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复方丹参片必须掌握的7个问题,建议了解

健康   2024-10-06 01:00   河南  

一、复方丹参片有哪些功效?

复方丹参片组方为丹参、三七、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其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清心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痈的功效,主治血瘀之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等证。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治体内外各种血证,如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等;本药既擅止血,又善化瘀,药效卓著,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诚为血证良药。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后不敛,为凉开之品。丹参、三七、冰片三药合用则加强了活血化瘀之力,化瘀而不伤正,且具有开窍醒神之功。

二、复方丹参片有哪些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程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保护缺血后脑组织,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降低全血粘度,止血,缩短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心病冠脉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延缓脑衰老、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

三、复方丹参片有哪些用途?

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死后遗症、口疮、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偏头痛、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过敏性紫癜等。

四、常吃复方丹参片需要注意什么?

1、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认为复方丹参片是中成药,没有副作用,把它当成保健品长期服用,这是不科学的,药物都有副作用,应该遵医嘱使用,一般4周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延长服药时间。

2、复方丹参片是对症治标的中成药,利用丹参、三七活血化淤,冰片芳香走窜的药性,达到活血化淤、缓解心血淤滞的目的,但冠心病病人除了心血淤滞外,多数还伴有心气虚及心阳虚。从对症治标的角度看,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的作用是肯定的,但长期使用芳香走窜的冰片等药物,会耗气伤阳,加重心气不足与心阳不足,使心脏功能减退,因而从整体上看是不利的。

3、研究表明,丹参有降低血钾的作用,虽然作用缓慢,但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低钾血症,一旦发生低血钾,对心脏、肌肉、中枢神经、消化及酸碱平衡的影响非常明显,甚至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适当补钾,可经常吃些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汁、黄豆、花生、蘑菇、土豆、红薯等。当出现腹胀、乏力等缺钾表现时,可适当加服钾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钾药物。

五、复方丹参片与哪些药物、食物存在相互作用?

1、含铝制剂: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含铝制剂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2、M胆碱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M胆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而使心率加速,两药合用,复方丹参片的降压、降心率效果会被阻断。

3、雄激素:丹参的活性成分丹参酮具有拮抗雄性激素的作用,与雄性激素如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素等配伍,可降低雄性激素的活性。

4、抗凝血药:与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血药物同服,可能会引起严重出血,造成生命危险。

5、奶制品和豆类:服用复方丹参片不宜同时食用牛奶和黄豆,因为复方丹参分子中的羟基氧、酮基氧与奶制品或者豆类中所富含的钙、镁、铁离子形成络合物,会降低药效。

六、复方丹参片有哪些副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单用复方丹参滴丸病例中发生率较高的分别为胃肠道反应、头痛 和出血 ( 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阴道出血等) ,其他依次为口干 、面部潮红、眩晕、心跳加快等。

七、复方丹参片与复方丹参滴丸有何不同?

1、复方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三七和冰片,它是采用生药直接磨粉,压片而成。而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三七总皂甙、冰片,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复方丹参片处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的滴丸剂。

2、复方丹参片的有效成份为丹参酮,复方丹参滴丸的有效成份为丹参素,丹参素较丹参酮水溶性更好,药理作用更强。另外,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三七提取物的生物利用度比复方丹参片高一倍。

3、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均含有冰片,但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用量偏大,对许多脾胃虛寒证的患者不宜,而复方丹参滴丸中的冰片用量相对较少,减轻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4、复方丹参片为生药磨粉压片,只能口服,药效发挥缓慢,故不能用于缓解心绞痛,只能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规用药。复方丹参滴丸可以口服,也可以舌下含服,不仅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常规药,而且可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

5、复方丹参滴丸是复方丹参片的换代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了分子水平,而复方丹参片目前还无定量指标。

在线中之医
弘扬中医文化,维护全民健康。倡导科学养生,探讨疑难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