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智慧的二十五种方法
乐活
2024-11-01 08:01
浙江
下面讲一下《宝鬘论》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有二十五种支分方便能够增长智慧资粮。第一,“于正法法师,汝应胜承事”。对于讲正法的法师,应倍加恭敬侍奉和侍候。对于正法内明的论典和说法师,自己应以胜妙衣服和饮食等而作承事。第二,“恭敬听闻法”。要以非常恭敬的心去听法,不要起傲慢和骄慢之心。第三,“亦恒行法施”。送别人法本也好,给他人讲一些佛法的道理也好,总之恒常之中做法布施。这也是增长自己的智慧资粮。第四,“莫爱世间语”。不要去说那种对他人有损害或既使无损害但也无意义的闲话,比如说绮语、恶口、妄言、挑拨离间的两舌等等,这些是积集正法资粮的障碍。第五,“应乐出世言”。应该喜欢宣讲解脱生死轮回的方便言语,或做这方面的探讨。第六,“如自生功德,亦应令他生”。如果自己已生起功德,想办法令他人也生起。比如,有人自己手里有佛教的好书,却害怕别人也得到这本书,人家想借来复印一份都不行,这种做法是极其恶劣的。自己有好书,恨不得布施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都得到利益,那多好啊。譬如自己对闻思修三种功德生乐欲一样,亦应令其他人生起闻思修等功德。第七,“闻法无厌足”。听法永远不厌烦、不知足。对财富权贵,对一切事物,唯有当下知足是最好的,然而对于法,不论听得再多也不应厌烦满足。大家已经听了不少的甚深之法,但我相信今天讲的法,虽然比较浅显,但在这浅显的道理当中,你们也会得到很多的收获。因此听法千万不能厌足,并且应该希求增进。第八,“摄义”。听闻佛法要力求明理,这样才能正确行持佛法的道理,才能勤奋受持自己已明的佛法道理。第九,“应分析”。对佛法的甚深密义,应以善巧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思考,以增长智慧。第十,“于师修供养,常恭敬陈白”。以你自认为最好的东西对师父进行供养,并在恒常之中恭敬、陈白、礼拜等。第十一,“莫读顺世论”。什么是顺世论呢?即否定前生与来世、否定因果、否定涅槃、否定苦集灭道、诽谤佛法教义的书籍。一般佛法根基不深的人读多了,很容易对佛法产生疑虑。但如果对佛法的道理已经了解到根深蒂固的程度,也需要了解一下这些世俗论等,那是为了辨别道理。这句话主要是对那些还没有对佛法形成完整而坚实理论基础的人说的。第十二,“远离诤执慢”。有的人特别能争,本来是非常小的事,也非要争出一个结论,争个你死我活。差不多就行了!不要老去争。“是”也那么回事,“非”也那么回事,干嘛要去争呢?应当远离这种相互争吵。并且千万不要有固执、骄慢心。有些人顽固地固守自己的某一个见解,这样极不好。骄慢是非常可怕的。第十三,“自德不赞叹”。千万不要赞叹自己的功德,“不矜己长”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的赞叹自德,并不是直接说“我什么什么好”,而是在字里行间想办法把自己的德充分表现出来。这样做,只会让人厌恶,不适当地称赞或显示自己的功德有骄慢之嫌。第十四,“仇德应宣扬”。即“恒念他德”。恒常寻找他人的德行,并且宣扬他人的德行。尤其是要学会宣扬仇人的德行,这样你的德性才会增长广大。你看看,平常说别人坏话的人,是缺德的人还是有德的人?平常老说包括敌人在内的功德、却从不说别人坏话的人,是有德之人还是缺德之人?想想不就明白了吗?所以,宣扬自己仇人和对自己不悦之人的功德,这样不但使自己增长功德,还可以化解与仇人之间的怨恨。对方听说了,会想“这个人总是赞扬我的功德,看来嗔恨早就忘了,这个人原来是个好人啊”。