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微利时代”已经到来,从上半年的春节、清明、五一,再到中秋、国庆,养殖户们所期盼的“节日拉动虾市”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落空。实际上,这两年白虾价格一直处在低谷,只是今年更低一些。尤其是上半年虾价跌至近十年低点,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近10元/斤。当市场形势发生翻天巨变,行业越来越“内卷”的时候,必然倒逼养殖端进行模式优化与结构调整。今年养虾面临哪些难题?想要养好虾,赚到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进口虾的冲击
除厄瓜多尔外,泰国、越南、印度、洪都拉斯都是我国进口虾的主要来源。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1-9月,我国已进口冻虾超71万吨。而今年1月我国进口冻虾量激增,进口量接近9.5万吨,2月骤降了3.6万吨,4月进口量再次激增,总量超11万吨。5-9月,总进口量略有升降,整体趋于平稳。从长远来看,国内对虾产业避免不了进口虾的影响和冲击。今后这个竞争不会降低,只会更加激烈。
2、料比飙升
料比虽然与成活率、养殖周期、投喂手法有关,但与饲料质量也脱不了干系!很多老板反馈“用的同一种饲料,养殖效果好像大不如前了,原来1.0、1.1左右的料比基本很少见,大部分料比都到了1.2、1.3,更有甚者料比到达1.5,也就是1斤半料,才长1斤虾,基本是赔钱的状态。
3、虾价低迷(尤其是小规格虾)
不管是进口虾的冲击,还是国内对虾产量的上升,最终都是消费需求的下降,供过于求。尤其30-40头的普通规格虾,受价格影响较大,但20头左右大规格虾,还是有不错的价格。
4、病害频发、耐药性增强
高致病性弧菌、肝肠胞虫肆虐!据了解,2023年度,江苏小棚弧菌发病率约占60-70%,排塘率在30%左右;江苏外塘虾因弧菌引起的排塘率达40-50%,白斑发病率达30-40%;广东、广西因弧菌引起的排塘率也达到了70%。肝肠胞虫发病率更是达到25%,导致养殖产量减少15-20%,这无疑造成对虾越来越难养。
1、微利时代将是常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除非特定节点出虾(春节),再想一斤虾赚10几块钱的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微利”将是养虾的常态。
首先,心态上不能总想着靠一造虾就赚的盆满钵满。拿高产的小棚举例,没有高产的硬件设施、水质条件、技术水平,不要幻想放10万苗,高密度就能一飞冲天。有人单棚做到4500斤的产量,一张棚起码6、7万利润,但即使给你同样的棚,同样的水质,没有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你也养不出别人的成绩。
2、降本增效是出路(只会降本则更难)
只想用便宜的药、便宜的料、便宜的苗,以此降低养殖成本,只会让你的养殖更加艰难。长的缓慢、成活率低,别人都到规格卖虾了,你的虾还不够规格。
要在增效的同时降本,而不是只靠降本,来赌会不会增效。同样的饲料,我如何让它利用率更高,虾苗如何保证高成活率,这样降低养殖成本,才是真正的出路。
3、大环境不可变,做好养殖规划,高低密度博弈
养殖大环境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改变,只要你还养虾,就必须要面对。
养虾需要有详细的规划,自己心里有数,如果你要赶早虾,密度一定不能太高,低密度、用好料、用好药,这样才长得快,才能赶上上市规格。如果你不赶时间,放低密度就赚不到钱,那就高密度、分批梳虾,这就是高低密度的博弈。
4、标大苗、保成活、养大虾是出路
标大苗,这是当下小棚、高位池非常推崇的模式,集中标大苗,抗病能力强,降低了后期的养殖风险;在小水体中集中标大苗,相同的药物,在小水体中浓度较高,药物发挥效果更好,实际上也节省了药物成本。
保成活、养大虾是出路,保健不只是在转肝期,中后期养殖越来越关键。转肝过后频繁加料,肝脏容易出现红肿,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低,对虾长的就慢,肝胰腺的保健,在后期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养虾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能熬下去的都是逆流而上的养虾精英,行情持续变化,祝各位老板高产高盈利!
您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可以留言或私信,我们会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