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势”俱进|李政:集体量化资金目标(NCQG)是焦点,全球碳市场机制技术性内容尚需共识,气候融资谈判困难很大

财富   2025-01-06 14:13   北京  


前情


2024年11月12日,央视新闻1+1连线正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巴库现场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教授,就COP29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展开对话。李政认为,本届大会中集体量化资金目标(NCQG)是焦点,全球碳市场机制尚有大量技术性内容需共识,而气候融资谈判则“困难很大”。李政还对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早期预警等问题予以解答。



观点提炼

01

气候资金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资金不足、融资成本高等系统性问题。


02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运行已久,在人才和经验积累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经验积累更加雄厚,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是未来的重要任务。



全球碳市场机制技术性问题谈判是关键

在谈及媒体对有关全球碳市场机制的报道中认为“这是在迈出重要的一步”,李政表示理解媒体和全社会对于大会成果的热切盼望,谈判成果体现了积极信号,但要认识到还有很多技术性内容需要达成共识。第一天通过的决定草案是“注意到”《巴黎协定》第6.4条监督机构通过的两项标准,对如何制定两项标准所达成的共识,体现了机制上的进步。但是理性来看,这一成果与媒体所指的“全球碳市场正式建立”是有差距的,比如第6.4条下,各方还需要就碳信用授权和登记册的安排进行磋商,还需要就第6.2条“合作方法”的框架性安排达成共识,包括减缓成果跨境转移后如何在各国的单年期NDC上进行“相应调整”等。

李政认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在之前的COP会议上已达成一揽子协议,总的原则已达成共识,有些技术性问题尚待商榷,有待本次谈判进展。

谈及全国的碳排放的交易市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李政认为,碳市场是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减少减排成本的一种市场性手段,这对于减排是非常有帮助的。《巴黎协定》机制对全球碳信用互相的认可和买卖提供了准绳,适用于双边和多边情境,能够发挥抵制单边措施、坚持多边主义的作用,有助于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已经运行很久,有人才和经验积累,具备良好基础;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经验积累更加雄厚,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是未来的重要任务。

气候融资谈判有很大难度 但仍持谨慎乐观态度

李政在谈话中表示,气候资金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手段,缺口巨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资金不足、融资成本高等系统性问题。如果气候资金不到位,还会造成适应行动迟缓,气候的损失就会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解决发展中国家亟需气候资金的问题,重点在于发达国家如何按照《巴黎协定》第9条的规定,不仅在减缓和适应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还要带头动员更广泛的资金;难点在于涉及真金白银的投入,各国分歧较大,谈判成功有很大难度。

尽管如此,李政对谈判持谨慎乐观态度,他强调集体量化资金目标(NCQG)具有政治性,各国分歧大属正常,无法轻言成功。李政表示,“整体基调上各国对气候影响的风险和气候资金的缺口的认识具有高度共识,如果此次谈判失败,将严重挫伤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特别是在美国大选结果揭晓的背景之下,因此各国代表都在积极和建设性参与谈判,也希望发达国家拿出建设性的态度出来,以身作则,带头把气候资金的问题解决好。如果万一谈不成,就要延迟到COP30再继续谈。”

中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是什么样的?

李政表示,我国现行的自主贡献目标是针对2030年的,也就是在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对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份额、碳强度下降的目标以及森林蓄积量等制定了一系列的定量目标,这是我们当前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目前国际上一个热点问题是按照《巴黎协定》的规定,各国要在明年2月份前提交面向2035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早期预警对于改变气候挑战意义重大

在谈及“早期预警”话题时,李政院长认为,温度上升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人类除了减缓之外的重要的措施是要去适应气候变化,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增加一些相关设备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害,而对气候的灾难性事件进行早期预警,是发展中国家降低损失最实际、最高效的手段之一。

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编审|杨粟裕

联系方式|greenfinance@pbcsf.tsinghua.edu.cn;

(010)83021539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enter for Green Finance Research, PBC School of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绿金中心”或“CGFR”)正式成立于2018年底,致力于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工具创新、产研结合与国际合作,是我国成立最早、与国际合作最密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绿色金融研究平台。伴随着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全面推进,CGFR将全力以赴服务于国家战略、世界发展,在碳中和实现机制与路径、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标准开发、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科技赋能碳中和、转型金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ESG投资研究、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关联关系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支持国家相关部委、金融监管和头部金融机构的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现任中心主任。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与‘势’俱进”专栏

绿色金融CGFR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正式成立于2018年底,致力于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工具创新、产研结合与国际合作。业务咨询与合作请联系010-83021240杨老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