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战役中的后期:应该继续进攻还是停止进攻?

文化   2025-01-11 23:19   湖南  


朝鲜战争,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权与大韩民国政权之间,从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协定停战的一场战争。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和前二次战役在此不多说了,或许由于各种其它原因,似乎没有人去探讨或检讨一下第三次战役的其它可能后果,本文则聚焦第三次战役的探讨。
简要过程: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全线进攻,突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防线,使其于1951年1月2日全线撤退;中朝军队1月4日进占汉城,1月5日渡过汉江,1月8日收复仁川。至1月2日,志愿军已突入联合国军防御纵深15至20公里,将联合国军部署打乱,联合国军被迫全线撤退。由于志愿军与人民军的进攻,联合国军于1月3日15时开始撤离汉城。
1月4日,第39、第50军及人民军第1军团各一部进占汉城。至1月7日,联合国军已退至三七线南北之平泽、安城、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作战过程中大批韩军和少量美军因撤退不及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歼灭,而联军的重兵集团却并未遭歼灭;彭德怀认为联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企图诱敌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故命令志愿军停止追击,战役遂于1月8日结束。
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毛主席认为志愿军有能力将联合国军逐出朝鲜半岛,他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称现在停火“将给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半岛。但由于军需紧缺,志愿军已难以即刻推进。

决策方面: 
1)毛主席认为志愿军有能力将联合国军逐出朝鲜半岛,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半岛(有电文记录参考[2])。
2)彭德怀认为联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企图诱敌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故命令志愿军停止追击(彭德怀有向毛泽东地提出兵员不足和后勤保障问题电文记录参考[2])。
3)有人提出由于军需紧缺,志愿军已难以即刻推进[1]。

焦点问题: 
现在看来的第三次战役中的后期:应该继续进攻还是停止进攻?
焦点问题或因素的分析:
1)重演仁川登陆故伎的问题,这个可能性有,但效果可能差。
第一,防御方面不比从前,具体体现在陆军,炮兵,空军的力量不比从前;关键时刻,苏联空军可能会更大的支援;第二,重演仁川登陆故伎已经失去其突然性或突击性,其效果估计也就是纸上谈兵而已;第三,对比第一次仁川登陆是单独从其它地方调兵用兵,那么,美军当时是否有能力准备重演仁川登陆故伎,因为美军在地面失利,而军力还大量处于地面撤退中,从哪里能及时再抽调兵力和运力呢?美军即使想搞仁川登陆故伎,也是力不从心了。
2)由于军需紧缺,志愿军已难以即刻推进的问题。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都证明存在这种后勤紧缺问题;只不过,就志愿军自身方面而言,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是否可以克服,以及解放军过去遇到后勤紧缺问题是否就不能再战三方面要回答清楚。
早在第三次战役准备时期,毛主席的电文中提到苏联方面会增加二千辆汽车帮助后勤运输,志愿军攻城略地也必然有缴获,解放军过去就是从苦日子中打过来的,而且第三次战役准备时期有从国内每连抽调二十老兵(大约四万)参战,等等,这些因素表明志愿军整体上应该能继续打,一些无粮的极端情况可能存在或会出现,但朝鲜就那么大点的地方,撤退回来和继续进攻的路程也就那么点区域而已。
3)再看看联军方面,第一,换将了,李奇微接任,不过是个被动局面;李奇微回忆录中有描述联军撤退的狼狈场面,美军士气低落,无心打仗,重装备基本靠丢,洒落路旁;当然,这也给志愿军指挥者(方面)造成了诱敌深入的假象,怀疑美国佬打埋伏,实际是美国佬没有士气打了,一门心思真跑路而已。
第二,提出停战要求,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这里要注意一下时间点,志愿军于几天前的8日已经按命令停止了追击,如果联军真有能力打志愿军的埋伏或重演仁川登陆故伎,联军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提出停战建议的,相反,得加强诱敌深入的版本,所以,这个因素可以证实联军是真需要喘气的机会了。
第三,美国方面的撤退预案已经出炉,派船接走联军,在太平洋找个小岛成立韩国流亡政府,再图今后。可以说,这个方案是联军曾经唯一出现过的放弃整个朝鲜半岛的念头,即使是李奇微接任,也是如果志愿军一路进攻下来,联军就一撤到底,放弃整个朝鲜半岛。

后续结局: 
事实志愿军没有继续进攻,给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喘气机会。因为志愿军停止了进攻,李奇微有了机会。从有关资料来看,李奇微作为联军最高指挥者,他有善于总结和找出对手不足和发挥己方优势的优点,他个人头脑还是清醒的,他个人也有再战的勇气。但他面临的是他手下士兵的士气低落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他在自己脖子上挂着弹到处给士兵打气的场景;
另一方面,因为有联军还有立脚之地和时间,李奇微利用联军强大的海运能力,补充大量的重装备和其它物资给美军,这又给美军士气打了强壮的一针;于是,也就有了美军的发起新的反击能力,而且,由此也强壮了美军不再完全放弃朝鲜半岛的立场了。

换个思路: 
假设志愿军不顾一切地把第三次战役进行到底,实现将联合国军逐出朝鲜半岛,统一朝鲜半岛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前面的分析因素已经足够说明实现这个目标的实际有利方面,不妨再看几点:
1)当时有冲在最前面追逐美军的志愿军官兵,他们有大量的缴获,并没有感到后勤不足够,相反,他们对停止进攻和撤退的命令相当不能理解。
2)如果以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考虑敌人援军问题,也就没有了孟良崮一战的可能,这就相当于联军重演仁川登陆故伎的问题,考虑太多,反而没了机会。
3)又以解放战争全歼廖耀湘统领的精锐部队9兵团一战为例,如果放手志愿军一线部队,让他们充分的打,充分的解决自己的补给,不必考虑建制,以歼为主,也很可能就是将联合国军逐出朝鲜半岛,毕竟,联军的意图是撤退,尽量保命为目的,反击的士气难以在短时间鼓起来。

最后给大家推荐本文的参考资料《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本书是一部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有关朝鲜战争的综合性著述。波谲云诡的战场上,影响双方胜负的是综合实力,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战场上,血与火、生与死交织,“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别说打赢,可能连残酷的战场环境都难适应。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将士们的心理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和诱惑的能力如何,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方是正版链接,对朝鲜战争内幕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人穷卖艺,对朝鲜战争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看看我经常推荐的另外几本书↓↓↓


参考文献:
[1]沈志华. 中国出兵朝鲜政策的是非成败 (PDF).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87. [2013-05-07].
[2]抗美援朝记念馆
(本集完,专栏待续)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