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化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认,只有少数幸运者能进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则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黄灯在《我的二本学生》序言中这样说。
黄灯,大学教师,就职于广东F学院,从教15年,教过4500余名学生,在处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这所普通二本院校里,通过日常教学、作业辅导、导师制施行等方式,见证了无数“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二本学生的个体命运。
根据黄灯的了解,她的学生大多有相似的成长路径:他们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中走出,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和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这和当下“一线城市、高知父母、国际视野”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来到大学,完全依赖于当下高考制度提供的通道,他们的去向,更在严酷的择业竞争中,有触目可及的天花板。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历程将与来自更高层级大学的年轻群体一并,在市场化、成功学、工具理性明码标价的惯性中完成。急剧分化的现实语境、日渐逼仄的上升空间,二本学生中间的底层年轻人,究竟有多少冲破自身局限——社会关系、原生家庭乃至个人实际能力的可能性?这是黄灯在写作中反复强调的核心问题。
本文由一堂《大学语文》课的期末考说起。黄灯从三道作文题目出发,通过胡晓纯、李正宏、邱丹丹、潘洁敏、黄庆伟等学生的笔触,展现他们通过高考走进大学之后的状态与感受,也间接反映了城市和乡村孩子的群体差异,和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教育脱钩问题。所幸,尽管夹杂着无数心酸,但这些蓬勃有力的生命仍然有非同一般的韧性,他们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足以迸发出各种可能。
纪录片《为什么贫穷》
纪录片《出路》
纪录片《出路》
纪录片《出路》
纪录片《初三》
纪录片《为什么贫穷》
如今的教育内卷愈演愈烈,给下一代的身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教育这条过时的流水线,越来越只能培养出批量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优秀的绵羊”。用反人性的方式残害孩子的品性与创造力来卷学历已经变得如同鸡肋。我们亟须为下一代保留一点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救救孩子!
为此,博雅人文联合出版机构为朋友们引进了一套最经典的美国博雅教育教材,中英对照,配套音频讲解,并且无一字删减。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逻辑、艺术、阅读、历史、地理等十个方面的博雅课程。这套美国博雅教育教科书已发行了数亿册,影响了几千万美国学生,其中的《美国语文》更是发行1.3亿册。通过这套书,帮助下一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和价值追求,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此套书数量有限,点击图即可一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