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笑先生闲谈历史”关注我们哦。
正文
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王朝里,人命向来是弱小的,几乎经常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处死。可一个手握实权的当朝一品大员,竟被当街斩首。就是这么一件听起来就很离谱的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了清朝。
意外卷入舞弊案,一品大员身首异处
柏葰,巴鲁特氏,属蒙古正蓝旗。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在道光六年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从此进入官场。他深受道光皇帝喜欢,官途一片坦荡,一路高升。就算是咸丰皇帝登基后,他都没有失了荣宠,反而达到了自己一生中的巅峰。
咸丰八年的时候,柏葰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成为了当朝一品大官。正值意气风发之际的柏葰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当时,一年一度的科考来临了,柏葰被指派到顺天做一场乡试的主考官,本来规规矩矩的监考并没有什么问题,一切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可就当乡试发榜的时候,出问题了。
在乡试入选榜单中,一位名叫平龄的满清镶白旗子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可是个名人啊,在皇帝明确表明不喜八旗子弟登台演出的情况下,他坚持登台唱戏,而且还唱出了一些名气。
要知道当时的咸丰帝正处于整顿吏治的关键时候,急于肃清朝政,挽救清朝统治危机,早已命令禁止伶人参加科考。
要只是这样也没什么,皇上顶多治柏葰个排查不利的渎职之罪,最多小惩大诫一下。可是却有不满此次结果的考生举报,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这可是明晃晃的徇私舞弊啊。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柏葰依然举止端庄、丝毫不慌张。他可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又没有真的收受贿赂,他怕什么?可见他还是太天真了啊。
此次科举出了这么大一件事儿,咸丰皇帝勃然大怒,立刻派遣四位亲信大臣彻查此事。不巧的是,这四人当中,两个人被柏葰得罪过,一个跟他亲近的却还没有权利。跟他不合的两个人乐了,这下可逮住机会了,那肯定得趁机把他给拉下马啊。
就这样,经过多番彻查,柏葰被查到收受贿赂数十两白银。说起来也够好笑的,一个堂堂一品大员怎么可能会为了这么点儿银子铤而走险?
但在经过后来的查处,柏葰竟还听信家人之言,误拿一名落第考生的卷子顶替了一位中榜考生,这下可彻底坐实了徇私舞弊的罪名。没有办法,事实就摆在眼前。他也因此被判处斩首,最终人头落地。
为官耿直得罪人,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求情
那么为什么这堂堂朝廷命官,竟然直接走到了斩首这条路呢?其实最开始的咸丰皇帝是不想杀他的,但是罪证摆在面前,他不处罚也不是个事儿,所以他得表面上判刑,暗戳戳等着其它大臣替柏葰求情,然后顺坡下驴,顺理成章地免除他的死罪。
可这一等,直到午时,柏葰都快人头落地了,都没等到有人开口。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柏葰做人是得多失败啊,连秦桧都还有三两个好友,他居然一个都没有,这一切还要从他的性格说起。
柏葰自为官以来,清正廉明。他为人耿直,一旦发现朝廷上有什么问题,就会立刻直言向皇上表明,毫无顾忌。这也是他深得道光皇帝重视的原因,他没有辜负道光的信任,接连替他办了不少的大案。
道光二十六年,柏葰被任命为江南乡试的主考官,他就任之后,可不仅仅是主持了考试事宜。
他还顺便肃清了江苏漕运事宜,清理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他的无所顾忌为他带来了皇帝的宠爱以及接连几次的升迁,却也为他引来了朝廷部分官员的仇视。
那可是每年“肥水”不断的漕运啊,朝廷不知多少官员会从中获利,柏葰却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让他们怎么能不愤怒?
道光临死前还嘱咐咸丰,让他好好用柏葰,咸丰也听从了父亲的话。紧接着,在咸丰五年时,出任热河都统,又开始了对热河的政治肃清。
后来在经历太平天国之乱时,他又率部下整顿金融货币,当时他的名气一度达到顶峰。
他是一路高升了,可是他接二连三的动作几乎把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仔细想想,他整顿的那些问题之前的官员没有发现吗?他们发现了,但是知道不能动,一不小心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过去了。
可柏葰不同,他就像个愣头青,一门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说好听了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说不好听了就是有点儿愚蠢,完全没有搞政治的脑瓜儿。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造成了最后这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局。
不仅仅是咸丰皇帝不想杀他,满朝大臣,甚至是柏葰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真的会死。当时的柏葰身处刑场,但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当了那么久的朝廷命官,这点儿气度还是有的,况且他十分坚信,这把刀压根砍不下来。
当时还笑呵呵地安慰惊慌失措的儿子,跟他说:“儿子你回去打包行李,我肯定不会死”。
言词之间十分笃定,儿子这才稍稍安下心来,真的准备回去打包行李了。柏葰就跪在那儿等,可直到死,也没等来皇帝赦免的旨意,没等来一句“刀下留人”。午时一到,手起刀落。
从各方面来看,柏葰的死亡都是必然的。他为官数年到处树敌,没有培养起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且他也确确实实地犯了渎职之罪。
他为官后数次担任考官,但从来没有关心过科考有关事宜,而是忙着每到一个地方,就对当地的贪官污吏下手,反而把自己主要的责任给忘了。他但凡上点儿心也不至于被人钻了空子,最终因此丢了性命。
阅读更多精选文章 请关注下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