所以对仇人的功德,更应该宣扬赞叹。第十五,“莫攻他要害”。千万不要攻击他人的要害。人总有痛处,或者觉得很耻辱的事情。这里的“要害”不是生命的要害,主要是令他人遭受身败名裂的一些要害之处。所以千万不要说人家的短处或要害处。第十六,“及不以恶心,举发他过非”。不应该以恶的心态去揭发他人的过失。“你做了什么什么,你什么什么错了……”当然,管寺院纪律的人例外,看到他人的过失就必须要说出来。除此之外,不要去揭发他人的过失,这很不好。第十七,“恒应观己过”。是不是心里知道“我有错”就行了呢?不是。要把自己的错误数出来,“我身、口、意曾经犯什么错,别解脱戒当中犯了什么错,菩萨戒当中犯了什么错,密戒当中犯了什么错……”,把自己记忆所及的错,全部一一揭露出来,只有明白自己究竟犯过多少过失,才能做到不重犯。唯有这样,你的过失才会越来越少。第十八,“他由何种过,常为智者责,自应断彼尽,亦应遮止他”。任何人有过失,都是有智慧的人所呵责的对象。首先把自己的过失灭掉,之后发现周围的人有过失时,应善巧地劝令他人断掉。龙树菩萨说,话有三种:一是美语,一是实语,一是虚言。其中,运用美语和实语,先赞叹他的功德,然后适当地使用实语指出他的过失,令其改善。如果直接批评,他接受不了。第十九,“他害莫嗔恚,应念宿业感,为后不受苦,自应离诸过”。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损害和伤害的事情时,应该这样想这是我往昔所造罪业的果报所感,千万不要对损害者产生嗔恨之心,因为瞋恚将成为后世遭受更加猛烈痛苦的原因。所以,为了后世不受苦,自己应该远离一切嗔恨等过失。第二十,“不希望报酬,于他作饶益”。不希望得到什么报酬、回报,而去作饶益他人的事。从一开始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就要想“我不需要回报”,以这样的心态去帮人,才能真正地增长智慧。第二十一,“有苦唯自受,乐与求者共”。如果有苦恼,要有“有苦我一人受,有福大家同享”的心态。“同甘共苦”这是世间话,佛法当中,作为菩萨行是“同乐而不共苦”,什么意思呢?有苦我个人承受,有乐与大家同享,这才是最好的。第二十二,“虽具天圆满,亦不应骄傲,穷困如饿鬼,亦不应怯弱”。自己虽然具有如天人一般圆满良好的条件,也千万不要产生骄傲之心;穷困潦倒如饿鬼一般,也千万不要怯弱,不要屈服。有的人,不怕穷困潦倒,他受得了,可是一旦有了条件之后,他就开始骄慢、懈怠、堕落了。有的人,有福他不怕,不会骄慢,但是一旦遭受了挫折,遇上麻烦,穷困潦倒了,他就彻底地失去了信心,这两种态度都是极端的。虽已穷困潦倒如饿鬼,只要不失去信心,就一定会好起来的。虽天资圆满,如果骄慢,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要谨记。第二十三,“由说真实语,自死失王位,亦应常说彼,不说其他语”。对于有益于他人的话,哪怕死去或者失去王位,也要说。汉地非常强调忠诚,进忠言,做忠臣。就是国王杀头,也一定要进忠言。非常好,应该这样。但是对于说欺诳、欺骗之言,对他人无益之言,即使能够生存或者得到王位,也不应该说。第二十四,“如所说而行,誓愿应坚持,由此具吉祥,地上成胜量”。自己怎么说的,行为就应怎么做,说到做到,不失言。由此可具足诸般功德,能取得殊胜证量。第二十五,“汝恒于一切,应善观察行,由见真实义,故不随他转”。我们要学会于恒时中常常观察自己一切行为、言语、起心动念处,并且当明了一切可取与必舍的、如法与不如法的事情,要立刻做取舍。只要你明白了真相,即便旁边的人给你指错路,你也不会去走。 这就是增长智慧的二十五种方便,是精华,我们心中要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