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作家朋友:
非常感谢你们能看到我关于《夷陵文学评论1978—2020》和诗集《雪宴》出版的说明,使我为之耗费心血的两本拙著能够借助各位的关注点评而流传千里。按照过去的经验,把书送到老师们手上之后,总有一些人会认真阅读,写出评论文章或者以口头评论的形式,延长了作品的生命。我相信,现在这两本书也会有这样的幸运。
这两本书,2020年7月和8月签订出版合同,2023年11月审结并下达书号,历时4年多,可谓千唤万唤、望穿双眼、敝帚自珍,当然希望得到大家的心品口评、笔墨赐教。凡赐教者,无论品评长短,皆以师视之。
我自2010年出版《现场批评》至2020年,十年未曾出书。原打算与首届夷陵文化名家工作室扶持项目《夷陵文学评论1978—2020》一起出版的不仅有诗集《雪宴》、还有短篇小说集《麦青麦黄》、散文集《家在三峡》,准备四本书一起开一个分享会。结果《麦青麦黄》《家在三峡》分别于前年和去年出版,最先签出版合同的评论集和诗集反而最后出版,让人始料不及。不过《夷陵文学评论1978-2020》和《雪宴》一起首发,更能从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个人内心的情感经历两方面诠释夷陵区我们这一代作者的成长经历与得失成败。
《夷陵文学评论1978—2020》是我的第三部文学评论集,本应该写成夷陵区当代文学史,但考虑个人治史能力的不足与当代人修当代史的不可靠性,以及作品和人物评价需要等待时间过滤和检验,更为完整的后续需要新一代人续写,就只能用“概述、群落画像、作家写意、作品赏析、作家集评、艺术评论、文体思考、评论在场”八辑来立体展示42年的风采了。但我保证,对这42年,是动了情用了心的,坚持了实事求是与激情浪漫相结合的,基本资料是靠得住的,尤其是重点作品目录,可供随手检测,非常实用。为基层当代文学史料收集和积累、展示,为当代文学史的基层现场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雪宴》是我的第一本诗集。我是面向内心的,首先自思自审、自嘲自励、自强自救,然后以弥天的热情拥抱世界,面向深空,面向未来,发而为大歌、单章、组唱、小说中的歌,以大歌为主弦,以其余三辑为和声,唱出灵魂的千回百转:“泥土野士,今世的我,出生于西陵峡北的黄柏河东岸/ 对大王岩听江水出峡的涛声,黄柏河汇入长江的那一刻/我铁定是你的子民”“今生是岸边一棵草,来生是滩上一粒沙”(《我的大三峡》)“人在祸福里,我在凶吉外/.......三界内,五行中/不是我归处”(决意逃离的词语)“花一天的功夫做一扇门的油漆,花一月的功夫学一杯茶的调制/花一年功夫接一段文字的奥秘,花十年功夫看一个人的印迹/花一生功夫认识自己”(《一个精致主义者的日常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雪原上做一千年的梦,梦里梦外是白雪公主洁白无瑕的世界”(《雪宴》)。我以为“诗为天地之大美、人生之意态”,“我要深潜高翔/谁敢敲我的瘦骨,那里面全是风云鼓荡/秋水横天之外,有我贯透今世来生的目光”(《一个精致主义者的日常生活》)。在个性精神层面为现代宜昌乃至湖北现代诗歌提供了一种和弦式的歌唱方式。
在新书印发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多年来给我极大帮助的老师们,感谢参与《夷陵文学评论1978—2020》项目评审委员吴卫华、张泽勇、刘月新、杨力、杜鸿、黄荣久、林文楷先生,和为出版扶持经费划账而劳心的何强主席、杨永权副主席以及作协经手人刘艳同志,感谢为重要作品目录提供资料的各位原作者,感谢为《夷陵文学评论1978—2020》作序的张泽勇、杜鸿、黄荣久先生和为《雪原》诗集撰写评论的楚飞云、黄荣久先生。同时感谢为16日首发式辛勤服务的各位先生女士,谢谢大家!
(2024年11月19日)
购买请识别二维码
编委会
主 任:喻建设
编 委:(姓氏笔画为序)
石 潭 刘源望 李汉超
李 勋 张昆仑 忘 川
柳雁阳 喻建设 蔡 茂
总 编:柳雁阳
主 编:蔡 茂
编 辑:张晓莲
《读者·读点经典》杂志——让最美的年华与最经典的文字倾情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