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在过去的4天时间,一种亢奋、暴躁的情绪,从无到有,迅速蔓延了开来。
率先做出反应的是国内股市,A股1年的跌幅,只用了3天就收复了。
虽然几乎无数的股票、基金个人投资者,已经经历了3年9个月深度被套的煎熬日子,但是一部分人已经亢奋起来了。
3天收复1年跌幅的速度,让他们深信,再这样涨1-2周,他们就能回本了。
与此同时,经历了房价下跌3年4个月的房产经纪人员、已购房业主们,也仿佛嗅到了史诗级救市的味道。
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央行为主角的发布会上,释放了定向针对房地产、A股市场的利好政策。
最重要的是3条:
1、统一调降存量房贷利率50个基点,同时引导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向新房贷款利率看齐(但非强制);
2、将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到15%,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
3、央行设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互换便利资金额度5000亿,方便它们将手头的股票(ETF),质押给央行,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新资产,再次卖出换成现金,进入股市买入股票(ETF)。
说白了:
央行开始通过商业银行之手,减轻已购房者的房贷压力,并且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吸引更多的人去买房;
央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汇金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之手,将更多的货币流动性,注入A股市场,试图拉升股价,从而间接促进消费,改善上市公司业绩。
看到A股市场暴烈的反应,如果你缺乏多年炒股的经验,同时也不具备宏观经济学、投资学的基本常识的话,你必然会被煽动得心急火燎,仿佛觉得这一次不亲自下场全仓、上杠杆抓住机会,不但过去3年9个月的损失会既成事实,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流动性催生的资产泡沫中大快朵颐。
当然,我真的相信,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再是为了通过暴富,来实现财务自由。
过去3年9个月,在股票、基金、房产上,他们已经受够了当初被裹挟着、在热血上涌的情况下冲进了资本市场、地产大潮的苦,肠子都悔青了,如今就想回本。
(图源自公众号:独立屋)
是的,大家一定在内心里发誓:只要让我回本,我一定退出市场,再也不碰股票、基金、房子了。
虽然我从2018年开始,就一直在公开发表文章,声嘶力竭地劝阻所有读者:离开大城市的房地产、远离A股股票、千万不要随便投资基金,但是我孤独的声音的力量是渺小的,能够影响到的人,在全社会上的占比,完全是沧海一粟、可忽略不计的。
所以,站在历史性救助A股、房子、经济的关口,我再次愿意以专业的、穿越历史风云的跨国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你如何拨开云雾见真章,触摸到真相的大门。
2
我们可以回顾下,无论是美国应对2008年次贷危机、2020年疫情导致的经济和股市休克,还是日本从1990年代开始的长达30多年的挽救经济、金融和房地产危机的做法,从来都是至少3套组合拳联合出手,并且力度都很重:
1、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美联储)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为财政部注入资金,同时鼓励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通过定期证券借贷便利等工具将换来的资金注入股市;
2、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不光为居民和企业减税、用财政资金免除贷款利息,更是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最终端的居民、企业,不让任何中间环节来迟滞,保住居民、企业的信心和消费能力;
3、央行(或美联储)和行政(包括财政部)决策机制改革、移民和(或)人口制度改革、医保和(或)养老体系改革。
换而言之:
央行(美联储)提供货币;
财政部负责稳住居民、企业和经济体的正常运行;
改革负责解决导致危机的深层次问题,创新制度,将解决方案常态化、制度化。
三者缺一不可,才有可能走出危机,并且永不再犯。
如果没有宽松的货币做子弹,那么财政政策无法实施;
如果有了宽松的货币、一时的财政补贴,但是对于导致危机的深层次弊病,没有刮骨疗毒式的改革,总是将问题推给后代,那么解决得了一时,解决不了一世。
最容易的是祭出货币宽松的政策,几乎每个国家的央行都能轻易做出决定;
不容易的是用财政危机为危机中受损的底层民众、中型和小型企业托底,保住经济网络末梢的毛细血管;
最艰难的是刮骨疗毒式的改革。
如果走的是最容易的捷径,只有货币政策,而配套的政策没有跟上,导致经济、股市、房地产、居民收入预期、保障体系的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那么注水能够带来一时的兴奋,遗留下的后果,耗时更长、更加难以解决。
更简单地说,如果只有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体系将多余的杠杆资金注入股市、地产业,而在财政政策上畏手畏脚,不对居民和企业纾困、修复资产负债表,最终会发现,股市、房价的短期走牛会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上去多高、跌下来就有多惨。
2014-2015年的A股市场,在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宽松货币环境下,投资者个人上杠杆、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质押和员工持股计划上杠杆,造就了创业板的大牛市后,迎来的就是3轮股灾和2016年初的大盘熔断行情。
与此类似的是房地产市场,2014年开始的「棚改货币化、涨价去库存」运动,也是通过将棚改贷款注入地方财政账户,各地方将现金发放给给拆迁的居民,鼓励他们购买新区的土地,助力地方财政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金,本质也是仅仅用货币的方式鼓励地方财政、居民上杠杆。
本来,2014-2015年是解决土地财政、房价问题的最后时间窗口,但是随着全国房价又在3年之内继续上涨了30-100%,2021年地产危机全面爆发,带来的居民财富缩水、民营地产企业几乎全面暴雷、消费降级的窘境,很多年都可能无法走出来。
所以,面对货币政策为开路先锋的激励政策带来的脉冲式行情,无论你在房地产,还是国内股票市场,请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因为,最容易的货币政策,是市场投资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强心剂,然而,事情能否真的迎来转机,关键在于后续的财政政策、纠错改革措施,能否站到历史舞台中间位置来唱戏。
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捷径已经走完了,艰难的路还没有到来呢。
所以,我们看到,2024年第四季度,为了挽救A股市场,携带着杠杆货币进场的主体,不再是投资者个人,以及上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平台,换成了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自己,利用质押股权换来的资金、低息贷款来的回购专用资金,再做一遍类似的事情,强行进入股市,最终效果会如何呢?
