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肿瘤免疫治疗中,溶瘤病毒可能是最具科幻色彩的一类。用病毒来治疗癌症,乍一听很不可思议,但倒特别符合我们中国老百姓经常说的“以毒攻毒”的理念。溶瘤病毒并不是特定的一种病毒,而是一类病毒。它们共同点是能感染肿瘤细胞,让肿瘤细胞裂解、破碎、死亡。好的溶瘤病毒不仅能直接杀死一部分癌细胞,同时还可能激活免疫系统来清扫残余癌细胞。所以溶瘤病毒本质也是一种免疫疗法。溶瘤病毒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100多年前。那会儿就有医生观察到有癌症病人被病毒,比如流感或者黄热病感染后,肿瘤莫名其妙好转,甚至消失的情况。于是有人猜想是不是病毒能帮助抑制癌细胞?在没有监管的年代,个别狂野的医生开始直接往癌症病人体内打入活体病毒,看看效果如何。但最开始结果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有效的例子极少,反而好多病人被感染后死掉了。“给癌症病人打病毒”这个思路,没有实现以毒攻毒,反而成了毒上加毒。后来100来年,医生又试了各种病毒,包括肝炎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乌干达病毒,统统直接拿来往癌症病人身上用!非常简单粗暴。虽然发了很多论文,也反复炒作了溶瘤病毒这个概念。但很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虽然给人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病毒,但最后要不就没效果,要不就不安全,总之一句话,没法用!现在回头来看,当年的这些失败都是必然的,因为“用天然病毒对付癌细胞”在生物学上来很不靠谱。科学家后来用了整整半个世纪,才逐渐理解了这些问题。首先就是安全性问题。对于药物来说,安全比疗效更重要。绝大多数“保健品”其实一点儿疗效也没有,但优点就是安全,所以还挺好卖。但病毒可不一定安全,癌症病人身体本来就弱,还用病毒去感染,经常直接人就没了,还谈什么治疗肿瘤。幸运的是,后来发现原来有些对人健康无害的病毒,也有溶瘤的效果,于是科学家开始转向尝试那些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或者只影响动物的病毒,比如鸡病毒,鸟病毒,猪病毒等等。虽然效果也很有限,但是至少安全。还有人体内清除的问题。很多溶瘤病毒在体外试验中效果很好,但是一到人身上就不行了,让人迷惑。后来才知道,有个重要原因是病毒打到人体内后,会迅速被免疫系统识别,然后清除掉。这导致最终能到达肿瘤部位的病毒凤毛麟角,所以根本起不到作用。在后面的几十年,虽然大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溶瘤病毒,但是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一直无法突破瓶颈。直到1990年左右,基因工程技术取得突破,科学家终于能够对病毒基因进行改造,制造了“转基因”的改良溶瘤病毒,曙光才终于出现在天边。改造了基因的溶瘤病毒相对自然界中的病毒,有巨大优势:3、给病毒加上能刺激免疫细胞的基因,感染癌细胞后,能更好地激活免疫系统,形成长期持久的治疗效果。从1991年第一个转基因溶瘤病毒被报道以后,群雄并起,上百种溶瘤病毒陆续进入临床实验。但过了整整20多年,2015年,美国才批准了第一个溶瘤病毒T-VEC上市,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T-VEC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单纯疱疹病毒,也是第一个自带免疫增强功能的溶瘤病毒。它最大的突破就是通过基因改造,让病毒表达能激活免疫系统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从而加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这开启了现代溶瘤病毒的大门。
下图就是从T-VEC溶瘤病毒获益的例子。一位60多岁的患者,脚踝上有两个巨大的黑色素瘤转移病灶,已经溃烂,对化疗也耐药,基本没啥办法。但注射溶瘤病毒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半年后缩小了非常多,一年后基本完全看不到了。患者一共接受了两年的治疗,后续也没有再复发,实现了临床治愈。由于溶瘤病毒进入体内后,也容易被免疫系统清除,所以T-VEC的主要使用途径是局部注射,也就是直接把病毒打到肿瘤里面去,所以像黑色素瘤、头颈癌这种长在表面,容易注射的肿瘤是最适合的。脑胶质瘤是最难治的癌症类型之一,已有的治疗办法,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还是靶向药物,对这个疾病效果都非常有限,多数晚期患者从被诊断到去世仅仅 12~14 个月,极少有患者能存活超过 5 年。正因为如此,它一直是各种创新疗法尝试的地方。