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是什么?
《释名》记载:“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车,是人们出行时的流动居舍。
卢照邻《长安古意》中写道,“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其实,早在2400多年前的郑国,就已经有了“香车宝马”。
郑韩故城“郑国三号车马坑”内,就有一辆豪华马车。
车顶带有彩席,车内能躺能坐也能睡觉,代表了当时的高超造车工艺。
郑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是郑韩故城遗址的重要区域。贵族墓葬与车马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春秋时期的文化奇迹。
曾经在春秋初期短暂实现“小霸”的郑国,一度向“天下”展示了雄厚的国力。但处于“无险阻四塞”的郑国,很快成为“晋楚交争之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逐渐退出历史中央舞台。
位于新郑东北方的岗李乡,在被航空港区代管之前,是一个“边陲小镇”,被当地人戏称为“小西藏”。
2021年9月,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
郑州航空港汽车城初具规模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短短3年多来,昔日的“小西藏”,一跃成为航空港区产业发展的“大心脏”。
围绕着郑州比亚迪,规划了面积31.4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汽车城,以此为空间载体,计划打造国际一流汽车小镇。
打车周是岗李乡的一个普通村庄。
打车与姓氏结合组成的村名,虽然奇特但并不罕见。这种偏正短语结构的村名,往往与某种职业有关,比如油坊王、烧盆赵等。
打车,即造车。与中牟的打车李村类似,打车周村,也和当初几个周姓的造车工匠有关。
如今,造车产业以另一种模式,给岗李乡所在的航空港带来了巨变。
2023年4月,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航空港区正式投产。
比亚迪车下线
从签约到项目开工,只用了37天时间。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7个月时间。7个月后,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工厂下线。
郑州比亚迪工厂相关负责人说,每50秒这里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车,每3秒就能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前11个月,郑州比亚迪产量达到了整车47万辆。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刀片电池项目、新材料等项目的陆续投产,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在河南已初步规模。
郑州航空港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亮说,航空港区正着力完善比亚迪周边商业配套,已建成或在建项目有百汇新天地、新能源产业园商业综合体等大型酒店和商业综合体。
汽车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赛道。
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集群成链。富士康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试制中心项目,即将落户郑州航空港区。弗迪电池、佛吉亚座椅、腾美内饰等一批零部件企业陆续到来,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本地化配置。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郑州航空港规划建设的面积50平方公里的郑州国际陆港,可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存,并可实现15天直达欧洲。
把镜头拉远,可以看到,航空港区周边,集聚了上汽郑州、东风日产、郑州宇通、开封奇瑞等十余家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研发—制造—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链条和超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航空港区比亚迪汽车生产线
集群覆盖了全省90%以上品类车型及门类产品,整车产能超过200万辆。
河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7大重点产业集群成体系成支柱成支撑。
新能源汽车是河南重点培育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根据相关规划,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产量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位。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车企巨头纷纷在河南加码布局,上演逐鹿中原的好戏。
河南正在重点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向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地区迈进。