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暗藏“砍头息”,15万受害者,涉案金额超5亿!

财富   2024-11-07 20:44   广东  

近日,据上海广播电视台报道称上海多区收到报警,网贷暗藏“砍头息”,全国15万受害者,涉案金额超5亿。

网络贷款“套路”引发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其中“砍头息”陷阱让众多借款人深受其害。


今年7月,家住普陀区的黄女士哥哥小黄便是受害者之一。小黄因手头紧,看到“福心分期”APP广告,称贷款额度18000元,“天数长、利息低、包下款”,便上传个人信息申请。结果借3000元,实际到手仅1250元,第二天却要还3000多元,“砍头息”高达1750元,周利率达58.3%,年化利率达3031.6%。逾期后,不仅小黄遭短信轰炸,其作为紧急联系人的妹妹黄女士也被牵连,突然遭到短信轰炸,因为黄女士的哥哥跌入了“砍头息”陷阱,结果全家都遭了殃。

 

小黄无奈还款后向普陀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报案,像小黄这样的被害人不在少数。沈先生原本有稳定工作和收入,因超前消费和投资失败负债,也陷入网贷“砍头息”陷阱。借的钱有30%的“砍头息”,7天还款周期,年化利率超1500%。无力偿还时,选择下载其他网贷APP借新债还旧债,短短三个月债务累计到近25万元,还遭受暴力催讨。经营铝合金门窗生意的小张同样因资金需求点开网贷APP,陷入“砍头息”陷阱,稍有拖欠就被催讨电话纠缠。


网贷砍头息

全国超15万受害人


据警方介绍,2024年初以来,上海多地有居民报案遭遇“砍头息”,比例在30%到60%不等。全国更是有15万名被害人,涉案金额超5亿。许多被害人按对方推荐下载更多非法网贷APP,债务不断累积,无力还款就遭暴力催讨。



2024年7月17日,上海、广州、重庆、杭州等地同时展开行动,对涉及网贷“砍头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相关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依法批捕,不过后续的追赃等相关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持续推进当中。


事实上,网贷砍头息现象在行业内已然相当普遍。当下,诸多网贷平台为了规避监管,可谓是花样百出。一方面,不少平台通过推出所谓的会员权益来变相收取砍头息,像贷款加速包、优先审核权、征信查询服务费、减息包等等,看似给借款人提供了一些额外服务,实则是在变相克扣本金。而且,之前多是一次性收取砍头息,如今不少头腰部平台更是变换手段,通过多家公司进行小额分散收取,试图以此来掩人耳目。要知道,相关法律早已明确规定,严禁在本金中扣除或者以任何变相方式收取砍头息,然而,这种乱象却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无非是背后巨大的利益驱使,让部分不法平台甘愿铤而走险。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网贷平台采取缩短借款周期的方式来变相收取砍头息,比如将借款周期设定为7天、15天、30天、2个月、3个月等,每次收取的砍头息金额相对较少,使得客户对这种变相克扣本金的行为敏感度不高,从而更容易蒙混过关。


监管密集发文,网贷四大乱象


近期,面对网贷行业的诸多乱象,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纷纷采取行动,发出警示。例如,青海省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提醒广大群众要高度警惕网贷中暗藏的各种“套路”。自9月份以来,广西、重庆等多达20个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也密集发文,旨在引起公众对网贷风险的重视。与此同时,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也针对网络贷款问题展开了深入调研,并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格式合同易引发利率错觉。就拿刘先生等人的贷款案例来说,贷款方在格式合同中故意记载较低的表面利率,可实际利率却远高于此,并且在合同中并未对诸如贷款主体、实际利率、逾期清收、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进行充分披露。最终,法院依据合同约定的年利率进行核算,才保障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其二,诱导负债消费与鼓励“借新还旧”的情况严重。如今的网贷平台与各类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它们常常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部分借款人由于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在借贷时盲目跟风,再加上用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尚不完善等因素,极易导致多头借贷的恶性循环,使得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其三,网贷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突出。部分APP存在违规收集、甚至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这无疑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信息泄露风险,诸如个人隐私被不当使用、非法加工、传输、买卖等违法犯罪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其四,影响民事诉讼管辖秩序。网贷合同的签订方式较为特殊,通常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这就导致部分贷款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协议管辖条款与纠纷实际并无关联,属于无效约定。这种情况若不加以规范,势必会破坏正常的民事诉讼管辖秩序,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调研组明确指出,网络贷款行业的合规管理与监管规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亟待完善的地步。为此,建议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各方能够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从规范合同条款入手,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全方位整治行业乱象,切实保护广大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内容来源:上海广播电视频道、法治日报、消金财经等整理报道

2024上半年民营银行:业绩下降,不良率攀升!

“助贷依赖症”背后的原因?
京东小贷上半年业绩“滑铁卢”,净利润亏损近亿!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投稿爆料邮箱:3590501412@qq.com
加交流群,请微信号:XJTT555

记得点亮“设为星标”,以便阅读最新报道


消金财经
关注消费金融、助贷、零售金融的一切,全网超30万粉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