但抗癌药物对脑瘤普遍效果不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药物通过不了“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大脑的防火墙,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中乱七八糟的物质进入大脑,保证大脑处在安全的微环境中。但这个特性是双刃剑,因为这意味着多数药也过不了血脑屏障,所以对脑瘤效果很差。幸运的是,已经有不止一个溶瘤病毒在脑瘤中看到了疗效。其中,溶瘤病毒Teserpaturev/G47Δ已经在日本上市,而代号为PVS-RIPO的改良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已经因为优秀的早期数据,获得了美国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PVS-RIPO的开发历程非常曲折,从中也能窥见原创科研有多么难。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杜克大学医学院的马蒂亚斯·格罗默教授就想尝试用溶瘤病毒来治疗脑胶质瘤。第一个问题就是:用什么病毒呢?在做了一系列评估后,他有点疯狂地选择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这玩意儿是啥?是导致小儿麻痹症的元凶。人类从 1950 年开始就拼了命想把它从地球上消灭,现在居然有人想故意打到患者身上?前面说了,由于对安全的考虑,绝大多数探索溶瘤病毒的人,都会用本身不致病的病毒,比如腺病毒。但格罗默教授决定不走寻常路,用最凶狠的病毒去攻击最恶性的肿瘤!他当然不是疯子,之所以选择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病毒天生就喜欢感染和破坏神经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之所以导致小儿麻痹症,就是因为病毒能感染运动神经细胞,然后大量繁殖,导致神经被破坏,人体肌肉萎缩,最终瘫痪。格罗默教授猜想,既然脑瘤是神经细胞恶变的产物,也应该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喜欢感染和破坏的“小鲜肉” 。把病毒打进脑瘤里面,或许就可以感染并诱发免疫反应,从而治疗脑瘤?但脊髓灰质炎病毒是绝对不能直接给患者用的,没人愿意治好了脑瘤,但瘫痪了。于是,格罗默教授花了“一点时间”来研究如何让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感染并破坏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说起来很容易, 这个“一点时间”是多久呢?优秀的科学家,首先就得耐得住寂寞,在一条赛道上死磕。如果搞科研的人不断追热点,可能论文和经费不少,但几乎不可能做出突破性的原创成就。在这15年间,格罗默教授主要就干了一件事儿 :降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性!他的方法是把对人体无害的“鼻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最终做出了更加安全,并且喜欢在癌细胞里繁殖并杀死它们的“杂交溶瘤病毒”。但他的想法非常超前,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东西太危险,不靠谱。这导致格罗默教授在近20年中都默默无闻,申请不到太多研究经费,也发不了什么重要文章。我在杜克大学读书的时候,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人。这个杂交病毒在老鼠肿瘤模型中的效果很不错,所以格罗默教授想把这个病毒推向临床,在患者身上测试。没想到,又遭遇了更严苛的挑战。出于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忌惮,FDA的审评人员非常担心它的安全性,所以格罗默教授又被迫做了长达 7 年的动物安全试验!从2004年一直做到2011年。最终,从小鼠到大鼠、到狗和猴子,都证明这个杂交病毒是安全的。FDA终于开了绿灯,允许这个病毒在“其它疗法统统失败,完全没希望”的晚期脑瘤患者上进行测试。第一个尝试的人是年仅20岁的女孩史蒂芬妮。她是一名护理学院的学生,以后希望能成为护士。她本来身体挺健康的,还是学校的运动员。有一次她在浴室不小心滑了一下,撞到头部,去医院检查却意外发现了脑瘤。在接受了放疗和化疗后,不仅身体状态变差了很多,而且肿瘤不久就复发了,无药可治,医生告诉她最多还剩六个月。只有20岁的她不愿意放弃,问医生还有什么办法。当听说有溶瘤病毒的临床研究可以尝试时,她爽快地一口答应,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病毒疗法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洞大开”。医生先在她头上钻了一个豌豆大小的孔,然后把一根空心导管插进了她脑袋的肿瘤里,然后把特制的病毒通过管子直接慢慢滴进去。听起来有点恐怖的是,在病毒进入脑袋里的时候,患者用了镇静药,但并没有麻醉,所以是完全清醒的。