,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终于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的历史任务。“蒙古”一词也因此成了统一后的民族共同体的族名。

本地蒙古族源于两部分。其一是鲁土司族源来自蒙古族,因功受封土司,至第三世赐姓“鲁”。虽为蒙古族,自封土司起,就成为汉、满封建王朝的一方官吏,他们看重命官价值,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已不多见,基本汉化。其二是外来蒙古族,多为经商暂住,定居者甚少。但长期的多民族共处,蒙古族人敬重天地大自然,热爱秀美山河,彪悍威猛,粗犷奔放,能歌善舞,淳厚正直,团结友善的风俗颇有体现,其风俗习惯在本地影响较大。

不论何朝何代,原鲁土司周边一带的各民族,共荣共生,和平相处,友好往来,为中华民族的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郑有仁:中共党员,永登县作家协会主席、兰州市作协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永登县慈善协会会长。


往期回顾


永登县文旅局"黄河大合唱"红歌传唱集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328)】浪漫永登:引大入秦颂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327)】令居往事:民国时期永登南部边区红古南川的民间田野调查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326)】浪漫永登:吹过西北旷野的风,它以傲人身姿肆意生长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325)】文化动态:县文旅局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征稿启事
***************************************************************
“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编委会现面向全县广大文学、文艺、书画等爱好者征集有关文学、文艺、书画、美术、歌曲、音视频等作品,所有征集作品一律经“乡韵”永登文旅作品周辑编委会严格审查后每周星期六在永登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征集要求:
(一)主题鲜明突出:作品要紧扣时代脉搏、传播正能量,讴歌先进典型、先进人物的动人故事和全县文旅事业发展的可喜变化。
(二)内容积极向上: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感染力强。
(三)形式不拘一格:作品必须为原创,例如:诗歌、散文、书画、音乐、舞蹈、朗诵、摄影、短视频、民间手工艺术等作品。
(四)作品要求:作品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内;音视频节目格式为mp3、m4a、mp4、mpg、mpeg等常用格式,时长不超过10分钟;图片作品要求高清原图,大小1M-5M;作者简介不超过25字。
(五)征集作品声明:征集到的作品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作品中凡涉及到的违反法律和版权问题,作者本人自负,编委会概不负责。
(六)投稿方式:加入“永登县文旅作品创作交流群”和各专栏负责人联系,凡在交流群中发布的作品视同允许我方采用。
          各专栏联系人:
           [每周一歌] :张玉红
           [文苑之窗] :郑有仁
           [书画摄影] :吴延年 刘建国
           [永登故事] :童僖
           [令居往事] :鲁元庆
           [浪漫永登] :尹希贤
           [艺苑风采] :范晓萍
           [好书推荐] :刘永洁
           [非遗传承] :张忠奎
           [“睛”彩视频] :李子龙
           [民族团结] :缪建文
           [休闲旅游] :彭好琴

扫描下方二维码后由编辑邀请入群

 

 


点击关注

永登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永登文旅
负责全县文化、广播影视、体育事业、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