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奉献西吉的人 || 徐贝贝:从西吉支教到大学讲台

文摘   2024-12-24 18:23   宁夏  

人物介绍
徐贝贝,1983年8月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党支部书记。2006年至2007年在西吉县三合中学支教。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徐贝贝,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老师,回首往昔,2006—2007年在宁夏西吉县三合中学的支教经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他的人生长河中闪耀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那时的徐贝贝刚从大学毕业不久,正准备踏上研究生的求学之路。然而,当他看到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信息时,内心深处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渴望亲自走进偏远山区,去触摸那里孩子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的未来助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成为复旦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当他踏上西吉县的土地,来到三合中学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他深感震撼。放眼望去,尽是光秃秃的山峦和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仿佛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坚韧。当地的生活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学生们每月仅有5元的生活费,赖以充饥的常常是那种被称为“馍”的硬质大饼,哪怕长霉了,也只是去掉表皮就着水继续吃。作为老师,他们的境遇相对好些,但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教学资源的极度匮乏更是让徐贝贝感到心头沉重,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筹措。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可当地学生的处境还是超出了徐贝贝的想象。贫困如影随形,教育水平的落后让许多孩子即便怀揣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却难以在学业上取得理想的成绩。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一直将化学视为和政治一样只需死记硬背的科目,每天清晨5点半就起床苦读,然而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徐贝贝与他深入交流后,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偏差。于是,他耐心地引导,手把手地帮助这个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在支教的日子里,徐贝贝不仅仅专注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课下也时刻牵挂着学生们。面对教学资源的短缺,他和支教团的伙伴们齐心协力。他们积极联系上海的同学,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募捐活动,为学生们筹集参考书籍。同时,他们还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当地的情况进行报道,希望能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来自社会的援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的成绩逐渐有了显著的提升。

其中,有一个叫戴新燕的女学生,给徐贝贝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在化学课上表现出色,学习异常勤奋。一次家访,让徐贝贝深深感受到了这份师生情的厚重。戴新燕的奶奶为了招待他,毫不犹豫地杀了家里仅有的三只鸡中的一只。面对这样朴实而又珍贵的款待,徐贝贝感动得哽咽难言。

支教结束的那天,徐贝贝特意搭乘了最早的班车离开,只为避开学生们的送别。然而,他低估了学生们的深情。戴新燕凌晨4点就从家里出发,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赶来。她的奶奶担心他们路上饿肚子,煮了十几个鸡蛋让他们带着。徐贝贝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早餐,更是学生和家长对支教团的深深认可和无尽感激。临别时,徐贝贝再三嘱咐戴新燕要好好学习,期待她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这段支教经历,让徐贝贝目睹了偏远山区学生对知识的如饥似渴,也让他深刻领悟到教育在改变命运中的关键作用。他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行动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可能。

在支教过程中,徐贝贝深切感受到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稀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支教团的成员们全力以赴。他们四处奔走,发动各种关系搜罗资料,努力充实学校的图书室。同时,他们积极动员上海的同学们踊跃捐赠,筹集了大量的教学用品,一点点改善着当地的教学环境。

这段经历,让徐贝贝对教育事业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他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情关爱和坚定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情怀去对待教育,用爱心为学生们点亮前行的道路,用实际行动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如今,徐贝贝已经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他时常与自己的学生分享那段支教的岁月,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支教和志愿活动,亲身去感受偏远地区学生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希望。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成为学生们人生路上的启迪,引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改变教育现状的伟大事业中来。

对徐贝贝而言,支教经历是他人生中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是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石。它让他与西吉这座大西北的县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更深刻地促使他重新审视和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与担当。他坚信,只要每个人都怀着爱心和责任投身教育事业, 就一定能为国家的未来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西吉融媒体
西吉县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