2012年5月10日,史蒂芬妮的手术开始,在整整6个半小时的手术中,她为了转移注意力,看了一部电影,还读了一本书。尽管如此,当感受到含病毒的盐水缓缓流入自己脑袋里面的时候,没人能不紧张。史蒂芬妮说:“我非常非常害怕。”病毒灌注后的几天里,史蒂芬妮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运动能力出现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核磁显示大脑中的阴影越来越大了,看起来肿瘤还在生长。就在大家失望的时候,情况突然出现了转机。史蒂芬妮症状开始缓解,进一步检查还发现大脑中变大的阴影并不是肿瘤,而是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看起来,溶瘤病毒在大脑里也能激活免疫系统。听到医生说出“肿瘤其实正在缩小”这句话,史蒂芬妮和妈妈相互拥抱,泪流满面。几年过去了,史蒂芬妮肿瘤依然没有复发。她的头发又长出来了,盖住了头皮上那唯一提醒她曾经那些经历的微小疤痕。核磁显示肿瘤的好转,下面一排分别是溶瘤病毒治疗后1年,2年和5年她回归了正常生活,不仅完成了自己护理学院的学习,成为了一名护士,而且她还和自己爱情长跑多年,青梅竹马的男朋友结了婚,实现了她当新娘的梦想。毫无疑问,溶瘤病毒改变了史蒂芬妮的命运,但这个疗法还有很多挑战,科学上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比如它的疗效存在很显著的个体差异,我们看到了疗效惊人的例子,但目前看起来有效率只有20%,大多数患者无效。这是为什么?还有剂量控制的问题。太少病毒可能没用,太多病毒又会引起太强的免疫炎症反应,同样非常危险。最佳剂量怎么把握?不管如何,溶瘤病毒是一种很前沿,已经被证明的肿瘤免疫治疗思路,值得继续探索和投入。理论上,不同的溶瘤病毒能针对治疗不同种类癌症,未来应该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和别的免疫疗法结合起来。我们一起期待吧。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治疗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Vacchelli E1, Eggermont A, et al, Trial watch: Oncolytic viruses for cancer therapy. 2013,Oncoimmunology. Jun 1;2(6):e246122. Dock, G. The influence of complicating diseases upon leukemia. 1904, Am J Med Sci 127: 563592.3. Southam CM, and Moore, AE. Clinical studies of viruses as antineoplastic agent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gypt 101 virus. 1952. Cancer 5: 1025-1034.4. Moore, AE. Effects of viruses on tumors.1954. Annu Rev Microbiol 8: 393410.5. Martuza RL, Malick A, Markert JM, Ruffner KL, Coen DM. Experimental therapy of human glioma by means of 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irus mutant. 1991, Science. 252:854-6.6. China approves world's first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for cancer treatment. 2006, J Natl Cancer Inst. Mar 1;98(5):298-300.7.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A new era of cancer treatment at dawn. Cancer Sci. 2016 Oct; 107(10): 1373-1379.8. Final analyses of OPTiM: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versus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unresectable stage III-IV melanoma. J Immunother Cancer. 2019 Jun 6;7(1):145.9. Recurrent Glioblastoma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Poliovirus. N Engl J Med 2018;379:150-161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