效果取决于财政政策、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的进度。
远非一日之功。
如果,如果有人仅仅借着货币政策的宏大叙事,向你编造一个华丽、美妙的股市前景,请你相信我,这一次的过程或许和历史上不同,但是结局早就已经注定。
你完全可以不要相信别人编造的故事;
相反,可以适度“利用”别人相信宏大叙事的机会,给自己一个体面离场的机会。
3
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也不外乎如是。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个货币政策几乎雷同、基本面也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地产市场基本面更强的中国城市,来做一番推演:
香港。
(图源自青驿网@滕六)
香港是外汇自由港,没有外汇管制,任何国家/经济体的资金都自由进出,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为了挽救下跌了3年的房地产市场,留住外来资本和人才,香港特区政府分别在2023/2024年开启了宽松措施。
2023年,首次放宽部分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俗称“辣招”),非香港永久性居民(除非符合相关豁免)在香港购买住宅物业的买家印花税、住宅印花税,分别从原来房价总款的15%,降低至7.5%。
2024年2月28日,再次宣布自即日起撤销所有“辣招”,即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新住宅印花税。
宽松的刺激政策,确实为香港的楼市,带来了成交量的大幅上涨和价格的小幅反弹。
但是,脉冲式的热情仅仅维持了1个季度。
从6月份开始,香港的房价,重回下跌通道,如今,已经跌到了2015年的价格水平。
香港房价坐了一趟过山车,回到了10年前。
也许,有人会说,大陆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的条件不一样,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从农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三线及以下城市,进入东部沿海大城市,有着足够的战略储备人力资源来接盘。
但事实上的情况是,臆想中的接盘资源:年轻人,早已经在2015-2021年的历史狂躁潮流中,掏空了六个钱包。
在2015-2021年房价暴涨的这一轮6年时间,中国总共售出了117.3亿平方米的商品房,折合1.17亿套,占中国20年来商品房总销售数量2.25亿套的一半。
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算到2021年这4年买房的人,是惨中惨,顶点接盘,从买房之日起就一直在亏。这批人买房合计71.82亿平米,折合7100万套房,占到中国有史以来销售商品房总量的1/3。
我个人初步估算,这3年半时间下来,存量房持有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这轮房地产危机中损失的财富达到了18万亿美元之巨。
我曾经无数次呼吁,年轻的读者们,不要被裹挟着进入这一极度危险的游戏,因为一个草率的决策,就有可能将30年的青春给填进去。
即使已经被迫上车,也有可以卖出房子的机会,同样有无数的提前还贷的机会。
当前存量房贷平均利率大约在3.92%,此次降低50个基点,如以商贷额度300万元、贷款30年还款方式计算,每年房贷减少大约1万元,30年可以减少利息支出共30万元。
按照央行的预计,惠及1.5亿人口,每年减轻存量购房者负担达到了1500亿元。
虽然来得实在太迟了,但是,来了总比不来好……
你最好的决策非但不是看到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至15%就上7倍多杠杆再去扛鼎第2套,而是要么卖房、要么继续提前还贷。
因为即使再降低50个基点,平均利率还有3.42%,而现在国内经济体力,几乎找不到能够让你闲置资金产生同样水平的无风险回报率的投资渠道了。
我依然重复2022年事后的建议:《真没想到,2022年最佳的理财方式居然是:提前还房贷》。
当然,我相信,如果你愿意卖房的话,这也是从今往后比较出来的最佳时间窗口。
限购取消后,能买北京、上海、深圳的潜在买家变多了;
有些卖家会撤回挂盘,有些卖家会临时毁约要加价。
这正是你快速出盘、离开市场的绝佳机会。
转瞬即逝。
最后我相信,假如有机会时常进行这样的讨论,假以时日,你也能够慢慢具备看穿历史风云的视野和认知。
你在判断历史洪流的走向时,就不会纠结于当下纷纷扰扰的噪音变量了,而能抓住几个能够一锤定音的核心历史信号,就能提前于芸芸众生,看穿世事红尘、时代命运。
我希望,你和其他4100+个人一样,加入明哥的私密知识圈子,共同头脑风暴、思想激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保存自己,逐步实现思想自由、财务自由。
长按上面的绿色图片,识别图中的二维码,付费加入即可(老用户续费自动打9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